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之《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9楼:麻黄附子细辛汤)(一)

2010/03/27 21:24[医道]

少阴提纲(1)

 三阴篇的重迭现象

 在上〈少阴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三卷的〈伤寒例〉中一些比较整体提纲的条文。

 在这之前,要跟同学们讲一下〈少阴篇〉的调性。研究经方的人中有一些流派,是很不赞成“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的。当然,有人是非常赞成“要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像刘渡舟先生,就大声疾呼“经络理论要跟六经病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后脑勺僵要用葛根剂,脖子侧边僵要用柴胡剂,这就是经络!不同的方剂会走不同的经络。所以哪里不舒服,哪根脚趾、哪根手指头,都用不同的药方,这也证明了《伤寒论》里面方子跟经络是相关的。

 但是,相对刘渡舟这样的论点,胡希恕教授就不喜欢把《伤寒论》跟经络理论放到一起,他比较喜欢“这个证用这个方,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胡希恕抨击 “伤寒论跟经络结合起来的思考”的时候,就会拿少阴病当做一个论证。

 因为张仲景的〈少阴篇〉,其实是一个很杂的篇章。〈少阴篇〉里有一些〈太阴篇〉恶化过来的病……基本上,张仲景的三阴病的世界,少阴是个暧昧地带,因为跟其它两阴都是糊掉的。就好像张仲景的〈太阳篇〉,有没有用到少阴药?有啊,真武汤。有没有用到阳明药?有啊,白虎汤、调胃承气都用了。有没有用到柴胡汤?也有,对吧?〈太阳篇〉几乎每一经都挂过去了。

 同样的,三阴经的世界里,〈少阴〉就是一个“很糊”的篇章,太阴病恶化了要死了也放在这里。就像“理中、四逆辈”,理中汤证再严重一点,人更虚更寒一点,变成四逆汤证,就放到少阴来了,但其实你要放〈太阴〉也没什么不可以啊。那至于少阴病里头有一些血分寒的病、阴阳格拒,或是手足厥逆的病,其实那些病,你要放〈厥阴〉行不行?也行。

 ──所以胡希恕教授会觉得:分出清清楚楚的六条经,对实质的治病没意义。

  所以,先跟同学讲一下,少阴病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它本身在分类上,有些部分没有分得那么清清楚楚。这是一点;危险误区:少阴与温病的暧昧接轨地带;另外一点,少阴有一件事,是让后代医家处理起来比较要命的,就是:少阴病基本上是阳虚,或者说以肾阳虚为主。一个人肾阳虚之后,水气就转不上来,水气一转不上来,心阴就会虚,心阴虚,这个人就会发烦躁、失眠,甚至是会产生很多的“发炎”症状。平常肾水上得来,自体中的类固醇很够,心火烧不坏你。肾水上不来的时候,心就给你乱烧,“心肾不交”的分裂本身,已经有点厥阴病的调子开始出来了。你要说是少阴还是厥阴,这都很难说。这个心火乱烧也有可能烧到小肠发炎哦,剧烈腹痛,大便是带血的,黄连阿胶汤就是在治带血的热毒痢。另外,肾水上不来──本来说少阴经不通,扁桃腺就会死掉──那如果水再上不来,上焦燥热,死掉的扁桃腺就好像有人帮它搧风点火一样,烂得还更凶。

  所以说〈少阴篇〉乍看之下,以病机来讲,是以阳虚(免疫机能低落)为基础的病,以症状来讲,却会有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可能。当出现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状况时,后代的人处理的时候,通常就把它当成温病。而这,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少阴跟温病这种不清不楚的事情呢……其实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是不清不楚了。《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而形成“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的概念:冬天的时候,不好好休息,在那里性滥交,第二年你的免疫机能会很烂,细菌乱感染……那,这个到底要算是“少阴病”还是“温病”?── 一直有这个模糊跟暧昧的地方。

  当然,以现代临床的实际状况来讲,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说:扁桃腺发炎,一律用温病学派常用的寒凉药,是不应该的。因为扁桃腺发炎,往往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通少阴经”,要用附子剂。如果你不用附子剂,你扁桃腺就活不回来。不过,我们台湾一般的业界,遇到扁桃腺发炎,都是用温病学派清热消炎的药居多。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存在,在我们读取中国古代医学的时候,很多医生会忽略掉“什么东西叫作少阴底”这件事情──就这个人的这个病的根基,是建立在少阴病的基础上面而发生的──如果你不能看到一个人“少阴底”的体质的话,很多医疗的方法会开始乱掉、乱套。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因为,即使像是清代研究伤寒学的人,比如说从吴谦写的《医宗金鉴》去看那些批注,有的时候会说:“少阴病这个人烦躁又发热,所以可以用白虎汤之类的什么方。”,而如果我们今天再回过头来重新检证这些清代的某一些注家,在看待少阴病的辨证以及“他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情:他们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点:少阴病本身的那个调调,如果要用今天的西方医学来讲的话,就是这个人在体质上是“随时准备给你心脏衰竭、肾脏衰竭”的。那么,一个人的体质是随时给你准备心衰、肾衰的话,那你用药,怎么可以随便用寒凉药呢?你用了,病人就更衰竭、更完蛋!当我们忽略了“少阴底”,而仅以一个人的发炎、热症、烦躁这些所谓“温病” 的“表象”去思考如何开药的时候,把人搞死的机会是很大的。所以,这件事情要相当的留意哦!这是在处理〈少阴篇〉之前要先知道的事情。

  “温病学覆盖掉少阴病”的这一块误区,也是今日中医医术低落的核心原因之一。所谓的“火神派”的再兴起,也可以说,是要抢救、冲消这么一个“千年之中渐渐累积出来的偏差值”。

