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河:欣赏诗歌的4种『美』

歌是人类文明中最精美的门类。如果从《诗经》算起,它拥有至少三千年的历史。“诗”一直被奉为教化万民的首要方式,亦即“诗教”,位居“六经之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尤其是在科举制度推动下,诗歌的各种属性都达到了极精美的地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百年来“诗道”不断衰落,给当代人的诗歌欣赏带来困难,常见的诗歌鉴赏模式又很难真正从诗歌的内在出发,难免隔靴搔痒甚至缘木求鱼。那么,欣赏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意境之美是诗歌鉴赏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传统诗词魅力的核心所在。

诗歌的职能是书写人类性情,这在《毛诗大序》《诗品》等诗歌理论著作中称为“吟咏性情”,离开这个宗旨,就是对诗道的背离。因此,在欣赏诗歌之时,首先是要欣赏字里行间所充满的人性人情之美,也就是意境的“意”,同时还要关注赖以寓意的“境”。

诗歌的内容概括起来有4项:情、景、理、事。“情”即情感,“景”即景物,“理”即事理,“事”即叙事。这其中叙事诗比较少,情理属于“意”,景属于“境”。

意境是意和境的融合。意即性情,指人的思想情感;境即自然环境,指万物的形象。大而化之,便涉及中国文化的一个宗旨:天人合一。这里所说的“天”,是指天地自然,不单指天文意义的天。人是天地间的万物之一,应该融合于自然之中,其精神,亦即思想情感,也应与所处的生存环境相融合——这个融合体就是意境。

以“吟咏性情”为本职的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自然景物的“景语”,诗人写这些景语,不是为了“写生”,而是为了寄托情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寄情山水”等均是这个意思,诗家称之为“比兴”“寄托”。相比直抒胸臆容易导致直白浅露,比兴寄托更具有艺术美感,更加含蓄深厚、耐人寻味。比如,杜甫的“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等,都是寄情于境、情景融合的优秀诗句,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代人多生活在城市之中,远离大自然,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更应该随着文字走进田园山林,从中获得“意”与“境”的双重享受。

意境是一个统称,事实上,自然环境中有万千物象:日月星辰、山川雨雪、花木虫鸟……诗人不可能在一首诗中驱使万象,只能是用其合意的一个或几个“象”,将需要抒发的“意”寄寓其中。于是,诗人笔下的物象就承载着作者的情意,形成了一个意象,无数意象又组成了意境。我们所熟知的意象,如李白笔下带着“游子意”的“浮云”、含有“故人情”的“落日”,杜甫笔下“溅泪”的“花”、“惊心”的“鸟”,王维笔下载着“相思”的“红豆”,白居易笔下盛满“别情”的“原上草”……均是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古典诗歌普遍存在忧患意识,包括伤时感世、伤春悲秋、离愁别恨等内容,往往被当代人误判为消极、悲观,其实这反而是一种事业心和重情义的表现。试想,一个人事业不立而无慨叹,与亲故分离而无别绪,远离故土而无乡愁,这是怎样的人呢?即使是及时行乐的内容,实质上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时光和生命的流逝是全人类的无奈,所以这种感叹才会大量出现在诗歌当中,正是因为“生年不满百”,才应该“为乐当及时”。

声情并茂是诗词的突出特点。在古典诗歌中,声和情是密不可分的,“声”既指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四声及其科学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声韵旋律,又是指诗歌的配乐。诗歌本来都是可以唱的,诗是歌词,歌是乐谱。由于后来诗歌逐渐从配乐中脱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所以我们所说的“声韵之美”主要是就汉字本身而言的。

先贤总结出汉字有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又归纳为平仄两个声调——平是平和的声调,仄是崎岖陡峭的意思。汉语的特点是两个字为一个基本音节,平声音节“平平”和仄声音节“仄仄”交替排列就会有起伏抑扬、一波三折的优美韵致。在近体诗中,两句为一个基本句组,称为一联,一联的两句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这样就会形成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的韵致。同时,为了形成诗句余音的间隔呼应、循环呼应,每一联的末尾,也就是偶数句最后一个字的位置,会使用相同韵尾的字,这就是押韵。

