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征辽古战场,平原有山为那桩? ——浅评《水浒传》笔下的京南永清、霸州、文安、蓟州「下」

从霸州败逃下来的辽将,直接退至辽国都城燕京(今北京)。幽州守将向辽国郎主建议,可分兵两路攻打蓟州与霸州,以诱宋军进入青石峪进行绝杀。书内叙述:

当时贺重宝奏郎主道:“奴婢这幽州地面,有个去处,唤做青石峪,只一条路入去,四面尽是高山,并无活路。臣拨十数骑人马,引这伙蛮子直入里面,却调军马外面围住。教这厮前无出路,后无退步,必然饿死。”(第八十六回)

幽州古时为九州之一,所辖范围较大,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魏晋以后,幽州辖境日渐缩小,至北魏时仅领燕、范阳、渔阳三郡。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始改幽州为涿郡,唐大历四年以后均为涿州治所,辽时曾被立为契丹人的南京。涿州今在河北省保定市境内,位于今北京的偏西南方向。按如此实际的地理位置,蓟州与霸州分别位于幽州的东北与东南,从此两处分头出发迎敌的宋江和卢俊义却能够于途中会师,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在幽州至蓟州与至霸州之间,几乎全为一马平川的平原,所谓的“四面尽是高山”的青石峪山谷是难以寻觅的,它的存在应是出于小说家的想象,现实地理空间根本不会有。

宋辽两军的最后决战,是在永清展开的。永清县现属河北省廊坊市,北距北京城区60公里,东距天津城区60公里。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取"沙漠永清"之意,改惠昌县为永清县且一直至今。此地古时即多风沙,第八十八回的回前诗写:“羊角风旋天地黑,黄沙漠漠云阴涩”,与其地的自然环境还是相符的。辽军接连失败,蓟州、霸州、幽州等重镇纷纷被梁山义军所收复,辽国郎主召集二十余万兵马进行反扑。梁山义军也高度重视,作品写道:

宋江遂辞了赵枢密,与同卢俊义引起大兵,转过幽州地面所属永清县界,把军马屯扎,下了营寨。聚集诸将头领上帐同坐,商议军情大事。宋江道:‘今次兀颜统军亲引辽兵倾国而来,决非小可。死生胜负,在此一战。汝等众兄弟皆宜努力向前,勿生退悔。但得微功,上达朝廷,天子恩赏,必当共享。并无独善之理’。众皆起身都道:‘兄长之命谁敢不依!尽心竭力,当报大恩’”。(第八十七回)

辽军势猛,阵法奇异,给宋江与义军以很大压力,曾较长时间在永清屯扎,如书内有两次写道:

当时宋江在高阜处,看了辽兵势大,慌忙回马来到本阵,且教将军马退回永清县山口屯扎。(第八十八回)

赵安抚看了,大喜道:“将军来的正好!目今宋先锋被大辽兀颜统军把兵马摆成混天阵势,连输了数阵。头目人等,中伤者多,见今发在此间将养,令安道全医治。宋先锋扎寨在永清县地方,并不敢出战,好生纳闷。”(第八十八回)

在前一个例子内,有“退回永清县山口屯扎”之说,可见在作者心内,永清这个旧时曾尘沙飞扬的平原之域,也是有山脉存在的。

在九天玄女所授机宜的指导下,梁山义军上下齐心终于将辽军彻底打败。为纪念此来之不易的胜利,宋江命人勒石记事,其碑即立在永清之东:

宋江即拨一队军兵,与女将一丈青等先行。随即唤令随军石匠,采石为碑,令萧让作文,以记其事。金大坚镌石已毕,竖立在永清县东一十五里茅山之下,至今古迹尚存。(第八十九回)

目前,学界一般以为《水浒传》最后成书于元末明初。此书就成书过程来说,属于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其从零星的历史记载,到书场与戏曲舞台通俗文学艺人的说唱表演,再到文人的最后写定,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历程。比较来说,民间艺人的说唱内容仍非完整且细致,最后文人的写定在作品构成成分上比重应更大些。《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多被认为是著名文人施耐庵,此外还有《拜月亭记》作者施惠说、文人施彦端等说法。尽管具体为谁难以有定论,但这个人是江浙一带作家的可能性最大。在当时交通不是很便捷的情况下,此写定者可能没有来到过当时宋辽曾经征战过的地方,征辽的地点仅是凭个人的想象,或根据一些笔记材料与民间传说而撰成。如此,出现书中地理及空间错位就是很可以理解的。

除去这样的原因,可能还与古人“山”的概念较为宽泛有关。以霸州为例来说,天一阁藏嘉靖年间所修《霸州志》中即记其地有山,本书《舆地志·山川》内记:“莫金山,在州城南十八里,今仅存土坡。雁头山,在州城东南二十五里,多鸿雁栖集,故名。台山,在州东三十里,实九河所经,俗谓台山无山是也。南山,在州东七十里,乔松翠竹,周匝十数里,内有亭台,为一郡之胜。”所记霸州境内明明是有莫金山、雁头山、台山、南山。又,清代周家楣、缪荃孙等所编《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二》中说:“今古异隶,类皆举正。若峰、若岭、若岗、若岩,皆山也。”[1]其记霸州内的山川时说:“霸州,无山,旧有南山、台山、莫金山、雁头山。”下有按语再记:“长安客话:沙城、台山二村皆平壤也。乡人语云:‘台山无山,沙城无城。’台山村在州东。旧闻考,南山,台山,莫金,雁头诸胜,后进河水冲啮,皆称平陆。”两相结合,可知过去当地方志是把有些若峰、若岭等的高地也算为山了。梁山故事的传播及写定者们,也许正是听人们曾以“山”称某些地方,或见到方志内有对所谓“山”的记载,就把其写成了巍峨险峻的真正山体了。

综上所述,《水浒传》所写梁山义军征辽战场上的地理错位是存在的,京南霸州、永清、文安这些平原之地,确实没有“险峻高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描写,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其地的陌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山”的概念较宽泛,把一些大土包也称作了山,让一些不了解实情的人误当做与其它地方一样的“山”而写入《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当中了。

注:文内《水浒传》引文均出自容与堂李卓吾批评百回本


[1] 周家楣、缪荃孙等所编《光绪顺天府志》第二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611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