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治冠心病、胸闷的方子!脾湿一去,胸气全开,请你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冠心病胸闷的问题。
来,你听我讲一个真人真事儿。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5岁。
这个人,早在十年前,就有胸闷、头晕、失眠的问题。尤其是胸闷,十分明显,严重影响他的生活。
曾经有人说,你这个胸闷,就是冠心病导致的,于是就按照冠心病治疗。你猜怎么着?此人前后服药一共一千多剂啊,效果不好。
后来,此人就慕名找到一位医家,叫做张泽生。
这是一位老先生了,生于1895年,卒于1985年。他16岁开始跟随贺季衡学医。贺季衡,是孟河医派费伯雄的学术传承人。他1919年就开始悬壶济世,后来担任过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当时,张师一看,发现患者脉象细滑,苔薄,大便一天两三次,夜里睡眠不好。细问得知,除了胸闷滞塞感之外,他的腹部有时候也隐隐跟着疼痛。
当时的西医检查结果很明确,是冠状动脉硬化,伴随神经衰弱。
怎么办好呢?张师经过揣度,写了一张方子。我认为,此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具体如下:
全瓜蒌15克,薤白10克,太子参15克,桂枝3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广郁金10克,白蒺藜12克,潞党参15克。
结果怎么样?患者连用5剂之后,就感觉胸部的闷塞之感减轻,头晕也好了不少。只不过,睡眠还是稍差。
这时候,原方加入远志10克,去掉白蒺藜。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完全恢复健康。
这是张泽生老先生早年的一张医案,就诊时间是1965年。
好了。现在,我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人,胸闷,有滞塞感,这很显然是冠心病的表现。这提示我们,问题在心肺,对不对?
但是,如果你只把问题锁定在心肺上,那就坏了,根本治不好。患者之前就曾经用过汤药一千多剂,没效果,就足以说明问题不仅仅在于心肺。
那在于哪里呢?答案是脾胃。
你看,这个人,大便两三天一次,质地软,腹部隐痛,你说这是不是脾虚啊?
脾虚,不能生气血,所以患者脉细。脾虚运化失常,所以有痰湿,患者就脉滑。痰湿之邪上蒙于心胸,扰于心神,滞于清窍,所以患者胸闷、失眠、脑袋晕。
脾胃是生痰之源。如果只去打理心肺,不去管这个痰湿的源头,结果一定是治不好病。无论你怎么治,总会有痰湿生出来,痹阻心肺之气。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好,现在,我们看看当时张泽生老前辈的方子——
全瓜蒌15克,薤白10克,太子参15克,桂枝3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广郁金10克,白蒺藜12克,潞党参15克。
这里头,瓜蒌和薤白,是治疗胸闷胸痹的常用药。其中,瓜蒌能涤痰,薤白可以通阳散结行气。
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个桂枝。桂枝,行阳化气。痰湿之邪,遇到阳气就消解了。桂枝行阳气,可以辅助化痰湿。
然后,看太子参、制半夏、陈皮、党参。这几味药,都是治脾的。太子参和党参健脾益气,陈皮理气除湿,半夏可以燥湿降逆。这几味药,就是针对脾虚湿盛这个病根儿来舌质的。脾气健运,脾湿得化,痰浊之邪才不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接下来,看郁金和白蒺藜。这两味药,疏肝理气。脾虚土弱,肝木之气必然受影响。肝气不畅,则加重胸闷。所以,用郁金和白蒺藜疏肝理气,解决胸次的闷塞感。
因此,这个方子,可以说主次分明,照顾周全,药少力强,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其实,冠心病、动脉硬化导致的胸闷,这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改善,成了不少人的心病。我个人感觉,上文医案里所体现出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方案,很典型,代表着一类情况,因此分享出来,供您参考。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无法保证这样的思路,就一定适合谁。我只能说,有胸闷毛病的人,应该借此反思,或者积极去看中医。如果确实证属阴浊阻滞,那可以参考借鉴文中配伍,如果不属于这个症候,就不要用。用错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关键是,我们应该学会用中医整体思维的方法来看待问题。比如说这个胸闷,它就和脾有关系。我们学会这个思路,是不是就明白了未来预防冠心病的基本方法了?那就是要健脾,要规律饮食,不要让身体生出阴浊痰湿之邪,从而影响心肺。这是最基本的养生道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