这一系列搭配排组的规格律法称为格律。由于有了格律,诗词即使不配乐,仅凭自身的声韵之美,依然富于音乐性,依然可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久远。陈寅恪先生说:“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这种声韵特点,不仅局限于诗歌,更是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甚至可以说,不懂平仄及其规律,很难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事实上,不少诗人在创作与批评中,对于声韵的把握不仅止于平仄,还细化到四声、五声及其组合搭配,这在词中体现得尤其明显。由于词的句式更加多样化,从一字句到十字句乃至更长的句子都有,其声韵也就更加多样且富于变化。

少字句之顿挫,如蔡伸《十六字令》之“天”,苏轼《定风波》之“归去”,元好问《摸鱼儿》之“问世间”,李清照《声声慢》之“点点滴滴”等;中字句之舒缓,如周邦彦《苏幕遮》之“一一风荷举”,秦观《八六子》之“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姜夔《鹧鸪天》之“看了游人缓缓归”等;长字句之贯纵,如柳永《八声甘州》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煜《虞美人》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粉蝶儿》之“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等。这些不同节奏的句子有序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不同的旋律之美。

文采,本义是指文辞之色彩。在色彩一义上,采与彩相通,词采、辞采、藻采与文采的含义差不多。多彩优美的词汇是中国文化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诗词欣赏的重要方面。美好情怀在其内,美丽辞藻在其外,这样才能形成表里俱美的美文。但是,从六朝出现片面追求辞藻之美的风气之后,辞藻之美几乎被全盘否定,被讥为华而不实、文质不符,这其实是不对的。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追求完美,词汇作为诗词的基本元素,当然应该追求美丽动人。

诗人将一个个词汇铸造得无比美好,锤炼得超凡脱俗,修饰得色彩斑斓,这就是“修辞”。这里的“修”字既有修饰之义,又有美好之意,与现在所说的“修辞”是不同的。诗人讲究修辞的态度和目的是端正而诚恳的,所以《易经》说“修辞立其诚”。因为辞藻直接关系文采,需要载意、载道,因此有成就的诗人没有不重视辞藻的。杜甫说“文采风流今尚存”,又说“清词丽句必为邻”,鲜明地表达了重视辞藻的观点。

文采之美包括精妙。李长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红雨”,王维“空翠湿人衣”之“空翠”等,均是这种“精妙之美”。诗人将词汇措置得异常精准,前人对此有个专门的命名,叫作“炼字”。这样的字词像人的眼睛,可以传神,这样精彩的地方,前人便称之为“诗眼”——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姜夔“当初不合种相思”之“种”字,方干“蝉曳残声过别枝”之“曳”字等。“诗眼”是欣赏诗词时要格外留心的所在,会给人以奇特而深刻的美感。

文采之美包括典雅。典指古代书籍,尤其是经典;雅是正的意思,正宗规范、高尚不俗。许多词汇长期以来积累并被赋予了大量信息,远远超过它的原初本意,同时由于一些词汇有多种出处,还代表了出处的故事和意义,这就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具备悠久而不间断文明的得天独厚优势,拥有几千年的典籍宝库,先人的思想、情感、故事历历可考、熠熠生辉,将这些运用到诗文之中,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两个字就能代表几十几百甚至千言万语。诗词的典故不仅体现着文明经典,而且以史为鉴,堂堂正正,又体现着雅正之义。在欣赏诗歌之时,要留心观察作者是怎样灵活出色地运用典故,是怎样从借鉴典故中翻出新意,只有这样才能从中获得融汇古今的收益。

文采之美包括骈俪。骈俪是对偶、对仗的意思,是汉语所独有的美好形式。无论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或曲,都有大量的对偶句。古人学诗词就是从声韵和对仗开始的,比如众所周知的蒙学读物《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骈俪文字甚至成为单独的文学体裁,比如骈文、对联,那些匪夷所思、精妙奇巧、千变万化的骈词俪字,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对偶还体现着汉字无比丰富而灵活的词性,是文学家运用汉字基本功的重要体现。陈寅恪先生说:“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可以测验应试者之国文程度与思想条理。”

