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神童”程敏政——徘徊于河间与徽州两个故乡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等,10岁时,曾以“神童”被荐入朝,由皇帝下诏,就读于翰林院,成化二年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年轻者。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为一时之冠。孝宗嗣位,擢少詹,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出狱后,以愤恚发痈而卒,赠礼部尚书。编著有《明文衡》《篁墩文集》《咏史诗》《宋遗民录》等。生平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程敏政多被记为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但此仅为祖籍,他本人的出生与早年成长地均在北直河间府。程敏政的父亲程信(1416~1473),亦为明廷官员,他字彦实,号晴洲钓者,人称晴洲先生,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后历任左都御史、巡抚辽东、大理寺卿等职,官终兵部参赞,著有《晴州钓者集》,《明史》有传。据程敏政为父所撰《南京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赠太子少保谥襄毅程公事状》载,其祖杜寿洪武末被谪河间,随之便安家于此,父程信即出生在这里,后又举顺天府乡试。正统十一年(1446)二月,程信以父忧归河间。六月,祖父亦辞世。程敏政出生于正统十年(1445),正值程信初入京为官,其地亦当在北直河间府,直至景泰七年(1456)年满10岁,才随父至蜀地为官,后亦多次返乡。也就是说,至程敏政出生时,他的祖、父两代已经生活在河间府境内,他性格和思想最初的被影响与塑造均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般史料多记程敏政为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实际他本人与河间府却一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他常自称“仆徽人也,而寓于瀛”。此瀛,即瀛州,是今河北省河间市所在地及附件地区。据载,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于赵都军城(河北河间市)置瀛州,辖河间、高阳、章武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瀛州为河间郡,郡治河间县即今河间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称瀛州。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废瀛州建河间府。至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又置河间府,属北直隶,下辖河间。程敏政的曾祖父母及祖父母墓均在河间,成化十四年十一月,程敏政曾过河间,扫先人墓;后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又来告祭先茔。对此两次返乡,程敏政均撰文做了记载,可见《篁墩文集》卷51《赐假还河间扫墓告文》《过河间告祭先茔文》。
程敏政对河间这个儿时的故乡,始终记忆犹新,且有着极深的感情。他曾撰《瀛州行乐图記》说:“予家有别业在瀛城东之青陵乡,皆先世所遗者。出东门十里余,萦纡而北,过桃园望之,有堂翼然高出即其处。别业有三十有二,楹榜曰“晴洲”。晴洲者,家君别号,距屋后不百武,为金沙岭,先茔在焉。尝有芝产之异,茔周缭以垣,垣左右松桧蓊然,榆栁匝植而榆特盛,又号榆庄。出垣后有山阜三,隆然自远徂近,浮青沃緑,蔚有殊意,抵垣而止。垣之前平冈漫畴,可十顷,宜麦与禾黍,皆不敢自有取以供祭祀,周族人义庄也。垣之东为虹堰,如伏龙蜿蜒数十百丈。沉沉而南有土峰四,巍然参耸,杖策一登,则平原旷野,丰草长林,杳然无际。荒烟野烧,间多辽金以来遗迹。残碑断碣,拂拭可读。”文内告诉读者,他在河间的故乡建有广阔高深的别墅,总共达三十二间之多,这里有幽美静谧的景致,可以种小麦和稻谷,还有辽金以来的残碑断碣,这一切都是北方燕地的特色。
程敏政的情况说明,明清两代有很多外区域的人寓居至京畿地区,他们不仅受到这里的文化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这里文化的发展。我们不能简单根据史料上所记的籍贯而简单地来概括或推测某地域对一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应更具体地结合实际来讨论分析。研究京畿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不能把这些人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