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渠道是经销商的一次新的财富机会吗?

近期,笔者访谈了一位做水饮生意的经销商,发现了一个在区域市场比较特殊的经营案例:自有品牌新品上市一周,就创造了上百万的销售额,且毛利率高达50%。
笔者联系该经销商请教了一番,同时结合了几个其他市场经销商以及品牌商市场人员的看法,记录下来,想给经销商朋友提供一个寻找生意机会的视角。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经销商的案例可能是部分区域特性背景下产生的效果最大化,不代表全国市场,仅给其他区域经销商做一些参考。(文中的经销商和商贸公司均用化名。)
得餐饮者得天下,这是真的吗?
经销商王晓斌在水饮行业30余年,曾跟随品牌商一路成长做大做强,现在他在自己的小区域内,做起了自有品牌的生意。
自己做品牌生意不到半年时间,王晓斌就深刻地感受到了渠道的威力。从经销商到品牌商的转变,让初次体验的王晓斌深受震撼,也验证了他这么多年对渠道生意的深刻理解。
他特别提到餐饮渠道,这是他做水饮生意时一直比较刻意维护的地方。
首先,从王晓斌的视角来看,能够直接掌控并且服务于餐饮网点的品牌和经销商,极少。虽然餐饮渠道的重要性被大伙儿时常挂在嘴边,可在对于餐饮渠道的态度和最后实际执行上,却总是不能一致到底。
目前,大部分的餐饮渠道,都是粗放式管理,跟传统渠道的通路精耕相比,品牌方在餐饮渠道的人员、费用等方面的投入相对很低。
甚至连可乐、啤酒打入餐饮渠道颇深的巨头们,对于餐饮网点的掌控力,其实也是极弱的。
这里,他特意解释到,别的地方不知道,但在他所覆盖的这个地级市内,巨头们的精力和投入均是有限的。
所谓的覆盖到的餐饮店,也只有部分量非常大的重点店有人维护,大部分的店其实都是没有人员维护的,而这些被巨头们疏忽了的小店,就是经销商做本地品牌生意的最佳切入口。
目前,王晓斌在A地级市拥有有效掌控网点数12818家,其中餐饮店6964家,占比54%,餐饮店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
为什么这么看重餐饮店?
王晓斌的看法是,身为一个本地人,他从小在A市长大,每天走在A市的大街小巷,看着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
但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是,餐饮店永远都有新店开张,并且餐饮店与传统小店的比例从最开始的1:1,到2:1 ,到如今的接近6:1,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他在想的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消费者,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一定不会拒绝喝饮料的?答案是:在餐馆里。
另外,自己在餐馆点饮料的时候,真的在意品牌吗?如果没有想要的产品,自己愿意选择别的产品吗?答案是:会的。
既然如此,跳回到自己作为一个做水饮生意的经销商,这些餐饮店不就是自己最大的卖货渠道吗?
做了30多年代理生意,眼看着利润越来越微薄,一年忙活到头,扣掉成本之后发现根本挣不上几个钱,王晓斌心里开始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他开始组建自己的专业作战团队,并制定了一套灵活的作战方针。
餐饮渠道真的很难做吗?
那是你方法没用对!
在大部分的一线快消人的认知里面,餐饮渠道一直是个难啃的骨头。
要做专业的渠道商,王晓斌有自己攻坚的一套打法。
对于他和团队来说,只需要把传统渠道复制过来,并且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打餐饮渠道是完全没问题的。当然,这里有一些关键点可以提一下:
——餐饮渠道,什么产品好卖?
从品类来看,主要有水,茶,果汁,汽水,奶,酒等。
从包装来看,主要有玻瓶,易拉罐,纸盒,PET等。
王晓斌告诉笔者,在他所经营的所有产品中,在餐饮渠道最好卖的产品,还是汽水。举个概念性的例子说明,如果茶+果汁的量加起来为出货量的2成,那同时间段,汽水的量可以到9成。
这个数据是王晓斌半年内尝试做自有品牌的茶、果汁、功能饮料、汽水等产品后得出的,且汽水才上一个月,就得到了惊人的爆发。
此外,餐饮消费对价格极度不敏感,封闭式环境的反而有利于新生品牌进场。
——如何做新品进店?