体式,即文体之形式,各种诗体都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包括其文辞和声韵等方面。虽然近体诗之前的古体诗尚未形成完备的格律,但两字音节、偶数句组等早就成为基本形式。到了近体律绝便已形式成熟——律诗四联,首尾两联一起一结,富于生动之美,中间两联分别对仗,呈现整齐之美;绝句两联,可对可不对,对则规整,不对则灵动;句法更是变化万千,不一而足。词的出现,使得诗歌的句数、字数大为丰富,长长短短的句子科学地组织起来,形式有两千余种,声情千变万化。

比如,《满江红》上下两阕各有一个七言对,既调节了整体局面,又呈现汉语骈偶之长。辛弃疾词云“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紧接着的结尾是“劝人间且住五千年,如金石”,一纵一收,极旋律之变,八字句一字领七字,重头强势,三字句音节短促,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又如,《沁园春》上下两阕也各有一副对子,上下联分别是两个四字句,就像一面打开的折扇,整个折扇由四折组成,这种对子叫作“扇面对”,扇面对的前面还有一个“领字”,像一只持扇的手,形式非常好看。刘过词“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便是如此。

还有一些独特句式也需要注意。以四字句为例,通常都是“二二式”,如辛弃疾《永遇乐》之“千古江山”,这是规范的句法节奏,但有些地方就变成了非常别致的“一二一式”——《水龙吟》歇拍,苏轼之“是离人泪”、辛弃疾之“为先生寿”;《八声甘州》歇拍,吴文英之“上琴台去”、张炎之“有斜阳处”;《雨霖铃》起句,柳永之“对长亭晚”、郑文焯之“趁东风早”等,中间两个字一定是一个工整的连属词语,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字之间有整有散、相间相连的体式之美。

诗词的这些美好被一代一代传承,人类的思想感情寄托其中,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可以说,诗意深深种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每个中国人都有“诗”的潜质,在这样的“诗国”之中,欣赏、批评、写作诗歌也就成了顺势而为、水到渠成之事。

