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1.奔豚汤治疗奔豚
治验:
女性,40岁。症状比较复杂。第一个症状就是心脏部位,像大水往上撞,又像江河中的水冲石头;第二个症状是眼睛不能睁开,一看到光眼睛就如同裂出来、爆出来一样;第三个症状就是特别恐惧,门窗关得紧紧的,四年多未出过门。但吃饭正常,二便正常,神志清楚,语言清晰。脉弦,略快。由于四年多未出过门,所以难以观面看舌,对此病人非常不配合,不得已用担架将病人抬出门外;病人一见光,四肢发厥,昏厥身冷;当时给予针灸、灌姜汤,大约两分钟后苏醒,大喊道:我的眼睛要炸了,心脏要出来了!病人模样非常难看,蓬头垢面,秽气熏人,面色惨白,舌苔灰白。医者经过几番考虑,首先是肯定为奔豚病,回想起《金匮要略》治疗奔豚病的几个方子,最后选用奔豚汤加茯苓治疗。
方药:
《金匮要略》奔豚汤原方加茯苓30克:李根白皮30克,茯苓30克,白芍12克,川芎6克,法半夏10克,葛根10克,甘草6克,生姜12克。服用3剂,病情好转,继服8剂,病人信步从房子里走出来了。
来源:
熊继柏.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2)[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76-77.
注释:
这位农妇病情比较特殊,很少见到。熊教授依据“像水撞心一样”,很自然地想到《金匮要略》里的奔豚病。既然是奔豚病,就在脑海里出现三个方子,即桂枝加桂汤、奔豚汤、苓桂甘枣汤。这三个方子,一个一个推敲,考虑到病人脉弦,有上冲心胸的症状,尽管没有寒热,但可能有“肝郁”,应当是由怄气得来的病。舌苔灰白,考虑痰饮,于是加上一味茯苓。很复杂的病,竟然十几剂药就治好了。熊教授的体会是,原则出乎古人,灵活在于个人。如果按照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这个病例没有“寒热往来”,就不可以用奔豚汤了,但“气上冲胸”却是诊断的关键,这是原则,依据原则就可以用奔豚汤治疗;加茯苓以祛痰饮,这是活用经方的范例。
约言:
气从少腹上冲,难受欲死,或无器质性病变,可予奔豚汤治之。
2.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
治验:
女性,71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云腹痛有发作性,即于小腹虬结成块而作痛,块渐大而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于心下,苦闷“欲死”。继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追问其病因,言因其女暴死,悲哀过甚,郁久而得此病。此奔豚也,拟桂枝加桂汤治之。
方药:
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仍有呕吐一次,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嘱咐10剂。三诊时,言有时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此肝胃气上冲也,改以理中汤加吴茱萸、肉桂,以暖胃温肝,服后痊愈回乡。两月后函询未复发。
来源:
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9.
注释: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云:“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并言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本例患者因悲伤过度,致使心脾阳虚,火不下达,寒从下起,因寒有收敛之性,随阳气之多寡而或聚或散,故少腹之块或时聚时减。予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方证合拍,故有神效。
约言:
女性奔豚,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于心下,有欲死感,桂枝加桂汤主之。
岳美中(1900-1982)
原名岳中秀,号锄云,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著名中医学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对中医老年病学多有创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有《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集》《岳美中医话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