  台湾死老百姓玩经方……

  还有一件事,就是……

  ──我想,自己班上同学,也不用遮丑了,很多同学都是少阴体质的人,感冒很容易得少阴病。

  我们今天是《伤寒论》慢慢这样一条一条读过来,我想我们同学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反正条文该读的都会读到……但同学是一天比一天少……这也没办法,这课拖那么久,我是活该。

  但是,以我们这种《伤寒论》这样一条一条读过来的人,来看外面一般对中医“蛮有兴趣,会沾个两下”、或是在各个中医网站跟人聊天,会问路人甲乙丙丁说 “我哪里哪里不舒服,该吃什么药?”的那些“茫人”,你就会明白,这个业界之中,学习形态比较属于“外围知识随便收集”的那些人,他们会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在网络上印下个什么美国汉唐网站说什么“感冒可以用什么什么方……”所列出的一张表格,然后这张表格越做越精美,大家都制造出很多很漂亮的版本。最后一张张这样传来传去,逢人就递过去说:“你家谁这样子生病,这样吃,就对了!”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比如说美国汉唐那个倪先生公布的方子,不太有 “阴证”的方耶?几乎都是太阳、少阳病耶,是不是这样子?很高兴地告诉你桂枝汤、葛根汤、青龙汤……就讲完了。是不是这样子的感觉?那些方子流到我们台湾来,还得了啊?我们台湾人,得阴证的,很多耶!给那些外围的人乱传一通。

  因为我们待会儿要读到少阴病的条文,我们就会看到:少阴病是有严重的发汗禁忌的。可是外围的玩家,看有人喉咙扁桃腺发炎、喉咙痛了,就会:“啊!你感冒了!我跟你讲,我有一罐葛根汤,感冒吃了很有效的,赶快吃下去。”

  我觉得我们经方“学整本”的人,看到这样,会觉得那是“谋杀”哦?实在没什么意思。要学就学扎实一点嘛!不要活在医术的边陲地带做出那种高危险动作!现在看外面有的人在网络上聊天的医术,都让人觉得非常地惊悚,杀人易如反掌啊。

少阴提纲(2)

 少阴病程发展:从形而上的世界具象化到肉身

 那我们来看一下三之十六条啊,这条是从《黄帝内经.热论》抄来的:

 【桂3-16

/宋.伤寒例13】

 尺寸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它说:如果一个人寸、关、尺三部的脉啊,都比平常更细、更沉,那是少阴得病了。

  少阴病一旦形成,这个人的心脏跟肾脏的功能就会开始急遽地减退。通常这个人,你要说他血压掉下来也对──当然少阴病也有血压很高的啦,真武汤证就可以血压很高──但是,意思上同学要认得,心肾功能一弱,这脉就会这样细细沉沉的、没力没力的,变成一小条了。

  当然,肾阳虚的人,也有人是尺脉浮起来一大片的,那也可以是少阴病。尺脉浮,多半是少阴病;很多人感冒没好透,拖着拖着,一两个星期之中,尺脉一天比一天浮。就算不是感冒,只是在家常之中,也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比如说小黄助教有一次上虚火,尺脉浮,一吃真武汤,尺脉就下去了,虚火也退了。并不是一定要用到封髓丹或是知蘖丸的。

  那它说,通常是拖到第五第六天──我们知道照《内经》的讲法,感冒是一天传一关──因为少阴经有连到肾、有连到肺、有连到舌根,所以少阴受邪,就会口干舌燥,人会发渴,这些东西大概知道一下,张仲景后面的条文讲得更仔细。

  那么,三之二十二条:

  【桂3-22

/宋无】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他介绍了少阴病的总方,“总方”是什么意思呢?

  刚刚有讲到说,少阴病的调性,以基础来讲是肾阳不够,可是以结果来讲会造成心阴不够。这个方,它的路数,彷佛是在说一个人“肾阳虚、加上心阴虚在烧” 的时候要用什么方;也就是这个方,想要一招包一路啦!把少阴整个可能状况都包在这个方子,当然在临床上可能不会这么好用;可是,我们要明白他讲的这个道理:他就说,“脉沉细而数”,沉细是少阴的脉;而“数”,跳得特别快,就是心阴虚了,在上火了,阴虚火旺了。那这样的情况呢,他的手足是“时厥时热”,阳虚的手脚冷,阴虚的手心烫,加到一起,手脚就热一阵冷一阵的──这其实都算是精简版的“厥阴病”了哦。

  “咽中痛,小便难”,这个人肾阳不够,膀胱气化很差,小便当然会难,是不是?可是呢,这个人心阴已经虚了,乱烧一通,本来已经死掉的扁桃腺呢,烧得更厉害,所以扁桃腺烂得厉害、痛得厉害。这个时候用什么啊,附辛芩连汤。附子、细辛是贯通少阴经,把阳气通上来的;但是,相对来讲,它黄连放那么多,那是在 “退心火”的,所以这个方剂的意思在说啊:这个人是因为心阴不足,所以火烧上来了。

实际上,台湾人一般得少阴病,扁桃腺发炎,也不见得立刻就有心阴不足的状态;如果是心阴不足,人会很烦很烦、心情很坏,晚上滚来滚去睡不着觉的。

  ──如果没有这个状态的话啊,这个附辛芩连汤的黄连,就不用放到那么多。大概附子、细辛放够,然后里面加一点点黄芩,稍微清热就好了。或者就直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掺一点点喉咙消炎的银翘散,这样也行。主要是通阳气的药要够,这样就可以了。