词十阙

秋扇

踏莎行  

将适杭州,别五年矣   

供眼云山,落花门巷,清波一勺盈盈样。年来怕近桂枝香,几番错认平湖浪。

第四桥边,第三亭上,曾携小小闲吟望,这回双桨驻多时,雨中听尽秋荷响。

八声甘州  

题寒蝉图

是何人刻意作西风,又翻饯秋词。自清河赋罢,长康蔽后,几度空啼。漫道宫商信美,争奈不宜时。霜满齐庭树,忍更栖迟。

总是风多露重,望江山摇落,衰草离离。把寒枝守定,云外寄相思。听余音,如歌如诉,一声声,唤不了春归。西山上,看随阳雁,送尽斜晖。

浣溪纱 

信宿苎萝村

化作西湖水一方,肯教魂梦向横塘。越溪草树至今香。

倾国人归倾国事,浣纱石在浣纱江。今宵西子是同乡。

清平乐 

经罗浮山谒朝云墓

罗浮梦好,恐被梅花恼。一曲残红歌未了,来哭天涯芳草。

高情只在云霞,西湖生死为家。笑我风前老泪,双弹不到杨花。

江城梅花引 

再题倚阑图依书舟体

来生休作倚阑人,是兰因,是尘因。点点泪珠,点点待还君。昨日烦忧今日梦,一声雁,一丝秋,一片云。

片云片云,去纷纷。暮几分,朝几痕。忘却忘却,忘不了、多少春恩。望极天涯,人世已黄昏。又是雨声门外起,门内客,问梨花,可闭门。

浣溪纱 

闰荷花生日

万泪如能赎一天,南塘日日雨如烟。人间那有旧田田。

入座抛空三宿业,为谁修得再生缘。亭亭可似涉江前。

踏莎行  

访燕子楼分得子字

老柳赊秋,残云贳泪,可曾赎得芳魂未。楼中今日燕都无,风荷枉学霓裳美。

肯比红儿,休论西子,人间薄倖今如此。多情犹泛旧波澜,可怜燕子楼前水。

金明池  

丁酉牧斋生辰前六日展河东君墓谒红豆村庄合作吊柳会图次蘼芜寒柳韵

拂水烟横,禁霜叶下,又到凄迷南浦。无计把、吟魂唤起,更无计、去挽弱絮。绕孤坟、草木依依,共阅了、一段前朝歌舞。剩抱影空亭,怀秋寒柳,记否桃花诗句。

昨日终风今日雨。问笔底湖山,此心谁许。还重见、相思树老,持旧色、向人如故。到而今,独对残阳,诉不尽当年,兴亡甘苦。再莫盼春来,春来只有,只有荼蘼堪语。

水龙吟 

黄昏飞越十八陵

白云高处生涯,人间万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千古难移,一青未了,入吾双袖。正苍茫万丈,秦时落照,下昭陵后。

水龙吟  

梦翁百岁冥诞

尔来三十三年,萧条异代藏人海。而今试问,蛾眉肯顾,阳城下蔡。夕秀孤寻,危弦孤曳,冰霜俱耐。使非公独出,当场只手,笙歌业,几于殆。

休说无讥自郐,甚芳兰、顿成萧艾。中原有菽,人间但要,风流文采。白社重开,红妆未睡,江山犹待。认霓旌所向,云车过处,下安仁拜。

(0)

相关推荐

  • 中国诗歌报一剪梅诗词社第63期优选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一剪梅诗词社编辑部 诗词部主任:怡凡 顾    问:  邓世广  程菊仙  毕彩云郝丽 名誉社长:  赵韵  张连玉 主   编:  谭中银 副主 ...

  • 你是一片云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你是一片云 文/晚秋 你是一片云 我是 ...

  • 【诗歌】六月的『中国』 河北 蓦然回首

    2021.06.14 星期一 诗歌 六月的『中国』 ☼ 河北 蓦然回首 六月的中国-- 大地被烤的炙热 麦浪翻卷着金波  原野驰骋着收获 沉甸甸的麦穗  饱成着一棵棵麦子 对土地深情的诉说 六月的中国 ...

  • 诗歌创作谈之『不休』

    希望大家都有-在面对滚滚洪流时,不休的「勇气」.

  • 教育行业的5种『留存』机制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编辑导读:随着获客成本的越来越高,留存也越变得更加重要.本文作者依据工作实践中的所思所想,结合案例等分享了教育行业中常见的5种留存机制,并分别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分析,与大家分享.相信阅读后,大家会对这些 ...

  • 教育行业的5种『留存』机制

    获取新用户的下一步就是要进行转化和留存.本篇我们将重点聊聊教育中的留存. 1 留存和留存率 啥是留存? 记一个公式:留存 = 拉新用户 - 流失用户.这个差值就是自然留存的用户数. 教育行业中,留存的 ...

  • 诗歌创作谈之『另一种存在』

    创作谈系列之[一]

  • 『京社社员作品选集』之魏新河

    魏新河,号秋扇,斋号孤飞云馆. 一九六七年生于河间市.执教于空军大学. 自幼研习诗词书画,尤致力于词学.京社社长. 著有秋扇词.孤飞云馆诗集.秋扇词话.论词八要. 词学图录.词林趣话等. 魏新河 庚子 ...

  • 『詩詞人生』魏新河庚子存稿

    作者簡介 魏新河,號秋扇,齋號孤飛雲館.一九六七年生於河間市.執教於空軍大學.自幼硏習詩詞書畫,尤致力於詞學.著有秋扇詞.孤飛雲館詩集.秋扇詞話.論詞八要.詞學圖錄.詞林趣話等.京社社長. 詞 祝英臺 ...

  • 『詩詞人生』魏新河之清平樂

    魏新河,號秋扇,齋號孤飛雲館.一九六七年生於河間市.執教於空軍大學.自幼硏習詩詞書畫,尤致力於詞學.著有秋扇詞.孤飛雲館詩集.秋扇詞話.論詞八要.詞學圖錄.詞林趣話等. 清 平 樂 清平樂 凡翁命題蕙 ...

  • 【佳作欣赏】魏新河点评

    魏新河:1967年生,河北河间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收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著有<孤飞云馆诗集><秋扇词><词林趣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