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兰江的水与茶
古人饮茶,最重用水,认为没有好水,就喝不上好茶。明清雅士张大复甚至把水品放在茶品之上,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梅花草堂笔谈》)。相比于南方,北方的水硬度高,即使再好的茶叶,也呈现不出高贵清雅的香气。故而北方人尤喜饮花茶,似乎刻在了基因里。
苏东坡甚精于茶道,对叶质、水品、火候、啜饮,都颇有一番研究。他的《汲江煎茶》描写了从取活水、活火烹茶,到雪乳已翻的饮茶全过程。其《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之句,尤为人赞赏。
的确,茶就像鱼儿一样,绝对离不开水,水于茶的重要,毋庸多言。明人田艺衡说,茶的品质有好有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好也不好”。明人许次纾《茶疏》中也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
对宜茶之水,陆羽《茶经》曾详加论证,要求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恶死水。历代茶人写了许多鉴别水品的专著。著名的有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宋人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明人徐献忠之《水品》、明人田艺衡的《煮泉小品》等。清人汤蠹仙擅长鉴别泉水,著有《泉谱》。
汪曾祺也精于茶道,他曾谈好茶: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贵了。一杯茶,一块大洋,比吃一顿饭还贵。(《寻常茶话》)汪老心目中的“好水”,首推杭州虎跑泉,还有昆明黑龙潭泉水、井冈山的水。好茶必要好水泡,难怪无论冬夏,梅灵北路南侧的山路上,总会有老杭州人不辞辛劳地,手提车载,去采水泡茶。
兰溪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古代的兰江,流急滩多,游鱼细石,清澈见底。千百年来,境内“三江五溪”及井泉池塘,是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早先,兰城的居民,都肩挑手提,取兰江水(俗称大溪)饮用。挑水卖水的肩夫,踏一双黑乎乎的草鞋,穿街走巷,以路途远近收费,送水上门。
据上世纪初(1908年)日本人的调查资料《支那省情》记载云:兰溪城内民众饮水,主要取之于钱塘江,煮沸后饮用,其他还有二三十井户。雨水也有采用的。茶馆有望湘楼、兰江第一楼、长安茶楼、畅叙茶楼等。
建国后,城关设立了挑水站。1966年10月,由于富春江电站开建,兰江水位迅速上升,此后,水质便不断下降。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家码头附近设有一座供水塔,男女老少排队挑水饮用,至兰江公路大桥施工时拆除。
兰江洪水多,每到雨季,家家户户须提前贮备,在水缸内施以明矾,慢慢等待隔夜的浑水澄清。当此之际,茶汤浑浊,口感不佳,纵使家中备有好茶叶,要想饮一杯香茶,也可望而不可得了。即便上等龙井,亦英雄无用武之地。
1969年国庆前夕,兰溪自来水厂开始供水。上世纪80年代起,自来水普遍进入了居户庭院。
2019年末,兰溪启动了实施引进金华优质水的民生计划,推动金兰同城化饮水,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引水工程建成后,城乡茶人就能品饮沙畈水冲泡的香茶,窗明几净之下,烹而玩之,饱享一番清福了。 (骆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