  我们之前讲到“温下法”的时候,提到过的大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上也有拿来搞这个病的:当一个人有热的时候,还是要清那个热,尤其是扁桃腺发炎又大便不通的时候,要用大黄剂!但是补阳气、通少阴经也很重要。附子要记得加,不要把人搞虚掉。

  比如说范文甫的“家方”,就是从大黄附子细辛汤变出来的。喉蛾方补充【范文甫家方:大黄附子细辛汤】(清末民初.范文甫),举凡乳蛾,其舌胎白,舌质微红,及具其它寒包火征象者,皆可用之:

  生大黄9g

淡附子3g细辛0.9g玄明粉9g姜半夏9g生甘草3g

  另用玉钥匙(玄明粉5

硼砂5朱砂0.6冰片0.5僵蚕0.5)吹喉中。若久溃而不易收敛,则吹以月白散(月石5青黛3煅石膏15冰片0.9)可使早收早敛。

  少阴病啊,是人越虚弱的时候,就会越会得。想来也是,像我的妈妈啊,我十年前刚学中医的时候,我妈妈是一个“桂枝汤人”,什么感冒都可以吃桂枝汤好,包括喉咙痛,真是奇葩。过了十年,我问我妈:“妈,你最近感冒吃什么药最有效?”她说:“麻附辛最有效!”这就让人感到十分之悲凉啊:看着自己父母的衰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从桂枝汤退到麻附辛了。

  我们来正式看少阴篇的第一条,卷之十一的第一条。

  【桂11-1

/宋280】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这条提纲,我觉得这些年来,读来是越来越觉得有滋味、觉得很感动。

  这个提纲,如果去丢给一个刚刚开始学中医的人看,可能会让那人“感觉不太舒服”,怎么讲呢?……因为少阴病的那句“但欲寐”,彷佛不能说是一种“症状”,而只能说是一种“心情”……

  你说他是一直在昏睡、沉睡嘛?那也不一定。你说他很能睡得着嘛?也不一定。那么,什么叫“但欲寐”?简单来说,就是他“并不想从床上爬下来”。或者是他“人茫茫的”,有点“失神失神”的调调。

  少阴病的“但欲寐”,是一个非常“心情上的”感觉。这么一个心情上的感觉,张仲景是发什么神经,把它写成一篇的提纲?但是我觉得,他这么写,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讲,是非常地有帮助的。为什么?因为,比如说我自己好了,这几年得少阴病的时候,都是常常是身体上没什么症状,可是心情上先有症状。因为少阴病是一个心肾之病,那么心肾受邪的时候,肾阳不足的时候,人就会志气不足,人志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就会“不想面对现实”。连我自己也是常常少阴病得了五六天了、都开始发烧了,才“勉强发现”自己得了少阴病。而且多半是发烧自己都没有发现,因为少阴病的那个真武汤证,是“发烧自己也不觉得”。可能到了第四天,有个朋友来看我,才问我:“你脸怎么红红的啊?”然后一摸我额头就说:“你在发烧耶!”然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得了真武汤证。真武汤证这种少阴病,就是这种调调,病人本人对于疾病的感觉是很笨的。所以,如果你看到你的家人在发烧,而且是这样调性的烧的时候,那往往是真武汤证。小孩在发烧,一摸头是烫的、一摸脉是沉的,问那个小孩:“你觉得怎么样?你烧到快39

度了吔!”小孩说:“还好啊,有吗?”当小孩的感觉是“我有烧这么高吗?”的时候,这样大概真武汤就可以开下去了。真武汤证的特征是 “本人不觉得自己在发烧”、“本人对于发烧的感觉很不敏锐”。

  当一个人心阳受损的时候,这个人感知力跟表现力立刻下降,人马上变钝,所以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会变得很薄弱。

  我们得太阳病的时候,马上会觉得“我不舒服”啦,对不对?自己会很有感觉。而得少阴病,这个人“感觉自己的意识能力”先变差了,整个人病就得钝钝的,所以,得少阴病,大概头两天的感觉……我觉得,在床上一直不想下床的时候啊,就在想:“天啊!我昨天到底是做了什么运动,难道是逛SOGO

天母馆的那一个钟头把我累坏了吗?为什么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动了呢?……”净在想这些有的没的。逛SOGO一个钟头怎么会累坏?但你就觉得“为什么我那么累,一点都不想面对这个世界?”。这种“懒得面对这个世界”的状况,你在用这条提纲去认出少阴病的时候,就是要在这种生活中很不经意小的地方去抓证:

  比如说你平常是一个一定会刷完牙洗完脸才会去睡觉、或者是尿个尿才会去睡觉的人。可是你今天就觉得靠在床上好像不太想去刷牙:“那不然今天不刷算了。”虽然是有点想尿尿:“不过还是不尿算了!”你本来会做的事情,现在都不做了;本来要尽责的,现在都不尽责了;开始变得会摆烂了。这就是少阴病。刚开始的少阴病就是这种调调,它是先呈显在个性上。

  那么,像我们中医要嘲笑西医,常常会说:“你感冒吃西药,吃一吃就内陷成少阴病!”就是这个意思。吃了西药以后,整个人变得钝钝的;说是病或是痛苦的感觉,其实没有像阳明病发高烧、或是像麻黄汤证那么激烈的不舒适。但是,就感觉一个人只剩下半个人似的,整个人在灵魂的部分开始变稀薄化了,心力下降、意志力下降──这样子的感觉。

  曾经有过一件事,从前我跟一个帮我打工的小朋友在出版社做事情的时候,那天晚上我们在出版社忙着忙着,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一个状态,就是: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钟头的事情了,而且在这几个钟头之间,因为不停地觉得渴,所以不停地在喝水。但我们突然发现:“怎么喝了这么多水,还一点尿意也没有?”并不是尿不出来,而是连想尿尿的感觉都没有。于是就看着自己的肚子,开始看“有没有肿起来”,开始觉得有点怕:“为什么没有尿意?”后来我就想到:“会不会是少阴病?”然后我们两个就吃了一点点科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吃之后,突然身体整个就放松了,然后就开始有尿了。