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在所有的店老板眼中,统称杂牌。
“杂牌”怎么卖?王晓斌的思路是这样的。
新品要进店,店老板不要怎么办,送!这个送,不是说放在店里卖,卖掉了再给钱,而就是白送不要钱。
但送出的时候,扔一箱给老板就完事了吗?
当然不是,这时候,有专人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自己人得动手,不成箱送,而是拆零,把3个不同口味全给摆上冰柜。
这一步,非常重要,且一定是要摆进冰箱里,做到这一步的动销率可以达到80%,做完这一步之后,其他的动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补充,但都不是必须,只是锦上添花。
王晓斌认为,多口味的展示效果远远大于单一口味,有很多厂家新品卖着卖着到最后都只剩一个口味了,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
1. 把进场看成市场的全部。
2. 没有深度服务的团队。
3. 没有后续的跟踪拜访。
这里的机会点就在于,很多品牌对餐饮渠道的掌控,实在没有他们数据上那么好看,就算是可口可乐,也没办法全部做到单店维护。
此外,由于经销商直接做品牌,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利润率也会相对更高,所以在价格上的可操控空间也更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双方利润。
王晓斌补充到,餐饮端的定价逻辑和传统端完全不一样,传统端的价格相对锁死,但餐饮端只需要给店老板一个基准的定价参考,餐馆老板都有自己的供价标准,相对而言操作空间也优于传统渠道。
——渠道以面带点,拜访拉动销量
“面”是指:出现率。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如何让你的产品尽可能多、全面地铺开,让更多的人看见。
“点”是指:单店排面,如何让你的产品尽可能多地占领排面。
在餐饮渠道,占领排面几乎可以等同于占领冰柜。产品能出现在冰柜里的排面甚至可以直接跟动销划等号。
王晓斌认为,“店老板们有一个朴素的认知,那就是谁来得多,就卖得好。”
在新品推广初期,根据不同的网点情况要做到天天都有人拜访或两天一访,根据目前赠转销的行动结果反馈,在首次赠品入店之后,隔一天拜访一次基本上就能达到把新店成功转化的目的。
王晓斌成立了一个能打游击战的特种兵部队。目前团队采用的形式是车访销一体,3-5人为一个小组,配置一辆新能源车。
他开发了一个有意思的拜访模式,目前,这台车已经变成了他们团队的一个流动运输站,也可以叫一个移动分仓或是前置仓,一台新能源车能装100多箱货,除了日常的订单派送,还有可以支援其他组员随时的样品输送需求。
此外,针对餐饮渠道的特性,业务员的工作时间是灵活变动的,不少业务员都是下午才开始上班,用来避免在餐饮店比较忙碌的经营时间去打扰店主。
思考:渠道为王的时代机会,
落到了经销商头上了吗?
经销商做品牌商的生意,并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甚至我们知道的一些品牌大佬们,比如江小白的陶石泉,农夫山泉的钟睒睒,以前都做过经销商。
王晓斌说,经销商想要自己的舞台,风险再大也要去走看看。而他认为,在软饮行业,产品没有核心的技术壁垒,渠道的价值是大于产品的。
过去,行业里把经销商这个群体等同于渠道,但实际上,90% 的经销商,真正做了渠道的事情了吗?
渠道的定义,是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所有环节,但经销商的能力,却往往只是渠道众多环节里的一两个环节。在软饮行业,品牌商做了太多本属于经销商要去做的渠道的事情。
例如可口可乐的101体系,娃哈哈的联销体,康师傅的通路精耕这些都是品牌商全力投入,扎扎实实打的天下,最后成为了其制胜的关键法宝和护城河。
王晓斌认为,经销商凡事切不可找外因,而是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看到自身在厂商关系中的弱势之处,从而修炼自身的核心优势。
与其抱怨外部环境,抱怨厂家强势,或是担心风险,抱残守缺,不如勇敢迈出自强的那一步。
厂商不是依附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可以合作,但经销商也一定要有可以自立的底气。
品牌永远都有新的,但渠道它就在那儿,你不抓住,那就是别人的机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