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的关系?有人这么说...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根本
安全标准化是载体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借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ISO45001、GB/T28001等体系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在近年国内安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安委会在《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中,明确指出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标准化给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是风险管控措施的监控过程。在现阶段国家推出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对于有效防控各类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风险管理全面辨识并管控各类危险源,从而解决“想不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事故防控出现的屏障(措施)漏洞多、有效性差等主要问题,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整治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专项措施,堵塞屏障上的这些缺陷、漏洞,使防控屏障(措施)能够发挥应有作用,有效遏制因防控屏障(措施)无效、 低效而导致的事故高发,解决“管不住”的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了政府、企业安全发展的方方面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契合国家企业安全发展水平的有效做法。
安全标准化作为一个体系管理工具,覆盖要素比较多,比如:领导作用、目标管理、变更管理、设备完整性、承包商等等要素,这些要素全部都是风险管控措施,都可以认为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中风险管控的具体做法和标准。
双重预防机制中关注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辨识、分析出其中的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并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其可以作为安全标准化的要素组成部分。
二者并不存在任何的矛盾。对企业而言,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采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SCL、JHA、HAZOP、LOPA)等分析方法对企业风险进行辨识、分级、管控,提升本质性安全水平。通过对标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领导作用、目标管理、检查与自评等要素运行,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即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抓重点、抓关键,通过安全标准化运行,抓全面、抓系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根本,安全标准化是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促进。企业在理解国家文件时,应该全面系统地把握文件颁布的背景、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等,而不应该孤立地理解一两个概念、工具的提法。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岳远林)
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尝试。要搞清楚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体系的来源、作用,了解体系的定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应用于煤矿领域,后期逐步发展完善,2011年国家发布了正式文件,它的关键在于“合法合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双重预防机制是国家在2015年天津瑞海“8·12”事故后提出的,2016初步形成规范指导文件,目前各个地方开展程度不同。它的关键在于构建了风险、隐患、事故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侧重于防止事故发生。综合而言,双重预防机制是灵魂,解决的是事故可防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基础,解决的是提出事故防范的各项保障措施。
那么如何做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融合呢?
网友观点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体系在中国的落地,也是体系与中国法规标准结合的产物;而双控是指导我们的一线作业和现场如何直接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概括看来,标准化是指导我们如何管理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而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导我们一线的员工如何才能直接避免发生事故。
网友观点2:企业做好安全,不能头痛医头,要把住一条主线——坚持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以提升本质安全为目标引领,以解决过程安全问题要素为导向,贯穿风险辩识隐患整改全过程,做到精准风险管控、深度隐患治理,补管理短板,祛安全瓶颈,有序推进和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到实处,固基强本,实现长治久安。安全生产标准化践行是个动态过程,不能因为某一起事故,某一个事件,予以否定,因噎废食。贵在坚持,重在坚守。切忌“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扔一穗。”
附件: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开展全流程培训、13要素分解、评分细则请参考学习!
1、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培训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表
3、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和基本规范评分细则(13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