  事后,我就跟我一个学弟(现在的郭秘书)通电话聊到这件事,郭秘书一听就说:“我之前也得过你说的这种感冒喔,那次可惨了……”为什么惨?他在学校当研究生的时候,当研究生也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像是帮老师弄研究资料或是做实验的。他那时候中医也没怎么学,得了少阴病也不晓得自己是少阴病,结果每件事情都摆烂鬼混,最后指导教授要把他开除掉。

  上班的时候就开始乱做、乱鬼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提不起劲儿:“老师交待的事情,今就先不要理它。”本来遇到什么事,人应该会认真积极地去处理的,可是得了少阴病之后,就什么都装没事、做事都“留一手”,什么事都摆烂,不想花力气去把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摆平,然后生活就烂下去,问题堆了一堆,日子久了就爆发出来了。少阴病病个十五二十天,差不多都会被开除。

  所以今天很有多人,得了少阴病没有医好,结果这种东西就变成他的体质的一部分。很典型的,就是感冒医坏变成忧郁症的人,现在有不少这样的case

出来了:当他的病邪就纠缠在少阴经,少阴经的能量变差了,他就一直处在一种“不想面对这个世界”的“沮丧状态”,于是就散漫着散漫着过日子,当然天下没有省油的灯,他周遭的人也会愈来愈不给他台阶下,日子愈过愈不好过,最后就变忧郁症了。这个病,可以是从少阴病这条路挂过去,而慢慢形成忧郁症的。如果是这样,当然西医是可以从血液中验出这个那个的一大堆检验得出来的数据。但以我们中医而言,往往就是心肾阳衰的现象。如果你要说怎么样的人是少阴人,我想我们阿宅族多半都是少阴人候?都是有“不喜欢面对现实”的这种调调,肾气很虚、但是性欲很大啊。

  张仲景的提纲,就只淡淡地书写了这样一种心情……我觉得这个文笔是很神的!因为,要辨这个少阴病的证,“抓这个心情”真的是好重要的!像你发现平常对你很积极的男朋友,忽然今天巧克力也不买了、花也不送了……那第一,是要看有没有第三者嘛,对不对?那第二,就是要看他有没有得少阴病啊。

  这是我们临床抓少阴病的一个方法。而如果把这句话稍微推扩一下,现在有一些人用中药在治疗嗜睡症的,有没有用少阴药的?有。像是麻附辛之类的还是会用的,是不是有效?也有效。但也不是绝对用少阴药,因为嗜睡症,我们在讲少阳的时候,讲到说“胆热好眠”:少阳区块的热气太多,人也是会嗜睡的。所以不一定绝对是少阴。

  所以当你遇到所谓嗜睡症的患者,甚至是那种刚开始的老年痴呆症,有可能是少阴病。老人家开始心肾之阳不旺的时候,人格开始变成退缩型人格,你跟他讲话,他会觉得好像“回答你也会累,我懒得回答你了”。当一个人的人格模式开始这样退缩的时候,也可能是少阴病哦。因为人差不多年纪大到一个程度、也虚到一个程度之后,感冒是很容易直中少阴的。

  而直中少阴的第一个征兆,又常常是呈现在心理上。这个疾病常常是先在能量的世界发生了状况,然后才慢慢具象化到肉体。少阴病具象化到肉体,是心衰竭、肾衰竭、肺积水,可是还没有具象化到肉体之前,是这个人变得没干劲儿,灵魂、意识、意志先衰竭。

  所以,同学要抓少阴病的话,甚至平常打字的时候不常打错字的,今天莫名其妙打字错字一大堆的,你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吃点四逆汤再打哦,这是有关联的。

  【桂11-2

/宋281】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这条讲到少阴病身体症状的发展。少阴病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那些症状都不是很明显,可是说是有一点暧昧的。你看他怎么写的:

  少阴病啊,一开始的时候是“欲吐不吐”。那我想一个人肾气开始虚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开始这里那里堆积水气,也就是我们说的“水毒”这个东西。那它压到这里、压到那里,那个人会开始有胃口不开、有点反胃的感觉。可是胃口不开、反胃的感觉,可以对应的汤证跟经证都很多,对不对?而且张仲景只写“欲吐不吐”,看得出那状况是非常之不严重的,和真正以“呕吐”为主证的那些汤的症状比起来,简直不值得一提。

  只这件事情,你没办法断定这个人是少阴病。

  然后,因为肾水上不来,上焦越来越干燥,那干燥而发热的时候,人就会心烦。可是,我们《伤寒论》教到现在,有“心烦”的症状实在是太多了,对不对?所以“心烦”能不能代表少阴病?又不能。

  再说“但欲寐”,我们今天讲少阴病,是在专心讲一个人爱睡觉。可是之前〈太阳篇〉也讲过,有些别的状况,人也会嗜睡的,对不对?更何况少阴病的“但欲寐”,症状是可轻可重,不严重的时候,就只是“觉得人累累的、懒懒的、茫茫的”这种程度而已。那这样子,光是嗜睡、身体重、心烦,甚至口渴,都不能够百分之百代表少阴。

  所以,在这个阶段,虽然有很多症状出来了,可是在辨证上,却是相当不容易辨证的。少阴病虽然是“阴证”,却可以有“烦”、“渴”等等看起来不像阴证的症状。

  然后又过了五六天,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先前这些症状,到后来会慢慢慢慢归并,因为身体里面的水毒越堆越多,多到有不够地方放了,他就会有点儿腹泻,肚子隐隐作痛的拉肚子。而水气转不上来,人口渴。这样子,病邪就已经比较完整地归并到人的水循环、水代谢的系统上,也就是比较归并到“物质肉身的”少阴了。

