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潭柘寺泉

潭柘寺泉在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

潭柘寺有过许多名字,建寺之初叫福嘉寺,唐代叫龙泉寺,至清代叫岫云寺等等。叫潭柘寺则是老百姓的俗称,因为寺后有一山泉称为龙潭,寺前栽有柘树,这样就被称为潭柘寺了,叫岫云寺的反而倒少了,尽管是康熙皇上敕封的,老百姓就是不买账。就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牌上也是写“潭柘寺”三个字。

龙潭是潭柘寺赖以成名的重要景观,潭柘寺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即是指的龙潭。关于龙潭的传说故事很多,据说青龙潭的老龙舍宅让华严和尚建寺之后,就迁到了这里居住,因而这个水潭才得名龙潭。龙潭的泉水清洌甘甜,据说还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这是因为有一年乾隆皇帝来潭柘寺避暑,临走时没赏银两,而是赏给了老方丈一小包茶叶,乾隆走后,老方丈心里想,每年皇上来都赏几百两白花花的银子,今年却只赏了这一小包茶叶,太抠门了,于是就顺手把纸包塞进了墙缝里。第二年乾隆又来潭柘寺避暑,他问老方丈:“去年我赏你的茶叶味道如何?”老方丈连忙说:“皇上所赐香茶,老僧还未敢品尝。”乾隆说:“你赶快取来让我看看变质了没有。”老方丈连忙跑回方丈室,从墙缝里抠出了那个小纸包,送到了万岁行宫,乾隆打开纸包一看,十分惋惜地说:“茶已变质,太可惜了。”这时外面风雨大作,乾隆顺手把纸和茶叶扔到了院子里,顿时间满院都是芬芳的茶香,沁人心肺。老方丈一见,痛心疾首,但悔之晚矣。据说那张包茶叶的纸被大风刮进了山后的龙潭里,所以龙潭的水才那么好喝的。

说起山后的龙潭泉还有一段民间的传说呢。

佛教在经过一次灭佛浩劫之后,渐渐复兴。寺中的香火渐旺,寺中的僧人日益增多,渐渐发展成了北方大庙。可大有大的难处,潭柘寺又地处深山,交通又欠发达,僧人们的日常生活困扰寺里的当家人老方丈。一是缺水,二是缺盐。老方丈多方设法,拜访各地施主,可是很多年仍然不能摆脱窘境。无奈,老方丈在知堂前贴出告白求贤,明言如有哪位比丘能解决以上两个难题,愿将方丈宝座奉让。可告白贴出数日,没有人响应。

这一天,寺外来了一个年纪不大的云游僧人。只见这僧人,袈裟是又脏又破,圾垃着两只麻鞋,前边露蒜瓣儿(脚趾),后边露着鸭蛋儿(脚跟),手里托着一个钵盂,也不干净。再往上看,脸好像多少日子没洗了,跟锅底差不多。头顶上长着秃疮,流着黄水儿邋里邋遢的样子。这僧人给方丈施了礼,又呈上度牒,要在潭柘寺挂单。老方丈审看了之后,就吩咐手下将云游和尚到厨房烧火。没等老方丈说完,云游和尚说话了“我不是烧火的,我是给方丈送盐送水来的。”方丈忙问:“本寺缺盐少水你知道?”“知道。就为这事,佛祖差我给贵寺送来盐和水。”老方丈一脸疑惑。“请方丈让人淮备盛盐的家什吧。”“盐在哪儿?”“在我身上。”老方丈将信将疑,吩咐人拿来麻包,只见那和尚脱下袈裟,对着麻包口一抖落,白花花的大盐粒就灌满一包,又一抖落,又一包……方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和尚又从挎包掏出两个小水筲和一条小扁担,托在手心,放在地上。那水筲和扁担见风长,很快就长到我们常见的那么大。和尚从水缸里头舀出两桶水,请方丈在寺里找一个力气又大的和尚挑水上山。方丈不知怎么回事,还是派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挑水上山了。云游僧嘱咐和尚,挑上这水不许回头,中间筲不能落地,要一直挑到山顶,和尚点头。

这和尚挑水上山了,越走越觉着这两筲水越沉。一看,这水筲也变得越来越大。和尚是累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可水筲还往大里长,这越长挑着越吃力。仗着这和尚有点功夫,好不容易快到山顶了,和尚心里说“你可别长啦,再长,我可挑不动啦……”说时迟,那时快,就像有人在和尚身后推了一把,和尚一个箭步来到了山顶。那两个水筲粗的像两口大水缸,就在这时,就听那扁担咔吧一声从中间折了,两个水筲随势落入山坡,一个落在了山前,一个落在了山后。水筲落地生根,成了泉眼,咕嘟咕嘟的流开了。和尚一看乐了,快步如飞回寺里向老方丈回禀。等他到了寺里,泉水也到了寺里了。只是老方丈不见了,云游僧也不见了。

这时,大雄宝殿里鼓乐齐鸣,又传来了诵经的声音。只见方丈宝座上端坐一位大和尚,那和尚满面红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耳垂肩。在大红袈裟的映衬下,好威风!

