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太仓
□宋祖荫
如果你在沪苏开口说太仓闲话,苏州人会说你是上海话,上海人则认为你更接近苏州话。其实,作为地处上海、苏州市区之间的太仓,三地有些方言大致相同,甚至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一句家乡话,换来三春暖。这就是乡音乡愁的魅力。
语言,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太仓方言,来源于古汉语,属于吴方言范畴,与其他吴方言相似,尤其跟上海、苏州方言更为接近。在太仓,不同区域其方言特征也是有区别的,可谓“十里不同风”。如苏州人将小姑娘唤为“小娘鱼”,太仓人则称“小细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太仓还是相对封闭、保守的。应该说,太仓的方言受沪语影响更大些。当年笔者在县广播站工作,自办广播节目是用方言播报的,接近沪语方言,称之为沪语“太仓版”。沪剧成为太仓民间的“第一剧种”。
古往今来,一个地方的语言的嬗变和演进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进入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时代,大批中西部地区人员前来东部沿海地区,外来人口迅速向长三角一带集聚,太仓外来人口占比早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众多外来人员谋求创业发展、融入社会,势必要与当地居民打交道,语言成为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信使。
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社会,普通话、方言、英文……学会3种语言的有机切换,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海纳百川”。说太仓话,有效拉近了与本土的距离。
太仓民间再次呼唤太仓方言。20年前太仓的第一本方言书籍《太仓方言》和之后的《太仓方言趣谈》,此次合二为一,加以重新整理编排,统称《太仓方言》再度出版。
提及为普及太仓方言作出的贡献,本书的作者陆健德功不可没。这名曾经当过文化站长的公务员,20年前退居二线后,有了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在太仓方言这口传统文化深井里深度挖掘,为人们送上甘甜的清泉。他收集整理,加工编撰,形成了语言条目5000余条,逐一释义。连一些老太仓人也感到惊讶,太仓方言如此丰富。
作为太仓文化研究者的陆健德,从田野里走来,对娄东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关注触角涉及文字、文学、文史等多方面。在《太仓方言》重版之际,当年自己怎样叩开方言之门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20多年前编撰《太仓方言》,陆健德受了奇书《何典》影响。《何典》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此书得到刘半农、鲁迅等人的推崇。《何典》中方言典故运用巧妙,几乎成为吴方言的典籍,陆健德细细琢磨,受益匪浅。直到后来,他反复看了多遍,也校订出《何典》中部分吴方言的误释。
兴致高涨,一气呵成,陆健德致力于搜集整理太仓方言。陆健德出生地岳王,属太仓区域的地理中心,亦兼容了不同乡镇的方言。他通过多种渠道,将太仓方言分门别类,寻根究源。
此次新版《太仓方言》由“太仓方言探析”“太仓方言词语”“太仓方言趣谈”三个部分组成。正如再版序所分析,本书有几个特点:一是探析部分立论清晰,分析透彻;二是条目面广量多,广泛全面;三是分析科学合理,创意独特;四是词语的释义大多十分确切,符合实际;五是书中例句源于生活,通俗易懂。如一个“吃”字,有喝、吸、欺负、遭受、固定、接受等6种解释,读来清楚明白。太仓方言词语被分为词汇、惯用语、俗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多种,太仓方言趣谈由词海拾趣、语林探幽组成,用小掌故、小议论的方式表现,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在太仓,电视上有档方言节目一度很火,它就是《太仓闲话》,编导还曾邀请《太仓方言》的著者陆健德上电视,讲述太仓方言的前世今生。《太仓闲话》节目编导坦言:“多亏了有《太仓方言》,我们的节目才有了办下去的底气和勇气。”
一本《太仓方言》,无论是新老太仓人,都可从中扩大视野,汲取营养,寻找欲知未知。学说一口流利的太仓话,别忘了看看《太仓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