  他说这个人是“虚,故饮水自救”,不是“实热”,而是因为他阳气虚了,水转不上来了,上焦得不到水,于是一直很难过,因为口渴而想要喝水。

  但是,直到这个时点,你都不能够说这个人是绝对的少阴病,因为,太阴病,有没有自利口渴的,也有啊,对不对?刚刚才教了一条不是?太阳病有没有?也有啊,五苓散证、葛芩连证都会这样。

  ──所以讲到这里,也还不能确定是少阴病。你要确定他是少阴病,必须要确认这个人的“下焦是寒的”。加上“下焦虚寒”,才能拿来确认少阴病。

  那么,下焦寒的辨证点是什么呢?

  他后面说是“小便色白”,也就是,当你有这些这些症状,你在怀疑你自己是不是少阴病的时候,你要看一下自己的尿。

  当然,这个“小便色白”在临床上有两种可能。首先,下焦寒的人,他的尿是不带黄色的,也就是那个尿看起来是完全透明亮晶晶的,或是微微有点灰绿的光芒,但是不带黄色。这种偏透明、偏绿、但不带黄色的尿,代表他下焦是寒的。因为如果我们下焦有热的话,多多少少尿都会带一点点黄的,今年大家都湿热了半年,同学自己尿尿也看得到。因此,你要确认他小便一点黄色都没有,才能确定他是下焦寒。

  而少阴病如果比较病到肾脏的话,也常常尿会带一点白茫茫的质感,就你尿的时候觉得“这尿怎么是白白浊浊的?”,这样的也有。

  这两种,都可以证明是少阴病。小便白的人,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制水”。制水,以今天医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肾脏功能的问题了,这会让尿变白。

  这样一条写在这里,你会知道:少阴病的病人,他可能是一个下焦是虚寒的,但上焦是燥热的状态。而这个时候,你可以开什么汤呢?如果小便是白茫茫的,补强肾功能是第一优先。这时候就开真武汤嘛,这样水转上来,火也会退啊。麻黄剂发完汗之后,往往之后两三天尿都不太顺、白茫茫的。这时候也是用真武汤收工,〈太阳篇〉也上过啦。

  另外也有人说,这种上热下寒的少阴病,理论上是用白通汤。真武汤这帖药不热,它只是补强肾的运化的功能。可是白通汤,“干姜、附子、葱白”这样的结构是热的,当它结构是热的时候,有的时候上热下寒的体质,白通汤一吃,会“格拒”,那格拒怎么办?加猪胆汁啰,这方剂之后会教到,没关系的,知道一下就好。

  夹阴伤寒的桂枝加附子汤证

  下一个十一之三条,比较是讲一个“太阳病内陷到少阴”的状态:

  【桂11-3

/宋282】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他说病人脉阴阳俱紧,就是整个脉绷成一片。阴阳俱紧的脉,基本上我们会说他是麻黄汤的脉,就这个人受了寒了脉绷起来,通常这个阴阳俱紧,就是讲浮脉了,寸关尺浮而紧的脉。可是,反而这个人,是滴滴答答身上在出汗的。那我们说,脉浮而紧、无汗、怕冷,用麻黄汤;脉浮而缓、有汗、怕被风吹到,用桂枝汤。那么脉浮而紧、怕冷、又冒汗,用什么?桂枝加附子汤嘛。以脉证来讲,是〈太阳篇〉桂枝加附子汤证:

  【桂6-21

/宋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之前我们是从太阳病发汗亡阳的角度在看它,现在则是以〈少阴篇〉的立场来看:这个脉证,就代表这个人阳气不够,他这个太阳病,已经内陷到少阴去了。

  后代中医做归纳的时候,就说这个东西是“太少两感”,本来是太阳病,但是少阴也有病了。我们讲说太阳表牵连着少阴里的脉证,“太少两感”另外还有一路药,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但是“麻黄.附子.细辛”的那种结构,他那个病,是沿着一条少阴经牵连进来的;那是少阴经的“经病”。而桂枝加附子汤这个脉证呢,是“太阳区块是少阴区块的楼上,直接楼板踩塌了整块陷下来的”,这样子一大片陷下来的,是用桂枝加附子汤。反正主证框不一样,病机的差异,也不必太去伤脑筋多想。

  桂林本中,还有一个“太少两感”的方:

  【桂3-25

/宋无】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汤主之。

  不过大青龙加附子汤是无汗的,整个人像被什么东西束住一样,脉证也不同。

  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条文,也有人说这是“夹阴伤寒”──当然,典型的夹阴伤寒,有时候症状会更多一点;手指头、脸色发青啦,人痛得要命,像是被打一样。得到桂枝加附子汤证这种太少两感的人,不一定会到那么严重,但有时候,四肢纠起来、僵硬啊、极度酸痛的那种状况,是会出现的。

  那么这一条,有什么要紧的呢?

