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欣赏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在技法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1)构图布局自由。根据主题的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等,构图都采用了散点透视,将远隔千里,时隔数日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之中。
(2)内容概括,主体突出。中国画的造型观源于生活,在对物象进行提炼、取舍、加工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也不违背生活的逻辑,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
(3)以线造型为主,以点、面造型为辅。物象的型、质和形象是通过轻重、粗细不同的各种线的组合,以及大小虚实等不同的点、面配合下体现出来的。
焦墨画的笔法
一、焦墨概论
焦墨为含水量极小或不含水的墨汁,即浓墨之杰为焦,在山水画中有提神、画龙点睛的作用。焦墨画是不借于水的渗化,靠墨色和线条的变化而构成的画。
焦墨法是指不掺水的焦墨渴笔作画的技法。它是一种古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绘画技法,是用单一的焦墨来实现画面的虚实、聚散、疏密、浓淡、阴阳等层次变化,用皴法代替渲染,笔锋含量的多少和下笔的轻重徐疾是掌握焦墨技法的要点所在,焦墨技法的难点在于不掺任何水分,却要使画面显得苍润的效果和丰富的层次,是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绝之境”,正如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所说:“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须笔力健举,含深秀为宜”,潘天寿先生则认为:用渴笔须注意渴而能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也。画好焦墨画的关键是掌握线条和墨色的变化,即要深入研究焦墨画的笔法和墨法,形成画焦墨的特有技法。
二、焦墨笔法
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它是中国画区别其他画种的最显著的特点。焦墨画是在不使用水的情况下,依靠墨色和线条的变化来表现氤氲的自然山水,对线条的运用和表达尤为重要,就成为制胜的关键,焦墨笔法即体现在焦墨线条之中。
焦墨画中不但靠线条来成象,还靠线条来表现它的虚实相生、疏密相间、阴阳向背,表现山水画的层次感和节奏感,无论画轮廓、树干、石块多以骨法用笔,运笔平缓,力度均匀,持重而行,气韵贯通,不跳跃、不漂浮,线条圆浑沉厚,富有弹性,画树干,画石用园笔、方角,用笔勾勒如字横直,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迄,实起实收,笔笔送到,首尾衔接。
画溪流瀑布,行笔多用“颤”笔,“颤”即有抖动、顿留之意,无论你用拖锋、或逆锋、或滚锋,或三者恰到好处的交替使用,只要你在行笔中有抖动、顿留,即可使瀑布有厚度,並有水花溅落的水流动感,出现自然景观的生动逼真的形象。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是随着观念来的。这个观念源自古典哲学,宋以后益发确定,成为笔墨内蕴。欧阳修《盘车图》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能够“忘形得意”是很少的,意是大概,但又是精神实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然后他接着说,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此难可与俗人论也。”“难可与俗人论”便是问题的实质。
中国画的笔墨观念一旦形成,就把自己跟世俗的审美观隔开了,这与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有关。在民间画中不这样,从彩罐到青铜器等一些实用美术中也不这样,民间艺术、原始阶段的美术更不这样,虽然它们的艺术成就也极高。而为什么到文人画的时候却强调“不与俗人论”呢?这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我的结论是进步,进入了中国笔墨艺术更本质的状态。已脱离一般造型规律,有些疏离视觉艺术的常态。“得心应手”不只是熟练的意思,是独有心得,再造自然。“神会”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这便注定心理修养和悟性的至关重要。恽南田《题石谷临九龙山人》云:“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点拂横斜处,天机在其中。”按照庄子的思想,天机是“绝圣弃智”后的发现。清王昱说“坐破蒲团,静参默悟”方能“天机活泼,迥出尘表”。黄休复云“夫观画而神会者鲜也,不过视其形似而已”明代项穆云“苟非达人上智,孰能玄鉴入神”。这样一来,许多人一辈子也进入不了笔墨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