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下(经典干货)

10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指逆气上冲,如呃逆、嗳气、呕吐、呛咳等;凡是冲脉气逆,或肺气上逆作咳,或胃气上逆见嗳气呕吐,或肝气横逆、郁结不舒见咳咳连声,乃至自觉有气上冲胸中、咽喉、头目者,均系心肝之火夹冲脉上行客胃,致胃气不降有关。

治则:清心降火,疏肝和胃。

针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间使、公孙。

释义:取胃募穴中脘配三里,和降胃气,取间使穴乃手厥阴经之金穴,能抑肝平木和胃,主治胃热呕吐。取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配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二穴属八脉交会配穴,“公孙冲脉胃心胸,阴维内关下总同”,主降冲脉之逆气,可平胃心胸诸逆之疾。况且火热上犯心胸头者,首选内关,每每针后立效。

11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躁,躁动不安;越,超越常度,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凡属躁动不安、狂言乱语,甚至精神失常、行为超越常度者,乃火邪上犯夹痰,痰火扰乱神明,血气勃发所致。本条所论,乃是一种发作性精神失常病患,类于今之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是精神创伤和过度刺激,属于中医癫、狂一类。分述如下:

癫证(抑郁型):属阴,表现神志痴呆、悲喜无常、语无伦次、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喃喃自语,或沉默无声、不食不动,或视、听、嗅方面的幻觉、妄想,舌淡苔薄腻,脉弦细或数或弦滑。

治则:开郁化痰,通窍调气,针用平补平泻法。

针灸处方:哑门、陶道、大椎、人中;神门、心俞、内关、足三里。

合并“过梁针”:凡沉疴痼疾,病位深在,或邪客于经,病延日久者,可有选择地使用透刺针法,沟通脏腑经气,调畅气血。如百会透四神聪;印堂透鼻针心区;鸠尾透巨阙;神门透间使;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绝骨透三阴交;丰隆透承山穴(辨证选择2组即可)。

狂证(狂躁型):属阳,表现狂言妄语、双目怒视、弃衣奔走、打人毁物、骂詈不避亲疏、精神躁动、面红目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有力。

治则:清火宁神,泻肝化痰,针用泻法。

针灸处方: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百会、人中等督脉穴。

辨证选穴:

(1)印堂、鸠尾、神门、少海。

(2)内关、间使、大陵、丰隆。

(3)阳溪、足三里、合谷、太冲。(选择1~2组即可)

按:督脉选穴是针刺治疗严重的精神疾患的效验穴,已被临床证实。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亦为手足三阳之会。取风府、百会穴是根据《灵枢·海论》篇论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百会),下在风府。”取上穴清泻阳邪,醒脑开窍。“脑为元神之府”,颅腔内是脑干、小脑、丘脑、垂体等高级中枢之所在,其联络通路是神经、血管、体液循环,而风府、大椎、哑门等穴,为两者之间的必经驿路。此外,配鸠尾、神门以宁心,内关、间使、丰隆,和胃气降痰浊,使神明归主而狂躁可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风府与哑门穴的深层为脑桥、延髓、交感神经节等,是人体生命中枢所在。针刺时必须严格按照风府穴入针方向(舌根部)操作,即平行刺入枕骨底与寰椎间(不得刺入枕骨大孔内)。

12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胕,同“跗”,足背,凡足肿皆发于厥阴、阳明两经。足阳明胃经行足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丛毛行内踝。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厥阴肝木壅遏阳明胃土,循经下注而见足背肿痛。“疼酸”二字当玩味,与一般寒湿足踝肿性质有别。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盖酸乃肝木之本味,木生火而克土,土不化水(湿浊),火蒸之则变酸,火入血则疼,夹湿则肿,故疼酸者,火毒夹湿也。火邪流窜下肢经络可见足肿疼酸;木郁火发则魂不藏,人见乍惊乍骇。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息风,泻火安神。

针灸处方:大敦、厉兑、合谷、委中、血海。

释义:急刺井,取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与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点刺出血,清热泻火解毒,可迅速控制足背红肿热痛;针合谷、曲池疏散阳明经热;取委中(膀胱经合穴、血郄)、血海,清泻血中瘀热,菀陈除之;临床配内关、公孙、太溪、三阴交,安神定志,平调心肾,补水制火以防死灰复燃。

