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青铜剑,神秘的国粹精品
商周青铜礼器多为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锡和铅的比例都不太高,主要是为了加入少量的锡、铅可以获得较好的浇铸流动性,对于容器本身并无硬度的要求。青铜器本来的颜色为金黄 色。而同时期的兵器,则锡和铅的比例要略高一些,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兵器的硬度,获得更锋利的效果。战国以前的青铜器普遍脆性较大,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韧性大一些(除兵器、乐器、铜镜外),这都说明材料有所变化。唐、宋、元、明的青铜材料多显红头。明末开始广泛使用黄铜(含锌),绝大部分铜器呈现金黄 色。清末出现白铜(镍青铜)。
青铜剑的盛行与中国古代战争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商代到春秋之时,正式的战争以车战为主,接战的范围、迴旋的空间较大,因此战车上的「士」较常用的武是戈或矛,剑只在近战或肉搏时使用,而剑能刺能砍、两面开刃的特点以当时的条件来说,的确具有优势,随着锻冶技术的发展,剑的长度逐渐增长到五、六十公分,进入了第 一个高峰期。
在公元4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第 一件青铜兵器登场了。由于其原始材料是天然铜,在当时的条件下,相对稀有。以当时人类的加工冶炼水平,一件青铜兵器打造过程也是极为耗时耗力的。因此青铜兵器往往是作为一个城邦或是部落权力的象征存在!只有新王或是部落首领加冕和重大祭祀活动时,青铜兵器才会出现在大众视野。
青铜兵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铸制数量最 大的铜器,有镞、矛、戈等,青铜剑是其中一种。其它小体积兵器信息量相对小,剑的体积大,铸制工艺相对复杂,留下的信息量相对大。
自西周时期吴地出现早期青铜短剑之后,青铜剑的制作和使用在吴、越地区发展。很快,吴、越两国地域壤接、民族相同,风俗一致、交往密切,自古有“同气同俗”之说。当青铜剑制作技术在吴地得到发展之时,很快也传入了越国。于是,发端于吴地的青铜剑也就成为吴、越两国的共同财富。
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一应器物。众多的青铜器皿,造型生动、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数量大、品种繁的中国青铜器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这是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之一。
对于一般的剑也就是常说的竹节柄、喇叭筒这样的剑,一般从格到柄首实行整铸,就是首部范型于格柄范型组合后一次浇铸结束,浇口通常呈现橄榄型,在首部下端,有时候也会打磨掉,多数时候会完整保留下来。浇口的两个端部正好与剑柄侧边范线相接,因为这是分型线也是合范的结合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