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眼养身更养心,道风华裳养生之样式篇

今天

在道士所戴的道巾中,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荷叶巾等,都是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红尘世累。纯阳巾的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为纯阳之数,代表着“九转还丹”之意。超脱红尘、内心宁静是养生的一大要诀;“九转还丹”就是以丹道修炼而达到养生目的的。可见,巾帽的式样中蕴含着修炼养生的深意。此外,逍遥巾或雷巾上有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行动之间,飘带摇曳,显得潇洒自如。而这,跟神仙的逍遥自在是相通的。
(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道教中人的法服还是常服,其大小、尺寸、条缝,以及饰物或图案等,都要有能起到养生作用,或让人感到长生成仙快乐的功效。譬如,《洞真四极明科》规定上清道士之法服为:“帔令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表里一法,表当令二十四缝,里令一十五条,内外三十九条,以应三十九帝真之位。……凡女子学上清,……当冠元君之服,用紫纱作褐,令用二丈四尺,身袖长促,就令取足,当使两袖作十六条,身二十二条。又作青纱之裙,令用四十五尺,作八幅,幅长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条,此则飞青之裙元君之服也。”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所说的“二十四条”、“三十二条”之“条数”,即指衣料被剪裁之条块(幅)数,亦即将此条块加以缝合而成衣的“条缝”数。道教要求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亦即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只有与自然合为一体,才能得“道”成仙。所以,道教服饰的尺寸、条缝等都要与天地、四时、二十四节令、三十九帝真等相合。这样,就可以天人合一,求得长生。
“长裙大袖”是道教法服的一大特点。这种“长裙大袖”寓有包藏乾坤、隔断凡尘之意。如道书中的一首诗写道:“袍服原来不计春,宽袖广大裹乾坤,红尘半点何尝染,暑寒亦是也难侵。”
(图片来自网络)
道教也从养生的角度赋予腰带以神秘的内涵:“九龙贯通一丝绦,道教威严常系腰,锁住心猿并意马,免迷本性人浮嚣。”系腰带是为了栓锁住道人在修炼时的私心杂念,以免心猿意马,思迷红尘,从而达到使道人潜心修行,怡神葆真、长生久视之目的。
云游道人所穿的衲衣,虽是用人们遗弃的破碎杂布片缝补而成,却也有“摄伏身性”,绝杂念潜心修道而成仙的功能。有诗赞颂说:“无暑无寒不计秋,千针万线几人修。袖里灵丹携一点,管教跨鹤上瀛洲。”“衲袄秋来,著身渐觉时相称。霜天净,畅怀游兴,不怕西风劲。百片千条,上下穿联定。宽还正,外疏狂性,内放明珠莹。”
(图片来自网络)
道教服饰中,外形成云朵状或绣有云纹、霞纹的云肩、霞帔等,可视作道士修炼于云霞缭绕的山中或仙人生活于云霞之中,驾云披霞,悠哉快乐。并且,将云、霞披在身上该有一种飘然的神仙感。如李中《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霞帔星观复杖藜,积年修炼住灵溪。”再如施肩吾《遇醉道士》:“霞帔寻常带酒眠,路傍疑是酒中仙。”蜀太后徐氏《题金华宫》:“好把身心清净处,角观霞帔事希夷。”这样,穿云肩、披霞帔等,可促使修道者加紧修炼,早日享受得道成仙的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道教中人的鞋袜却与常人不同。《太平御览》卷六七五引《洞神经》云:“受道之人皆玄冠草履。”“草履千茎结自然,三山五岳任流连,逍遥不踏繁华地,行满生云上九天。”受道之人穿着草鞋云游,或参禅于深山道院,或问道于云水道友,不进都市城池,不入繁华之地,保持一颗无为清静之心,管保道行可修,道业可成。道徒的鞋子多装饰有云头图案,表示超脱出俗;而高筒袜子用白色,象征白云,以示遨游天界。
在大襟道袍右侧的慧剑,为两条剑形长带,其寓意取自吕洞宾的“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即能使我们克制贪欲等一切内心的滋扰,保持身心的健康。
道士佩带的葫芦,不但里面盛放着灵丹妙药以救世济民,而且内寓乾坤,能降妖伏魔,保人平安。正如陆游诗所说,“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道家把理想的仙境称为“壶天”。李白《飞途归石门旧居》诗云:“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自有日月天。”
(图片来自网络)
道士在修行、行道时用于保持清洁的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道士手持拂尘,意在扫除心灵的污垢,清静身心。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
摘录自:罗明月《道教服饰中的养生底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