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事:难忘我家那头老水牛

文:渠慎涛

图:来自网络

倚窗而立,窗外云淡风轻  万籁俱寂,点起一颗烟,一缕青烟袅袅直上,满室生香,看着茶几上放着的牛气冲天紫砂壶和五牛主人杯,思绪飞回到三十多年前,想起家中有牛的那段时光。

俗话说:“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在那个男耕女织的时代,家里有头牛,足可以成为对外炫耀的资本,尤其给儿说媳妇的时候,故意加上一句话“他家有头大水牛”。

自从分了地,家里有头牛的想法成了父亲的一个心事,在我朦朦胧胧的记忆中,我家的第一头牛,是一头黄牛,个头不大,两个角也不大,拴在石槽上,性格倒是很温顺,即使饿的时候,也不会弄出太大响声,这是一头蒙古牛,料草吃了不少,就是不会干农活,在那个靠地吃饭的年代,要是牛不会干农活就相当于今天没有联合收割机一样,父亲只能忍痛割爱,低价变卖。

“又是一年芳草绿,沿街十里杏花红。”81年那个早春,天刚放亮,邻村的牛经纪便兴冲冲的来到我家,刚到家门口,把自行车往墙边一撂,大喊一声,“老渠,我给你寻到一对帮(对帮,丰沛县土话,指买老牛送小牛),价格不到五百块”。

于是父亲匆匆披着衣服,跟着经纪去了董堂。初见这“对帮”,没有看上,大牛体型很大,但是瘦骨嶙峋,小牛一走一斜,看来出生不久,站地不稳,父亲转身想回,卖家急忙说:“大哥别走,价格好商量。”

也许牛通人性吧,大牛摇一摇尾巴,仰天一声长啸,眼神有些忧郁,小牛一直舔着父亲的裤角。父亲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价格的美丽,他毅然带回了这对可怜兮兮的母子牛。也许父亲的一个临时决定,便注定了这对水牛幸福的归宿。

父亲换了大的石槽,准备了一把木梳子,父亲每天的任务就是给牛喂草、洗澡、梳理毛发。人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其实牛也是这样,天天收拾的干干净净,这对母子牛也精神了许多。

“对帮”来了,小院里有了更多的乐趣,小孩们常常扯扯牛尾巴,摸摸小牛的牛角。春天的时候,编个柳枝帽戴在牛头上:夏天的时候,捉几只牛虻放在小瓶中:秋天的时候,拉几束丝瓜秧放在牛的脖子上当围巾:冬天的时候,雪后晴日,扔几颗雪球,砸在院中晒暖的牛背上。

“对帮”来了,小院的人们忙碌了起来,二姐天天割草,大哥二哥铡草,用大水缸洗草,我则是在暑假里天天下午去放牛,牵着牛到东面大沟,能够站在沟堤上,纵身一跃,骑在牛背上,虽然没有一把牧笛,但的确是一个小牧童,但是那里没有杏花村,却有一个千年古村忽城集。

记得有一次,一个暑天的午后,一丝风都没有,气温高的令人窒息,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沿沟而行,时不时在牛背上赶着牛虻,不知不觉到了沟的末端——一条宽宽的大河。

也许天气太热的缘故,大牛狂叫几声,摇了几下头,俊牛扬蹄,直奔大河而去,一个猛子扎下去,在水里游了起来,一下游到了河中心,小牛紧随其后,却把我漂了起来。

我不会游泳,心里一阵莫名的恐惧,在水中上上下下地起伏着,不知道喝了多少口水,恰巧有个收网的渔夫把我救了起来,至今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哎!这牛放的真是没谁了。

一个冬天,天异常的寒冷,北风刺骨,房沿下是一排长长的冰溜子。父亲怕牛太冷,借了生产队里闲置多年的牛屋,这是用土坯做成的三间茅草房,冬暖夏凉,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牛屋里烤火,室内就暖和了很多。