  如果以张仲景本身的讲法,只是在说:这是因为太阳区块的阳气不够,直接就垮到少阴来。所以不久以后会少阴经受邪。少阴经不通了,扁桃腺得不到生命能,就会开始烂掉,会咽痛。然后少阴肾脏受邪,水毒排不掉,身体里面都是水,开始拉、开始吐。张仲景是在说明“之后就会掉到少阴了”,在讲这个病的传化和转归的方式。

  但是,以我们今天的临床来讲,这个症状很要紧,是因为小儿麻痹会经过这个症状。就是张仲景说的传到少阴之前,前面那一连串症状往往是小儿麻痹。小儿麻痹常常就是这种“夹阴伤寒”的症状,会出一身汗,但是脉是浮紧的,人是怕冷的,好像麻黄汤证。那么,在这个症状出现时,你就用桂枝加附子汤把它截下来。那这个人,一辈子都不必知道他得过小儿麻痹,以为只是感冒、结果医好了。

  所以要小心一点,它的转归不一定完全是往少阴病发展,他也可能就在这个地方亡阳又肾阴不足、伤了神经,到后来就四肢痿缩掉了。

少阴汗禁

 发汗动经、发汗动血

  接下来,十一之四、五、六,这三条是在讲少阴“不可汗”的问题。

  我们在讲〈少阳篇〉的时候,也有讲“少阳病不可汗吐下”,说少阳不适合用汗法,要用和解法。可是呢,少阳病不可用汗吐下的理由,是因为少阳区块是好像身体夹层的东西,汗吐下的药都是打在别的地方,不能直接作用在少阳区块,所以必须用和解法,直接“在少阳区块里面”处理,它是一个特别的场域。所以,少阳区块不可以用汗吐下法,比较是它疾病位置的问题。

  而少阴病的“不可发汗”这件事情呢,比较直接关联到的是,这个人是“处在一个心肾阳虚的状态”。也就是说,少阴病的体质──我们说刚开始的少阴病,往往是很形而上,是这个人个性变了──可是实际上其能量的状态,是心跟肾的动力都已经开始在衰退了。而心、肾的力量都不够时,基本上,这个人是不能够耐受 “发汗”这件事情的。

  你想啊,人要发汗,身体要做什么事情?我们说,汗这个东西,是从血液里面把水分出来,对不对?血液运行到比较末稍分支、微血管的地方,里面的水分,分化到血管外面,然后从汗孔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要能够做出这样一个过程的话,第一,血得要“到位”;也就是心脏的力量要够。而另外,基本上“汗流出来”的步骤,跟我们排尿的“膀胱气化”是同一件事:当它要离开你的时候,身体要把这个能量收回去,让它变成死水,再丢出去,是不是这样子?这样的一种透过皮肤底下的微血管跟汗孔来完成的,等同“膀胱气化”的过程、机转,如果这个人心、肾都已经阳虚了,像我们得少阴真武汤证、麻附辛、麻附甘证的人,很多人尿尿都很难尿了,连膀胱要气化都做不了了,你用发汗法,不是要他的命吗?他的能量会被严重的损耗。这是一点。而另外一点,就是没有“气化”完全的水,要离开人体,人体会觉得“它还是活的!”而“舍不得丢”,会想把它“扯回来”;从前教禹余粮丸时的那个证“小便已,阴疼”就是在讲这件事,身体在想把尿往回拽。

  我们先跳过去看一下十四条:

  【桂11-14

/宋293】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十四条就在讲这个危险性。它说少阴病的病人,是“但厥无汗”。是人发冷、手脚冷,缩在那边,但他没有汗。但是你硬是用发汗药给他发了,它说“必动其血”,这个“必动其血”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本来发汗药刺激你血液的气化,把这个活水变成汗水然后丢出来的过程,是要在人能量还够的时候才能够做的;那么当他能量不够到可以“气化”的时候,这个血就好像一直往微血管末稍推,可是它没气化,于是就没办法渗出来,因为身体不敢放这个水出来。那么没有办法放出来,就在末梢血管堆着堆着,压力愈来愈大……以西医的观察是说,这个人末稍的微血管会破、会出血,所以这个人发汗会发到身上有瘀血点开始出现。有瘀血点开始出来的话,那是微血管破掉了,就会花费更多的血小板去形成血栓结起来,于是血更虚,接下来这个人可能就会这里那里都会出血,或是随便碰一下就会瘀青的状态。粗略来说,大概是这样子的一串连锁反应。

  人的肾阳非常相关到脊髓的造血功能,少阴病的人,一开始就注定是要血虚了;少阴的“水毒”,和“血虚”几乎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相。当一个人的体质不能发汗,你硬发汗的话,这个血会被动到。“发汗动血”这件事情,即使在西医的临床上,也还算是认同的。你也可以说,四肢冰冷的人,本来血液就到不了末稍了,那你再这样硬着给它冲过去,血会受伤。

  对于这样子的一个状况,他说:血动到以后,你都不知道这个血从哪里跑出来喔:或者从嘴巴,或者从鼻子,或者从耳朵出来……他说这是“下厥上竭,为难治”:搞成这样子,你要收摊都很难了。这个下厥上竭,就是下面的阳气已经被你打到快没有了,那上面呢血分、阴,不受阳气的制约,就给你乱流乱窜。

  那这样的状况,临床上看不看得到呢?有哦:像那种已经快要完蛋、肾功能几乎已经没有的人,有的时候是眼睛出血、耳朵流血、牙龈肉流血、流鼻血……都有。肾阳跟血分的关系哦,临床上还是有这样的状况。而碰一下皮下就产生瘀血块的,这个是常常有的。

  而这种“下厥上竭”的治疗,也有一些临床的案例,像是民国初年比较属于火神派系统的医生,他们在治那种牙龈流血不止、鼻血不止的时候,常常是用姜、桂、附之类的药在治疗的。他认为是肾阳虚衰、阳气不归位、无能摄血,造成的一种出血状况。这个东西,跟我们杂病里头治血的柏叶啦、二黄啦,是不同的路子。今天这样子出血的人是有的。像莫名的那种牙龈流血不止,有人是要靠附子剂才能收拾得了,这是一件事。

