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丹阳大战与淅川吉岗楚墓

编辑声明:本文摘自《魅力淅川之大楚始都》,本文作者为胡永庆,非本人作品,特此声明。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丹江自西北向东南从境内穿过。奔腾不息的丹江水,历经千秋万代,造就了历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以楚文化最具风流。丹江流域,尤其是位于淅川县丹淅之会处的李官桥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楚丹阳大战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不过,以前在楚文化的研究中,人们对这一地区关注甚少。1978年下寺楚墓的发掘,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之后,淅川毛坪、和尚岭、徐家岭、大石头山、吉岗、杨河、九女冢等地楚墓的发掘,以及丹江口水库周围楚文化遗存的调查,取得了重大成果,从而确立了这一地区在楚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尤其是吉岗楚墓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研究秦楚丹阳大战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科学的实物材料。正由于此,本文根据吉岗楚墓的发掘材料,并结合有关记载,就吉岗楚墓是秦楚丹阳大战时楚国阵亡军士的墓葬这一问题进行论证,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秦楚丹阳大战

战国中晚期,秦为了打开通向东南的道路,极力破坏楚齐之间的结盟关系。为此,秦派张仪使楚,诈以商於之地600里于楚。楚齐绝交后,张仪不履行商於之地600里给楚的承诺,反谓楚将“从某至某广袤六里”、“子何不受地”相讥。楚怀王大怒,兴师伐秦,于公元前312年春,战于丹阳,楚军大败。关于秦楚丹阳大战,史书多有记载。

《史记·秦本纪》:“(秦惠文君后)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十七年春(即公元前312年),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逄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

《史记·韩世家》载:“(韩宣惠王)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匄、斩首八万于丹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秦派张仪使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秦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入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史记·张仪列传》载:“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丹阳大战后,丹阳是否沦陷,《史记》等没有进一步说明。但从楚的大部分将领被俘,8万甲士被斩的情况看,丹阳必被秦攻破。秦楚丹阳大战后不久,双方又在蓝田激战。在蓝田之战前,丹阳是否被楚收复,《史记》等亦无记载。但从蓝田之战的地点看,丹阳肯定被楚收复;不然楚何以能逾丹阳,走商於而至蓝田与秦交战呢?关于蓝田之战史书也有记载。

《史记·楚世家》载,楚大败于丹阳后,“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怀王乃悉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丹阳、蓝田大战之后,秦楚之间争夺丹水、淅水控制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复攻楚,取八城”。

《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横元年(公元前299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由此可知,丹水、淅水流域大部分城邑在这几次战争后落人秦人之手。特别是析邑的陷落,使楚失去了北方大门。秦由此顺淅水至丹水,达丹阳。但后来楚又曾收复过丹阳等地。

《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横“十八年……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病,则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城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

不过,随着楚国国力的逐渐衰退,这一地区最后还是被秦国占领了。

二、战国时期丹阳的地望

以上文献记载了战国中期或战国中晚期之际秦楚之间的几次战争以及楚军屡败的情况,并且多次涉及到丹阳这个地方。那么,秦楚丹阳之战的“丹阳”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它应在丹淅之会处,或距其不远的地方。

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曰:“丹、淅”二水名也。谓于丹水之北,淅水之南,皆为县名,在弘农。”《汉书·地理志》:“丹水,水出上洛冢岭山,东至析入钧。”《水经》曰:“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东南。过其县南,又过商南县。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郦注:“……丹水迳流二县之间,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谓此矣。”皆明确指出了战国时期的丹阳就在丹淅之会处。清人宋翔凤《过庭录·卷九·楚鬻熊居丹阳武王迁郢考》中认为:“战国丹阳在商於之东,南阳之西,当丹水、淅水入汉之处,故亦名丹析。鬻熊所封,正处于此。”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丹阳在今淅川荆紫关至丹淅之会处。

2、要搞清楚丹阳地望问题,首先要搞清张仪所指的商於之地在哪里。南阳地名问题专家肜良翰同志考证后认为,商,即今陕西商县;於,即於城,在今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的盛湾乡马川村西南古城岗处。若以里程计算,商县至於城之间的距离约300公里,与张仪诈600里大致相符。可以说,丹阳只可能在丹淅之会处。

3、从文献记载中所涉及的丹阳丹淅之会、商於、汉中等地点,有些地点在淅川县境内,有些地点距淅川县不远,故秦楚丹阳大战的地点只能在丹淅之会处或其附近地区。

4、丹、淅之会处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与陕、鄂两省交界。这里群山环抱,丹、淅、淇、滔四条河流纵贯,冬天不严寒,夏天不酷热,属暖温带气候,常年降水量为800毫米,且多集中于夏季,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不仅是古代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古城的地望观察,丹、淅之会处及其附近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干戈在这里操起是符合古代战争规律的。

有的同志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加以考证,认为丹阳就在淅川县李官桥盆地的龙城⑨。不过我们认为,要确定龙城就是丹阳,目前尚缺乏确凿的考古学证据,还需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龙城做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根据文献记载和以上的分析,虽然我们还无法确定丹阳的具体地点,但丹阳的地望在丹淅之会处或其不远的地方是无可非议的。