按:从本条描述的症状特点看,颇似临床常见的脚气感染红肿热痛,或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痛风发作期见症,当从清泻肝胃火毒、凉血泄浊化湿论治。

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鼓,敲击义(名词活用)。鼓之如鼓,就是敲击腹部(叩诊)有膨大而空的感觉(呈鼓音)。此因热邪或食积化热,热积中焦,进而脾胃纳化失常;或三焦水道不利,携相火游行于胸腹腔间;或肝脉瘀滞,木来克土,湿聚热瘀,导致气滞、血瘀、水停而为鼓胀。

治则:清热导滞健脾,调运升降利水。

针灸处方: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公孙。

释义:募穴位于胸腹部,属阴,阳病治阴,阳病可针刺腹募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取胃募穴中脘、大肠募穴天枢,清热导滞,配足三里胃经合穴,调运升降;加公孙、内关,乃八脉交会穴,主治胃心胸诸疾,开郁除烦,疏调气机。肝热加行间,瘀血配膈俞,小便不利加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便秘加大肠俞、上巨虚等。

按:鼓胀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肝癌晚期腹水,病变机理复杂,寒热虚实交错,动辄变证蜂起,治疗棘手。临床治疗当根据原发病患、病变阶段、病情进展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扶正、健脾、养肝、益肾,或消胀、行气、利水、祛湿、化瘀,或内服外敷,或针或灸,或针药并施,缓治收效。

14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最为典型的就是阳明里热成实证。其成因如张仲景所言:“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里热初现,是为阳明经证;经热入腑,化燥成实,必“腹胀大”,兼见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尿黄大便燥结等。

治则:清泻里热,攻下通便。

针灸处方:天枢、大肠俞、上巨虚、合谷、曲池、支沟。

释义:六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常。取天枢大肠经募穴,配大肠俞为俞募相配,再配以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促进大肠传导而泄热通便;因热结阳明,取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配合穴曲池(合主逆气而泄),配支沟手少阳三焦络穴,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畅通三焦气机,助阳明通腑下气宽肠。对脑中风病见热结肠腑者,加丰隆胃经络穴,太冲肝经原穴,针后肠蠕动立即增强,一般4小时内即可排便。

15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转,转筋也,较拘挛为急;反戾,乖戾失常之义。此是言其常。若从三阴三阳六经分析,转者,转在侧也,属少阳经;反者,反在后也,属太阳经;戾者,戾在前也,属阳明经;则病在三阳可知矣。水液浑浊者,三焦水道之热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热迫三焦,水液浑浊,致使少阳枢机不利,三阳开阖枢失司,则诸转反戾由生也。故将“转反戾”与“水液浑浊”同论,深义在此,不可不悟也。就字面的解释是,大凡表现为肌肉筋脉拘急痉挛,甚至角弓反张急症,可注意了解病人的排尿情况,若见尿色深黄、混浊者,大都是热邪盘踞三焦水道所致。

治则:疏解少阳,清热通淋,柔肝养筋。

针灸处方:足临泣、外关;中极、膀胱俞、小肠俞、行间、阴陵泉、阳陵泉。

释义:先配八脉交会穴,针足少阳胆经足临泣,配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二穴同经同气,强化少阳主枢的机转,针用泻法,疏风清热利胆,且通利三焦。继取膀胱募穴中极配膀胱俞,属俞募配穴法,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取小肠俞泌别清浊,取肝经荥穴行间以清肝热;足少阳胆经筋会阳陵泉透阴陵泉,舒筋养血活络而缓挛急;此外,热极生风而风性主动,加合谷、太冲谓之开四关,清热息风止痉;配太溪滋肾水以涵肝木,比较稳妥。

16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呕,干呕;吐酸,有热也,肝胃不和者多见;暴注,又叫“火泻”,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腹中绞痛、腹泻如注的症状;下迫,即迫于下,指里急后重。凡见呕吐反酸、胃中嘈杂,甚至顷刻间发生剧烈的腹泻,伴随里急后重下痢症状的,统属邪热侵犯胃肠,暑热与饮食不洁之物在体内蕴结,骤然间升降失常。

治则:和中清热,升清降浊。

针灸处方:中脘、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曲池、内庭。

释义:浊邪在胃腑,病位在肠道,取胃经募穴中脘(腑会),配大肠募穴天枢,使得病邪由此而出;配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通调大肠腑气作用强大,调气化湿行滞;加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内庭足阳明胃经荥穴,清泻邪热。若见下痢赤白者,加血海、膈俞,凉血化浊,调和气血;若呕吐明显者,加公孙、内关八法相配,交叉针刺,见效较快。

