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浓缩的鄂州历史画卷
一幅浓缩的鄂州历史画卷
鄂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帝尧为樊国,夏商改鄂国,西周称东楚,泱泱文明已越4000余年。
2006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吴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工程”,2007年着手进行规划。
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吴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工程”列入全市十大工程,计划总投资1.2亿元,把西山吴王避暑宫、孙权郊天坛、吴王试剑石、樊口戍、寒溪堂、吴王台、怡亭铭、广宴楼、孙权广场、观音阁、武昌门一线穿珠,连成一体,形成名副其实的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
观音阁公园历史文化长廊的建立,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市民了解鄂州历史,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廊中的36幅浮雕作品,是一幅浓缩的鄂州历史画卷,集中表现了发生在鄂州60余次重大历史事件和50余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或称帝拜相,文韬武略;或悲哭当歌,气贯长虹;或诗赋翰墨,抗金击倭;或参禅悟道,植柳画梅;或高举义旗,改朝换代;或追随先贤,寻求真理;或立马横刀,叱咤风云;或古城逢春,又展新容。这些事件和人物虽已走进辉煌史籍,但仿佛仍见金戈铁马之势,又闻黄钟大吕之声,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
尧开樊国。考古证明,鄂北境内有新石器(距今约5000年前)至夏商周时期先民居住的村落遗址40余处。据清光绪《武昌县志》引古籍记载:“唐为樊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鄂州至今仍有不少带“樊”字的地名,如樊口、樊湖等。
鄂国东迁。鄂国为古老的方国。夏时始立国于山西,商代,鄂侯与西伯昌、九侯并称“三公”。后鄂国东迁,都于今鄂州,史称东鄂。“鄂”,西周金文作“噩”,状如鳄鱼,以其地多扬子鳄,故得名。
楚王都鄂。公元前1010年,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君,此为楚立国之始。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楚君熊渠率兵攻占庸国、扬越、鄂国(今鄂州)。占领鄂国之后,封其子熊红为鄂王,筑鄂王城。熊渠卒,熊红嗣位都鄂,传六王至熊咢仍居于此,为楚之国都。熊咢曾在鄂州铸造“楚公逆钟”。
子胥解剑。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贵族伍子胥之父、兄因遭谗言皆被平王所杀,子胥背楚奔吴,逃至鄂州江边,被渔夫接渡而去。子胥解百金之剑酬赠,渔夫不受。子胥过江后,渔夫自行覆舟而亡。鄂州江边至今还留有解剑亭、接渡石等历史遗迹。
鄂君启节。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颁发“鄂君启金节”(1957年于安徽泰县出土),作为通关凭证,享有免税特权。鄂君水陆商队,货运楚国各地。“鄂君启金节”,计舟节2枚,车节3枚,共311字,为楚青铜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屈子行吟。楚顷襄王初年,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被放逐江南。在其诗歌《九章·涉江》中写道:“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体现出诗人矢志不渝的志向。鄂渚在今樊湖一带,为纪念屈原,鄂州修建有三闾大夫庙和西山望楚亭。
秦皇设县。公元前223年,秦王(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从汉水至鄂渚,废楚王负刍为庶人,楚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鄂县。
樊哙封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为巩固其疆土,派大将灌婴在鄂县筑城设防,后又封大将樊哙于此。清光绪《武昌县志》载:“汉樊母墓在樊山巅,临江。相传为汉舞阳侯樊哙墓。”世传樊哙磨旗石在樊山之上,孙权曾在樊山建“樊姆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