  那如果你遇到一个人,牙龈流血、鼻血不止,你可能要问:“那我怎么知道要用杂病的二黄泻心汤、柏叶汤,还是附子剂?”我想,现在我们就先把少阴病学熟练吧。如果生活中少阴病的患者你都医得顺手了,再遇到那一类的患者,你就能够先认出他的“少阴底”。

  那另外一件事就是,因为少阴病的体质是这样,所以你发汗的时候,会连锁反应出“心肾衰竭”的问题来。像后代注家在注解“少阴病强发汗会动经动血”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部分的注家看到这个出血,就会说:“那我们用药,就赶快用凉血止血的药,用生地黄、茜草什么的来救他……”当他这样子写这个批注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因为这代表后代在读《伤寒论》的某位医家,他没有去意识到“这个人是在什么样的一个体质之下”产生这个状态的。少阴底的人,已经是阳气极度不足,才会有这样子一连串的问题,那个时候如果照一般用那种比较寒凉的止血药去医的话,就会医坏。

  所以,基本上,在这种情况下,阴药只能用一点点,要用阳药为主。如果你用了滋阴而寒凉的止血药,这个人会心脏衰竭的哦,不行的。像日本的丹波元简,就说可以用到明朝末年张景岳(张介宾)的那个六味回阳饮,六味回阳饮是什么呢?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熟地、当归,只用一部分的熟地、当归来把阳气抓回来,基本上是以阳药为主的。

  那你说经方是用什么汤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桂枝救逆汤啊(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而桂枝救逆汤,它也是阳药啊!这种情况下是不能随便乱用阴药的。我想,后代温病学派开始形成主流以后,〈少阴篇〉里面的这些变证,变化的症状,就常常被拿阴药来处理。那实际上是不太尊重《伤寒论》写作的基本原理原则的喔。《伤寒论》在〈少阴篇〉,其实最要提防的是心衰竭跟肾衰竭哦。这个事情要当做最重要的原则来处理,不是随便就可以用治杂病的药来给他开下去的。

  不要感冒就泡热水澡

  那么,这个十一之十四条呢,其实也可以有一些“比较轻微”的状态,不一定会真的出血,因为“出血”是比较极端的,可能是原本偏阴虚、血虚体质的人,才容易发生这样子的反应。

  像我们今天学中医学得比较松散一点的人,他什么感冒,可能都先吃一点葛根汤什么的。如果这次是得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那他吃了葛根汤之后,就会觉得整个人好像心惊肉跳的、坐立不安的感觉,不一定会“动血”,他“动经”,就是经脉的气被扯乱了。慌慌的整个人觉得不对劲,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劲,直接就跳到“躁”的感觉,还不一定很烦,就是躁。遇到这样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得重新帮他辨证一下,看是不是少阴病吃错药了。

  少阴病是一种非常不可以发汗的病,所以如果你的感冒是脉沉细、但欲寐、扁桃腺发炎开始的,要很小心谨慎地不可以“随便用什么桂枝汤来挡挡看”。这是有危险性的,可能一发汗之后身体的气血会错位的,会发生很多很不舒服的后遗症。

  我就遇过有人在家里,少阴病,家人就说:“感冒了啊?去发发汗,泡个热水澡,就会舒服一些喔。”或者是少阴病,然后吃到麻黄汤、桂枝汤的,后果多半都很不好:马上烧得更烫、昏到站不住要摔倒、烦躁打滚、呕吐不止的,都有。

  误汗变证

  那么我们回到少阴病“不可汗”的四、五、六三条,来看一下:

  【桂11-4

/宋283】

  少阴病,咳而下利、讝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得少阴病,到后来是忽然之间狂咳嗽、拉肚子,而且还讝语……这个狂咳嗽、拉肚子、讝语,看起来有点让人“难分寒热”,对不对?因为讝语多半是因为热邪啊!

  但他说“这样子的人,是因为遭到火疗法才变这样的”,那我们就明白了。火疗法会给身体多余的热量,那些多余的热量没办法排除的时候,人就会燥热而讝语,讝语是火疗来的。而火疗法会让人的气血脱位,我们之前教过火逆,对不对?气血脱位之后,这种“强发汗”的问题,就是刚讲的动经、动血的问题就出来啦。所以,他说这样的人是因为少阴病你硬把他的汗逼出来,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

  他说“小便必难”,这个人少阴病,本来水气运转就不好的,又出了一身汗,津液当然更不够啦,小便的原料就没有了;那你要说这个人是阳气更少了,所以膀胱不能气化也可以。

  这个状况要用什么方来医?倒是个问题。“咳而下利”这一点哦,如果我们关起门以纯粹经方来讲的话,这是真武汤证。怎么讲呢?通常一个人的病邪如果是从外感来的,通常是在三阳病的区块的时候,那个咳嗽你会比较能够理解:那个病邪在人的表面嘛,干扰人的肺部。可是呢,如果是少阴病的病人,忽然之间开始咳嗽的话,那个咳嗽其实比较常是这个人因为他的心脏、肾脏在衰竭,所以他的肺在积水;肺积水跟心衰竭,常常是一体两面发生的东西。

  所以,遇到这个少阴病的咳嗽,真武汤有咳嗽加减法。真武汤那个咳嗽加减,基本的结构上来讲,是在治心衰竭肾衰竭造成的肺积水不退。当然,急性的、量太大的肺积水,有些情况还是要用十枣汤来救命,但那是别的来路;现在我们是“只在少阴病的框架下”谈这件事。