17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是突然发生的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的病症,多属于风邪所致。风为百病之长,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风有内外之别,内风大多在肝,即第一条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从本条的“暴强直”看,发病突然且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症,尽管脑中风的“中经络”亦可见此,但也包括邪从外来,感受风毒侵袭肌肤,进而流窜经络者。比如破伤风证,表现出肢体抽搐、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苦笑面容等(至于痹症的肢体屈伸不利,因其病变机理、证候特征与本条完全不同,在此不予讨论)。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由皮肤或黏膜处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潜伏期为1~2周。临床实践表明,本病如果发病时间短,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以收效。

治则:宣通阳气,祛风解毒,镇痉通络。

针灸处方:

(1)人中(点刺)、百会、大椎、风府、筋缩、腰阳关、长强。

(2)申脉、昆仑、承山、委中穴(放血)。

(3)合谷、太冲,曲池、阳陵泉。

释义:本病多侵犯阳经,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最,故取督脉诸穴,振奋督阳,疏通督脉经气,此脉由尾骶上行入络脑,主全身运动机能,外则总督诸阳,内则沟通脏腑经气,使之经气贯通,气血调畅,达到阴平阳秘;继而取足太阳膀胱经之昆仑、申脉、承山,针用泻法以祛风通络;委中为足太阳经合穴,刺络拔罐放血以解血中风毒;此膀胱经穴与督脉穴相配,主治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肝藏血主筋,泻肝经原穴太冲,配大肠经原穴合谷,通达四关,息风止痉,舒筋缓挛,苏厥。加配大肠经合穴曲池,少阳胆经合穴、筋会阳陵泉,此二穴擅长宣气行血、舒筋活络而为此针方之必须。

按:本病因风毒来势凶猛,必须于短时间内调动强大的阳气抗御之,故督脉与膀胱经的取穴数量要多,留针时间要长(1~2小时),且每隔数分钟针用泻法强刺激一次。重症破伤风者(如任何轻微的光线、声音,甚至检查均可引起痉挛发作),可中西医结合救治,辅助西药镇静剂、抗生素及输液等。

18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病水液,指人体发病后分泌和排泄的口涎、痰涎、唾液、流涕、小便等。澄澈清冷,指水液清稀透明,表明“病水液”的性质属寒。凡是呕吐清水痰涎、痰饮清稀、鼻流清涕、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妇人白带清稀如水者,多属寒冷所致。如脾肾阳虚见畏寒肢冷、平日大便鹜溏,甚至五更泄;或饮聚于胃,呕吐清水痰涎,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或肾阳虚衰,固摄无权,见尿频、尿急、尿后余沥、尿液清白等。

治则:温阳散寒,温肾健脾。

针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关元、肾俞、脾俞、命门。

释义:取中脘胃经募穴,配足三里胃经合穴,先针后灸,振奋胃阳以除寒饮;灸关元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使其阴中生阳,补火以制水;督脉总督诸阳且维系元阳,灸督脉穴命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配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肾俞、脾俞,为脾肾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以强壮先后二天之本,且与中脘、关元俞募相配,对激发脏腑经气的活力作用很大。若见老年尿频遗尿者,灸中极穴,配膀胱俞,针用补法,同样效果很好。

19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痉,指痉病,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金匮要略》分刚痉、柔痉。大凡痉病出现上症者,多由于湿邪导致。凡病误汗、误下、伤津、伤血,津血过度耗伤,筋脉失养而致痉。然湿邪闭阻经络,盘踞于上半身足太阳经脉所行之“项”位,临床中亦多见,例如颈椎病的项背强直,就与湿浊凝滞经脉有关。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尤其中老年人,督脉与太阳经脉的阳气衰减,阳能化湿,阳弱则湿盛,日久则出现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肥厚增生,进而压迫颈部的脊髓、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张仲景治疗“项背强”用葛根汤主治,重用葛根功专项背,在于其鼓舞太阳经脉的阳气而升清阳,阳生则阴长,才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说,当细心体会。