在牛屋的最东面,是一个很大的用藤条编制的麦囤,下面是储存的干草,我则在上面铺上被褥,睡上去又暖又软,在那个牛屋我度过了一个暖冬。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我家开始种植水稻了,那段时间也是大牛最开心的时候,放水趟田,大牛拉着木耙,徜徉于田地间,由于水的缘故,天不冷不热,干完活,大牛总趴在水沟里打滚半天,这也许是大牛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它回归了它最原始的生活,回归了它本来属于的世界。

“家里有牛,心里不慌”。夏收的麦场最能体现大牛的价值了,这也是我父亲当初最自豪的事情了,我家把收割了小麦,堆成几座小山,每个晴天的一大早就开始用铡把成捆的小麦过铡,没有小麦的麦秆铡下来单堆一边,把带着麦穗的另一段在场中铺开。

日上三竿,露水渐去,麦秆干的发脆,一折就断。父亲开始套上路滚,落石,压场就开始了。一圈,两圈,三圈……能不能停下来,不能以圈数来衡量,要以麦穗上还剩多少麦粒来定,父亲接着用叉子翻场,大牛休息,饮水,接着又是另一个半场。

半下午压场完毕,然后起场,收完麦秆,然后用木锨堆,大扫帚扫,把带糠的麦粒堆成堆。大约在黄昏时分,等风扬场。遇到好天气,差不多半个月,能把所有的小麦收仓入囤。但是要是遇到几场大雨,麦场进水,一个月也不一定能结束“战斗”。

顺风顺水的时候,总有邻居投来羡慕的目光,你家一天一场,轻轻松松,小麦就入囤了,这时候父亲那自豪的神情足像中了三万元的大奖。但是手扶拖拉机出现了,人家忙个三场两场,整个麦季就过了,父亲便失望了很多,但是他仍然坚持用牛压场,说:“用牛打场,活精细,不抛洒”。

时光荏苒,身边的邻居家出现了脱粒机,大哥二哥,坚持借用邻家的脱粒机,父亲也开始动摇了,他只是在牛屋里一个人默默地抽着烟。再后来是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大牛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就像电影《芳华》一样,那是一个时代,大牛就是这时代的一个缩影。

其实让父亲痛下卖牛决定的是大牛的牛脾气,父亲牵着大牛,后面跟着刚出生两个月的牛犊,在南面大沟放牛,偶遇一群放学的孩童,小学生们看着牛犊可爱,纷纷上前,有的摸着牛肚,有的扯着牛尾巴。

小牛惊叫了一声,大牛舐犊情深,猛的回头,大哼一声,用两个大牛角一摆,一个小孩慌忙后退几步,吓得哇哇大哭。晚上小孩家人就找了过来,说大牛把小孩吓到了,要我家出钱给小孩看病。父亲叹了口气,失望的看着拴在石槽上的大牛,久久没有说话。

春去春又来,转眼又过了两个年头。谷雨后的一天上午,一个南方的买牛人,真的来家了。父亲找了借口躲了出去,因为他看不了大牛临走时那忧郁的眼神。于是大哥看着卖牛,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给大牛、小牛梳理着毛发。

“这牛不能再喂了,现在都是机械化了,它成了吃闲饭的了,那还不说,它还一直惹乱子,今天啃了人家的麦苗,明天拱了别家的猪圈,这次又吓到小孩了,不能再惹气了,卖了吧!”母亲一边说着,一边给牛添料加水,当望着大汽车带着大牛小牛飞驰而过的时候,母亲又一次流了泪。

从那以后家里再没养过牛,就连那石槽都被博物馆收去做文物了。

品一口普洱茶,再点一颗烟,我想我喜欢牛,更多是因为它那种负重前行,默默无闻的孺子牛精神吧。

(0)

相关推荐

  • 乡村视野 || 放牛囧事

    [2021年第058期●总第1154期] "牛年牛事"征文之十七 放牛囧事 文/龙莉平 前几天,和同事闲聊童年放牛的趣事时,我撒了一个谎:"我八零后出生的,小时候没有放过 ...

