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清三代珐琅彩的主要特征

我国的制瓷工艺历史悠久,历代均有丰富的 实物遗存於世,有流散各地的博世品,也有地下挖掘物。为了妥善保管祖国的文物,研究瓷器的历史演燮,需要封它们的制作年代和真伪,进行 科学、准确的鐾定。 速古的陶瓷,旧貌自然,可藉窑址檩本佐证参考,并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鐾定。而明、清瓷 器,距今较近,各朝之间又相隔不远,博世品畿 倍於前代,加之当效仿制摹古之凰盛行,赝品充 斥,真真假假,鱼目混珠,用现代熟释光方法, 因数据误差关系,反而不及测试速古陶瓷来得灵 验。所以,鉴定明、清瓷器,除了需对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历史知识有综合的了解 外,还有赖于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 的“眼力”,即徒把握各朝瓷器的典型凰貌和基本 特徵着手,封之作规律性的忍融,徒而作出科学 的判断。

清三代珐琅彩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三朝极为名贵的御用器。为康熙时始烧造。其起源于明代一种新兴手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成的精致工艺品。永乐时期已有这类制品,由于蓝色以景泰年间为最好,故有“景泰蓝”之称。清早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类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工艺品,国内流行在铜、玻璃、瓷等质地胎子上,用进口的珐琅彩料描绘器物形成珐琅彩器,并被称为“铜胎珐琅彩器”、“瓷胎珐琅彩器”等。

“瓷胎珐琅彩器”就是著名的“珐琅彩瓷器”。其先在景德镇烧成涩胎瓷或白釉瓷,然后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而成。所用彩料在雍正六年(AD1728年)以前,均为进口的珐琅料。清雍正《广东通志》卷58中有:“西洋国——雍正四年五月复谴使进贡——各色珐琅彩料十四块”,“雍正六年——奉怡亲王谕,着试烧炼珐琅料。”烧珐琅料有专职工匠,造办处提及的有“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等。

珐琅彩是用珐琅质调制的一种彩料,其化学组成与我国传统的彩料有着明显的不同。珐琅彩的突出特点是:绘画时用什么颜色,烧出后还是什么颜色,施彩较薄,看起来有凹凸感,手摸是平的感觉。颜色发色稳定,便于绘制精细的纹饰,画面立体感强,色彩瑰丽。雍正、乾隆珐琅彩瓷各种画面,常配以书法极精的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结合的艺术精品。珐琅彩瓷器创始于康熙年间,大多是盘、盒、瓶、碗、杯等,专供宫廷帝皇、嫔妃把玩与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康熙珐琅器除了一部分用在紫砂外,都在素烧过的瓷胎上,用黄、红、蓝、绛紫、豆绿彩色作地,彩绘缠枝牡丹、莲菊、月季花卉图案,有的有“万”、“寿”、“长”、“春”等祝辞,系为康熙而制。因康熙彩料为进口,彩料较厚,堆料较凸起,立体感强,烧后还有细小冰裂纹。康晚期始创,雍正盛行的粉彩瓷器就是受珐琅彩影响发展起来的。

中国最早的珐琅彩器是明代景泰年间烧成的铜胎珐琅器,即著名的国产“景泰蓝”。清康熙中期,这一技术被移到瓷胎上,料为进口。现在“珐琅彩”即指“珐琅彩瓷”,即用珐琅质彩料描绘装饰的瓷器。“珐琅彩”是釉上装饰彩绘瓷器,二次烧成。始见康熙中期,盛行雍正、乾隆两朝,其后衰落。清末、民国出现过仿康、雍、乾珐琅彩瓷器。珐琅彩料色料凝厚,色釉晶莹润泽,绘瓷后画面微凸,频增立体感。其纹饰风格富贵、华丽,与当时景德镇官窑器纹饰风格相类似。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由于是从铜胎移植而来,尚处初创阶段,彩料掌控尚未成熟,彩料与瓷胎粘合也不佳,故器型小。白胎瓷内壁施釉而外壁素面,在外壁上施珐琅彩后,留下白而不完美,通体复施黄、蓝、红、豆绿、绛紫成为色地珐琅彩瓷。色地有透明与不透明的,注重了色调的烘托效果。纹饰部局遍满通体,在器物面、盖、底部,均有装饰。常在画好的图样上补上较深的颜色表示阴影,时而点上小点辅助装饰,花叶点深纹。运笔工谨,图案部局强调趣味而疏于记实。画面注重西方绘画笔法、技法,如时空、透视、明暗关系等。