治则:疏风通阳化湿,活络养血荣筋。

针灸处方:风池、风府、大椎、大杼、肾俞、颈部夹脊。

释义:取胆经风池穴,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少阳为多气之经,属木,主生发,针风池,平刺透风府(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少阳胆经与督脉连通,增强疏风通阳之力,阳气通则湿化,故为首选;取大椎,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激发督脉与诸经阳气,主治项强背膊拘急;取骨会大杼穴,又为手足太阳经交会穴,主骨所生病,配肾俞,补肾强筋壮骨;颈部夹脊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是对“华佗夹脊穴”的拓展,配合使用可疏通颈部气血,活络止痛。加后溪通督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主治头项强痛;取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针用补法养胃气而生津液,配髓会绝骨透三阴交,外呼内应,调和阴阳以养血荣筋。

以上针对病机十九条的针灸配穴,只是概言其要,给针灸临床辨证配穴提示一个入门的方向而已。其实,具体到每一条病机,不论是五脏定位还是六气定性,其内涵意蕴十分丰富,相应的治疗方药和针灸配穴手法也是丰富变化的。

在提出病机十九条后,《素问·至真要大论》特别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这段话同样重要。

什么叫“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即谨慎小心地把握住病机,各自从主管的所属关系上定位,比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眩”是一个象,反映出“风”的共性,那么它的病机落脚点就是“肝”,亦即定位在肝。这就叫“各司其属”。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者”字结构,指代人或事,这里指代证候;“求”是推求、推测,即有证候表现的要推求产生这种证候的原因,没有证候表现的就要根据其他诊断方法(比如脉诊)推求其病因;“盛者”“虚者”指疾病的实证、虚证,“责”是追究的意思,即不论病证属实抑或属虚,都要追究探查导致疾病实证或虚证的原因所在。

关键是下面这句话,告诉了你一句临床辨证的秘诀——“必先五胜”。

即要进一步了解五脏中哪一脏气偏胜,然后根据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纠正其偏。换言之,根据病人的主诉,结合察色按脉,做了一个初步的属阳属阴、是实是虚的判断,进而定病位,即五脏中的某一脏,再进而推求出本脏与他脏的关系(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关系。据此而施以方药或针灸配穴。

所以,“必先五胜”是中医辨证论治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医生经验乃至临证境界水平的集中体现,这一步做好了,则“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便水到渠成。

(0)

相关推荐

  • 针灸减肥的治疗心得

    我院自成立减肥专科3年多来,已接治了3000多位肥胖患者,笔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现简要介绍如下. 目前我科对肥胖患者主要采用毫针加电脉冲整体疗法.主穴选中脘.气海.滑肉门.大横.梁丘. ...

  • 单玉堂:眩晕证治,循经取穴

    五.举例眩晕证治看循经取穴 眩晕是指视物缭乱为眩,头觉旋转为晕.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经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故眩晕证首先定位在肝,<素问·至真要大论> ...

  • 穴位注射及耳针疗法——张和媛临证经验

    张和媛,女,贵阳人,生于1934年.1957年9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1959年选送贵州省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中医三年.1965年受业于贵州夏森伯针灸教授,专功针灸专业.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上(经典干货)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一叶知心 巫娜 - 茶界 II  导读: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可以指导开方用药,也能用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下

    ​导读: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可以指导开方用药,也能用于针灸处方.但如何在临证中准确把握经络的病理变化规律,然后合理取穴,这里面的学问就高深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二)

    小编导读 7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二义:一是肺痿,肺热叶焦也: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痿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上,指上焦肺.肺为娇脏,为水之上源而主行津液,津液由阳明下润宗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他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续集)

    10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指逆气上冲,如呃逆.嗳气.呕吐.呛咳等:凡是冲脉气逆,或肺气上逆作咳,或胃气上逆见嗳气呕吐,或肝气横逆.郁结不舒见咳咳连声,乃至自觉有气上冲胸中.咽喉.头目者,均系心肝之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导 语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小编导读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qu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续二)

    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鼓,敲击义(名词活用).鼓之如鼓,就是敲击腹部(叩诊)有膨大而空的感觉(呈鼓音).此因热邪或食积化热,热积中焦,进而脾胃纳化失常:或三焦水道不利,携相火游行于胸腹腔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1

    '病机十九条'很实用,字字珠玑,含英咀华,中医的病机就从这里开始,辨证就从这里开始."在以后的长期临证中,我对此深有感触."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