原来,老方丈践行前言,新方丈升座了。这就是潭柘寺泉的来历。

那泉水流了有千年了吧?现在还有城里人来背水。那水沏茶味好。熬粥米香。夏天时做米饭,常温下几天不馊。只是那山后的泉,现在没了。大峪西头的井,老人说是潭柘寺的水脉,也甘洌香醇,老年间城子老烧锅做酒的水也是这水脉,酒也有名。只是现在没有了。

2007年9月9日潭柘寺迎来建寺1700年庆典,门头沟区通过引流潭柘寺旁王坡水库之水,注入宝珠峰上的龙潭,枯水20多年的龙潭将再现泉水奔涌景观。

(0)

相关推荐

  • 潭柘寺的由来究竟是和一块毯子有关还是和水潭有关?

    潭柘寺,北京最大的皇家寺院,始建于西晋,初名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代改名为龙泉寺,金代易名大万寿寺,明代复称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改称岫云寺.由于当地老百姓对其中几个字不熟悉而且觉得拗口 ...

  • 中国六十年纪行-107 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句話是我去北京出差時,老北京同事告訴我的一句話.這十個字充分的表達了潭柘寺的歷史悠久是到了一個怎樣極致的程度,想想北京有多少年的歷史,累積了多少的文化與人口,竟然 ...

  • 北京门头沟:1918年的潭柘寺

         抖音搜索"京西杂谈"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 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的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 307年), 初名"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了公长老幢塔

             明宛平于奕正<雨宿潭柘寺>诗曰:"山空安困眠,忽至千峯雨.洶湧屢欲崩,與山相吞吐.所慮阻遊履,起坐聽雷宇.凌晨啓扉出,雨細不濕土.乃省夜來聲,風葉相亂舞&quo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

    我们来到北京门头沟潭柘寺.我记得导游说过潭柘寺的来历,她说:过去潭柘寺周围的山上是"柘树千嶂",而寺的后山又有著名的龙潭,所以该寺得俗名"潭柘寺". 网查资料: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音乐视频)

    北京人都知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老话,据介绍潭柘寺的"二乔玉兰"是我国迄今为止独二无三的两株明代双色玉兰,位于寺内毗卢阁东侧,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享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广慧通理禅师塔

    清人吴長元所著<宸垣識畧>記:"岫雲寺卽潭柘寺,在羅睺嶺平原村,去京城西北九十里..晉曰嘉福寺,唐名龍泉.燕人諺曰:先有潭柘,後有幽州.此寺之最古者.本朝康熙間赐今名,有聖祖暨今 ...

  • 北京门头沟:大台樱桃沟樱桃泉景区外围冬韵

    过王坪镇进入清千路,没多远清水涧公路旁就有关闭的山岳景观,疫情关闭.处于冬季关闭.还是公园荒废了不得而知.也许知道的就是城里大型公园提前预约,人车拥堵,而来到此处清净无人,车辆随意,还有一片自然冬季风 ...

  • 北京门头沟:神泉飞瀑·神泉峡

    神泉峡风景区位于妙峰山镇炭厂村,与著名的妙峰山景区遥相呼应,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山崖险峻,森林茂密,体现了中国北方山水的雄浑壮观,泉水与峡谷纵横交错,汇集而下,故名神泉,著名的永定河水源便源于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古亭隆公之塔

    清人舒白香詩曰:" 证得无生忍,空山苦行僧.妙音常示寂,独立更无凭.颜澹逾充悦,心空得上乘.衍師應讓席,説法繼南能. 古亭隆,明代高僧,<潭柘山岫雲寺志>不论是附塔节还是历代法统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万全文公塔

    清人励宗万曾作咏潭柘寺诗四首,其中第四首:"瘦藤聊可杖,同出宝珠峰.怪石疑蹲虎,空山隐蛰龍.山深不见寺,林午乍闻鐘.落葉半迷路,步随樵牧踪". 西堂万泉文公塔,位于潭柘寺下塔院.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