雍正后,珐琅彩瓷器制作更为精进,部分和康熙时色地一样外,绝大多是在精致的白瓷上彩绘。白瓷器从景德镇烧好后送到京城,也有用旧脱胎填白瓷器。雍正珐琅彩瓷器改变了康熙时期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单调图案,在白瓷上用珐琅彩料绘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不同的画面,并配以书法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雍正本人提倡水墨、青绿山水,故此两品种皆有精品。雍正十年提供画稿的有唐岱和画水墨珐琅的戴恒、汤振基。雍正六年指定画珐琅彩花样的有贺金昆。画珐琅的有张琦、周岳、宋三吉等人,谭荣、邹文玉最出色。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发展到成熟时期,脱离了铜胎珐琅画法的模式。画面装饰更为中国化,制作技术达到顶盛。瓷质如白玉,胎骨如蛋壳,且具画苑画风,题句优雅,款识工整。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表现追求瓷本色清纯,色地珐琅彩较少,较多以白瓷釉面上施彩绘制。景德镇盛产如玉白瓷,加之宫中所藏白瓷皆为所用。雍正早承康熙装饰之风,后在图案化装饰、写生式基础上,增加了彩色地开光、翎毛类、山水类题材,有花有鸟,画配题诗、写意画面、朱红印章、书诗画为一体,瓷画与纸画渐近,形成雍正时独特艺术风貌。

乾隆期珐琅彩瓷器画面有完全仿西洋画,有些画面题材增多。所用白瓷也为造办处上等货,乾隆十八年造办处档案:“白瓷盘一件、白瓷暗龙盘一件传旨着交珐琅处烧珐琅,填白盘碟大小一百卅件、填白大小二十八件、交珐琅处烧珐琅。”这些珐琅瓷器产量不大,完全由清宫廷垄断。雍、乾珐琅彩瓷器,有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印面文字与图案、题款相配合。清乾隆珐琅彩芙蓉、鸡纹玉壶春瓶,瓶口撇小,长颈,腹下丰满,圈足。胎薄釉润。颈部以蓝彩绘上下蕉叶纹,腹部绘山石,石后三株芙蓉花,周边绘小野花,两只稚鸡相依偎,窃窃私语。瓶上有诗“青扶承绿,红妥出阑枝”。器物制作精细,胎质细腻,用彩浓淡适宜,花卉鲜艳逼真,禽纹生动形象。诗画结合,具文人画工笔情趣,代表了乾隆时期制瓷最高水平

以上供大家参考

(0)

相关推荐

  • 珐琅彩花卉纹双耳观音瓶图片赏析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清代,清代既传承了明代的青花.五彩,又在其基础上开创了珐琅彩.珐琅彩和古铜彩等多种彩瓷技术.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工艺上就得以见证,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艺 ...

  • 美逆天!皇帝们玩的20款壶,大饱眼福!

    紫砂壶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在清代掀起了热潮. 尤其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因为皇帝的喜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宜兴紫砂壶风靡全国,达官贵 ...

  • 清乾隆 金地珐琅彩龙纹大葫芦瓶

    葫芦瓶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民间所喜爱,逐渐成为传统器形. 此金地珐琅彩龙纹大葫芦瓶, 高 ...

  • 清代珐琅彩精品瓷器推荐:清乾隆描金珐琅彩双面开窗狮纹双耳瓶

    珐琅彩器,指在养心殿御作坊制成的彩绘瓷.铜及料器.养心殿毗邻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康熙时期,欧洲艺匠进宫谒见,推动珐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发,宫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之白瓷上绘珐琅彩料,制作精 ...

  • 都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雍正珐琅彩瓷到底有多美?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清雍正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故宫博物院 ...

  • “清三代”官窑藏略·乾隆·珐琅彩(255)

    清乾隆期珐琅(绿彩)彩绘云龙纹贯耳尊 这种贯耳尊形似鱼篓,所以民间也有称"鱼篓尊"的. 除了双耳以金彩和浓艳的矾红彩着彩呈色,器身其余部分的施彩风格与上期类似,都是在白釉上直接以浓 ...

  • “清三代”官窑藏略·乾隆·珐琅彩(244)

    清乾隆期青花开光珐琅彩绘人物故事纹六方螭耳尊 此尊合模成型,个大体沉,单手上手还是有点小吃力.从明清时期的瓷器成型工艺上进行分类,模印或称合模成型的明显要比手拉坯成型的重,且较大的器型和异型的往往采取 ...

  • “清三代”官窑藏略·乾隆·珐琅彩(245)

    4月23日 13:51 清乾隆期青花珐琅彩绘竹林七贤龙耳六方尊 这家伙器型也大,和上期一样,同属合模成型. "竹林七贤"图纹,见本博本系列第177期.223期分别为鹿耳尊和螭耳扁瓶 ...

  • 清三代”官窑藏略·乾隆·珐琅彩(161)

    清三代"官窑藏略·乾隆·珐琅彩(161) 清乾隆期珐琅彩绘栀子鸡纹茶壶 明代成化皇帝搞了几个鸡纹杯,闹得清代的雍正.乾隆两朝也整了不少绘鸡纹的瓷器,到了清晚民国直至解放后六十.七十年代,画鸡 ...

  •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一)珐琅彩与重工粉彩最根本的区别: 不少人对于重工粉彩和珐琅彩在认识上还是个模糊的,经常把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把軋道工艺重工粉彩误认为是珐琅彩.它们的最根本的区别首先是绘画技法的区别,珐琅彩是墨线先 ...

  • 清三代珐琅彩的赏析

    珐琅彩的种类: 1.掐丝珐琅 2.錾胎珐琅 3.画珐琅 4.透明珐琅 清珐琅彩的特点: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糯米底胎. 2.造形:器型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很少见.多为碗.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