三、淅川吉岗楚墓

吉岗楚墓位于淅川丹江口水库东岸宋岗码头北部的白岗岭上。白岗岭的地势东高西低,西端伸向丹江口水库内。在长达1.5公里多的东西向的岗脊上发现了75座墓葬,其中大部分被盗,仅在靠近丹江口水库处的岗脊西端发掘了5座。经调查,向西淹没于丹江水库的岗脊上,还有墓葬分布,浅水处有几座墓葬的墓边清晰可见。这批墓葬分布非常有规律,墓葬呈一字形排开,皆为东西向,基本上等距离分布。墓葬间距一般为15.5米,间距最大者16.1米,最小者也有15米。这些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经发掘的5座墓底皆设有生土二层台,墓底铺有青膏泥。随葬品多为陶器,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豆、壶、敦或鼎、壶、敦,有些墓中还出土有鐎壶和罍。多数墓中随葬有铜剑,经发掘的5座墓中,有4座墓出土有铜剑。发掘者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陶器及组合,认为这批墓葬均为战国中期或中晚期之际的小型楚墓,并认为吉岗墓地为楚军在战争中阵亡的军士的埋葬地。

四、吉岗楚墓是秦楚丹阳大战的楚国阵亡军士墓

既然吉岗楚墓是楚国的阵亡军士墓,那么,它是哪一次秦楚大战时楚国的阵亡军士墓呢?我们认为,它是秦楚丹阳大战时楚国的阵亡军士墓。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吉岗墓地的墓葬皆为楚国墓葬。吉岗墓地的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皆设有生土二层台,墓底铺有青膏泥,这些特点都与淅川毛坪晚期楚墓相同或相似。吉岗墓地墓葬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豆、壶、敦或鼎、壶、敦,与湖南、湖北等地同时期楚墓的陶器组合基本一致。从器物的造型看,也与湖南、湖北战国楚墓及淅川毛坪晚期的同类器相同或相似。如吉岗的A型鼎与淅川毛坪M25出土的Ⅳ式鼎相似,豆与湖北江陵雨台山M483出土的Ⅱ式豆相似,壶与淅川毛坪N25出土的Ⅱ式壶相似,敦与湖北江陵雨台山战国中期楚墓中的敦类同,Ⅱ式鐎壶与淅川毛坪M25出土的Ⅲ式鼎(应为鐎壶)相似。这些都表明,吉岗墓地的墓葬为楚国墓葬。

2.吉岗楚墓中多出土兵器,尤其是铜剑,当为阵亡军士墓。在中原地区的楚墓中,随葬兵器不多且种类少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如淅川毛坪27座楚墓中,只有4座出土剑、戈、镞等兵器;下寺25座墓中,仅有6座大、中型墓中出土兵器,甚至一把铜剑也没有随葬。在湖南、湖北的楚墓中,多随葬有兵器,如江陵雨台山588座楚墓中,有216座墓出土兵器。但位于中原地区的吉岗楚墓中则多随葬有兵器,已发掘的5座楚墓中就有4座墓出土铜剑。另外,1991年,公安部门从盗墓贼手中还收缴了23件铜剑、2件铜戈、1件铜矛(这些铜兵器均出自吉岗楚墓地)。这种反常情况只能说明吉岗楚墓是楚国阵亡军士的墓葬。

3.吉岗楚墓的时代与秦楚丹阳大战的时间相吻合。发掘者认为吉岗楚墓的时代应为战国中期或战国中晚期之际,具体说,吉岗楚墓的时代应为战国中期偏晚时期或战国中晚期之际。而秦楚丹阳大战的时间在楚怀王十七年,即公元前312年,也处于战国中期偏晚时期或战国中晚期之际。

4.从地点上看,秦楚丹阳大战的地点在丹淅之会处或其附近,而吉岗楚墓正位于丹江口水库的东岸白岗岭上,距丹淅之会处不远。试想丹阳大战后,楚国为了纪念阵亡的军士,绝不会将他们的尸体运往远处埋葬,而只能选择一高地将他们下葬。况且,这一地区曾是楚国发迹的地方,许多楚国贵族墓葬,如下寺楚墓、和尚岭楚墓、徐家岭楚墓、杨河楚墓、九女冢楚墓等都在丹淅之会处不远的地方,故将阵亡军士埋葬在这一地区是合乎情理的。

5.秦楚蓝田大战的时间,虽然与吉岗楚墓时代大致吻合,但蓝田在商於的西边,远离吉岗楚墓地,况且蓝田大战后,楚国大败而归,不可能将阵亡的尸体运回埋葬。这样就排除了吉岗楚墓是秦楚蓝田大战中阵亡的楚国军士的墓地。蓝田大战后的诸小战役,因其时间与吉岗楚墓的年代不合,故也应排除。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吉岗楚墓为楚国阵亡军士墓,其埋葬地点与秦楚丹阳大战的地望吻合,时间上也相符,可以认为,吉岗楚墓就是秦楚丹阳大战时楚国阵亡军士的墓地。(作者:胡永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