  • 郭春柏:火灾

    火灾 时间虽然过去了30多年,但是,那场火灾在我的记忆深处,印象仍是那么深刻. 那时,我大概十五六岁的样子. 一天夜里,突然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惊醒.睁眼一看,只见屋外的火光从 ...

  • 【西散原创】黄金云作品 | 又闻冻米香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新姑娘,冻米糖,把我吃,生 ...

  • 童年的牛

    童年的牛 □孙茂 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我遥望远处的村庄,布满浓云的天空,我的村庄在远方伟岸如山.在漆黑的夜里,我伏在梦里,仔细聆听乡村的呼唤.我在梦里看到老牛,老牛的影子,在家乡的山岗上,它昂着头冲 ...

  • 【三江文学】李忠伦 : 我家的那头牛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三百九十六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 ...

  • 小牛被狮子吃了,复仇牛王率领上百头水牛围攻狮群,狮群死伤惨重

    小牛被狮子吃了,复仇牛王率领上百头水牛围攻狮群,狮群死伤惨重 小牛被狮子吃了,复仇牛王率领上百头水牛围攻狮群,狮群死伤惨重 展开

  • 其实,跟着这种动物,就能找到风水宝地!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与几位博士生一起爬山. 我们登上万石岩,坐在山顶一块大石头上聊天.有位学生指着一块凹陷地说:"看呐,凹地上有几棵树特别茂盛." 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 ...

  • 乡村纪事:我家院墙外的那几猫

    文:岳修东 图:来自网络 在农村,好多家庭都喜欢养猫.我年轻的时候,家里也养过猫. 那些年,每到麦收时节,我都买些麦子,备足一年的口粮.这些麦子放在一个大缸里,上面用一个木头的盖子盖着. 老鼠,常在夜 ...

  • 乡村纪事:我家的地

    文:古岸云沙 图:红艳 前一年,土地确权,我家的地比实际应该分得的土地少了一亩,母亲说了几次,问了一下村里管事的,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我所知道的,我家的地如今只剩下门口的一亩多,大地三亩,不知道大沟东 ...

  • 乡村纪事:老灶台的记忆

    文:毛绍科 图:来自网络 今天站在工地旁新建的农家小院,我若有所思,又想起心中珍藏的那个小院,它成了牵拌我一生的乡愁,继而触动了我早已麻木的神经,只能对记忆里的袅袅炊烟来一点温情,我终于知道,乡愁,只 ...

  • 时洁琼作品《我家的老水牛》(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乡村纪事:二大娘与她的“小臭头“

    文:往事如风 图:来自网络 "臭头,去买一块钱的馍."二大娘边说,边拿出一枚硬币递给男孩. "二大娘,我不叫臭头,我有名字."男孩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弱弱的抗议 ...

  • 全州庙头老渡口(散文)

    文/宾泽文(广西全州)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鳴, 春潮带雨晩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每当读起中唐诗人韦应物这首诗,就想起遥远记忆中家乡庙头的一个老渡口.那个渡口也很荒凉,既无石砌码头,也无 ...

  • 齐白石画一只没有头的水牛,为何价值1千万?专家:放大后再看

    我们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接触画画,每一个刚学会画画的孩子都会发挥自己的智慧,作出自己的作品.但是如果想真正画的特别惟妙惟肖,或者画的特别的赏心悦目,最终成为一个画家的话,就要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我们中国 ...

  • 乡村纪事:苦乐劳作蒜乡人(作者 徐善义)

    小满时节,蒜乡人又开启了一季的忙蒜节奏.忙蒜很辛苦,特别劳累人,但寄予着希望和美好的收获.一季蒜的收入几乎是蒜乡人一年最多的也是最为期盼的收入预算了.蒜乡人对土地的情感最深厚,也是最期待.即便在这个多 ...

  • 陆文三 | 巉头老房子的回忆

    巉头老房子的回忆 我的老家是东阳画水镇巉头村. 2017年8月30日,我家的老房子在挖掘机的轰隆声中,轰然倒下,它就像一个年迈的巨人,横七竖八地倒在一片废虚之中,一片狼藉.面对这一片废墟,我沉默良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