  真武汤在临床上,是比西医治疗肺积水的利尿剂好用很多的。像我外婆还活着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变成咳嗽不止,到后来送到西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心脏血管已经堵塞多少条,然后赶快去做什么支架什么的。但后来就是肺积水一直在咳,我记得好像在加护病房吧,我妈晚上就溜进去,一个晚上都在喂她吃科学中药的真武汤,就这样子吃着吃着吃着,后来外婆就这样没事回家了。这种时候,还是真武汤好用哦!即使是科学中药,也比其它西药都好用哦。

  所以,我要讲的是,这个咳嗽,如果是心肾衰竭引起的肺积水的咳嗽的话,这时候就不能够用“某些药”,就像吴谦写的那个《医宗金鉴》就说,这个人讝语、小便难,就是身体有热去不掉,应该要用白虎汤或者是猪苓汤──有人会这样子解,他已经忘了他是在治疗少阴病了。白虎也好,猪苓也好,固然是可以清那个热,可是你敢这样开的话,他的心跟肾都不一定受得了。少阴病很多状况,不能够这样理所当然地照“太阳坏证”来医的。肾阳先顾护得好了,你才可以用一点清热的药当作反佐来治那个谵语。

  【桂11-5

/宋284】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它说少阴病啊,脉是“细沉数”,这个脉又细又沉,又跳得快,你说这跳得快是阳虚的代偿反应也对、说是阴虚也对;但不管是阳虚还阴虚,结论都是一样不可发汗的。

  脉细沉代表病在里面、不在表面;而脉数代表阴虚或者阳虚。两者加起来,神经病才会发汗。这种时候,你一发汗,发汗剂会扩张末稍的血管,这种心肾功能都不够的人,你扩张末稍血管,血压再掉下来,人就休克了喔,是很没有意思的做法。

  【桂11-6

/宋285】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濇者,复不可下之。

  它说少阴病,脉把起来很“微”,微就是把起来超没力的,它说脉超没力的人就是没有阳气啦。没有阳气的人,你发屁啊?发的话人就死掉了。所以它就说“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它又说,如果是“尺脉弱涩者”,如果这个人尺脉把起来呢,是跳得很没力、又跳得有一点摩擦感,那这人一定是少血又少津液嘛,人已经那么干了,你还能用下法吗?当然不可以啊,所以连下法也不可以用。

少阴病为了要顾护这个人的最后一点点元气、津血,那都要很小心的。

  而说到这种脉证,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太阳篇〉的“麻黄九禁”:咽干、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中焦寒、尺脉微、尺脉迟,另外还有心悸的人,即使是太阳病,也不可以随便发汗的。那少阴病,当然要更加小心了。

  我觉得,这些提醒我们的条文,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你想,我们现在的人哦,在面对少阴病的时候,往往都比较会“掉以轻心”。一个人如果得个什么麻黄汤证发烧到三十九度半,全家都急得要疯掉一样;白虎汤证发烧到三十九度半,全家也急得要疯掉一样……其实这两个病是最安全的,没有体力你还没有办法病成这样子。那少阴病呢?这个人在家里面说“今天不想看电视、也不想去逛街”,听起来好像还蛮好的哦?大家都不当一回事。

  其实是少阴病比较危险。张仲景的逻辑,跟现代人的观点,还是有点不一样。

(0)

相关推荐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妙用

    被<伤寒论>所局限的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妙用竟有这么多! 中医学苑 昨天 本文摘编自学苑出版社<吴佩衡伤寒论讲义>,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少阴病,始得 ...

  •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克),细辛二两(6克). [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 ...

  • 罗陆一:温通心肾治疗心悸(胸闷)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兼太阳病的方剂.<伤寒论>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辨证要以少阴病提纲为辨证要点.<伤寒论>&q ...

  • 两感病长期携带

    太阳少阴为表里,怕风怕冷,桂枝汤加上麻附辛■ 少阴寒化症的结核病.甲亢.食道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六经辩证就是六合,例如太阳少阴为两合,两合者两经无病:两不合者,少阴太阳同时而病.太阳是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第6节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人参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九味,以水八升, ...

  • 伤寒论有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有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这样说的: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关键在提示气分两个字,焦膜气分的病变. 焦膜是元气之别使,动力是肾阳:肾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1)

    今天开始学习少阴方剂了,个人是比较喜欢学方剂,毕竟这是实战部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11.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11-81

       这节课主要从太阴病衔接到少阴病了.以前认为这两个章节都很简单,没想到这次学习的时候遇到不小的阻力,看来还是以前学的不够扎实.希望自己能在一遍遍的温习中进步. ❀ ❀☆开始讲解了陈皮还有和他类似药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

    这篇继续讲解少阴篇. ❶ 第一页的笔记主要讲了少阴篇的死症六条,因为病到少阴以后,心肾阳虚的状况会有很多.危险的程度就增加了. 死症总结来说就是阳气耗竭. 具体表现就是下利不止,手足逆冷,烦躁以燥为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3

    一 当归四逆汤补充 从当归四逆汤的命名原因来看,当归四逆汤的主要功能,是抓回血分中的阳气.血分有寒,所以会身体扯痛,手指发凉. 木通的药性 木通是一味特殊的泻心火药,不同于其他的下火药,木通是建立一条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5

    今天开始学习厥阴篇条文,我们可以大致感受一下厥阴体质,总的来说是一种矛盾的体质,甚至可以说现在一些免疫系统病就是这种特质,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 而叔叔对这一类体质的人的性格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6

    继续学习厥阴篇的条文,主要重点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和天门冬这味药. 条文 条文339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7

    今天仍然学习厥阴篇条文,同时文末有福利哦. 中药 柏叶 主要作用是引导血归经,祛风祛湿. 柏子仁 主要作用是把心阳送达命门,所以益血:安心补心,治疗早泄:润药但是同时醒脾:平肝疏肝:治疗肠风下血 升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