龙门二十品: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书画纵横学术顾问
浏览往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梦幻般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龙门石窟旧照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龙门石窟旧照之二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龙门石窟旧照之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龙门石窟旧照之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龙门古阳洞实景 旧照 局部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阳洞南壁旧照
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本期“龙门二十品”专刊目录:
02、 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
03、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
04、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05、 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06、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
07、 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
10、 比丘惠感马为亡父母造像记
11、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12、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
13、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
14、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
15、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16、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
17、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18、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19、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
20、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21、海外藏龙门造像旧拓精萃(上)
22、海外藏龙门造像旧拓精萃(下)
23、海外藏龙门造像记旧拓精萃(上)
24、海外藏龙门造像记旧拓精萃(下)
龙门二十品
贺兰汗造像记
全名《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1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简称《贺兰汗造像记》为龙门造像精品之一。题记高50厘米,宽35厘米。通篇50字,一气呵成,以隶法入书,面目俊俏伟健,气韵贯通汉晋,笔法奇逸,刀法朴茂方拙。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10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民国初拓本
造像记碑位于古阳洞窟顶东侧中间位置,盘龙首,长方座,造像龛位于窟顶东南侧,二龛并列。与造像记紧邻的左龛,高100厘米、宽64厘米、深8厘米。右侧龛高80厘米、宽75厘米、深8厘米。左龛主尊为戴寇交脚弥勒,右侧龛内三尊造像与左龛相同,两龛顶外均有四比丘。此龛完成于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
==========================
以下为《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民国初拓局部欣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铭文:
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侍中、使持节、征北大将军、广川王贺兰汗造弥勒像,愿令永绝苦困,速成正觉。
13年来,我们一直做的是中国书画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