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韦伯“学术作为志业”的演讲

马克斯·韦伯,1917年

文 | 赵肖荣,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

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取得授权

近年来,博士生们的焦虑问题经由媒体报道和自媒体分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中外相关调研机构调查发现,目前,中国近40%左右的博士生存在焦虑甚至抑郁倾向,引发焦虑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目前我国博士招生规模每年10万人计算,加上在读博士和延期毕业的博士生,数十万博士生是规模不容小觑的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在于未来数年内或终生以学术为职业。对博士生的心理焦虑问题,我们不能简单批判或附和,也无法在个体纷乱的疑惑中,给出决断论式的确定答案。

也许,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博士生群体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某种现代性的困境,是现代人面对知识与信仰断裂后产生意义危机的一个缩影。眼下,正值九月开学季,成千上万的年青学子怀着憧憬与不安步入新的求学阶段,让我们重温100多年前的思想巨人马克斯·韦伯“学术作为志业”的演讲,用经典来关照现实,以期在喧嚣与纷扰中获得一种清明的思想和内在的一致。

韦伯的生平及其志业演讲

1864年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韦伯,是俾斯麦“权术政治”时代一位政治家的儿子。家族的社会圈层使他很早即可结识政界和学界名流,也为其少年时代发展智识乐趣提供了充足的外部条件。像对其影响甚深的马克思一样,韦伯17岁时进入海德堡大学时,也箕裘乃父,学习法律。大学期间服过兵役。25岁获得博士学位。1894年获得弗莱堡大学正教授职位时不到30岁。两年后又获得海德堡大学一个重要的教授讲席。遗憾的是,1897年他患上了精神疾病,在长达四年的时间内不能阅读和写作。学校给了他三年的带薪假期,最终他还是辞去了教职。1902年开始康复,1903年开始担任重要的学术编辑职位,并开始专心写作,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即是这期间写成。1918年重返讲坛,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授课并获得教职。更为不幸的是,1918年感染当时肆虐欧洲的西班牙流感,于1920年离世,享年56岁。

关于韦伯思想生涯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总结为两点:一是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横跨经济、政治、历史、宗教和哲学等领域,是那个时代难得的通才,与马克思、涂尔干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二是韦伯并非书斋型学者,而是广泛而深度地参与公共政治,发表过多篇重要的政论文章,同时有过重要的政治身份,并参与重大的政治实践。

“学术作为志业”演讲是韦伯于1917年11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市斯坦尼克艺术厅所作的一场演讲,与一年后在同一地点所作的“政治作为志业”的演讲相呼应,两次演讲皆是辅导学生认识“精神工作作为一种志业”的系列演讲的一部分。演讲随后集结出版,被称为韦伯的“志业”演讲。由于演讲呈现出多主题的特征,关涉西方思想史上的一系列大诘问、大命题,如“世界的除魅”“学术在现代的意义”“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等等,遂成为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文献。

关于“学术作为志业”,韦伯究竟讲了什么?

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演讲的题目时,都会认为这是一篇励志性的演讲,一个颇负盛名的学者集毕生经验来鼓励青年人不惧艰难、献身学术,教导青年人如何从事学术等等。的确,遥想1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年的那个夜晚,许多德国年青人正是怀着这样的期待走进演讲厅,想从“先知”一般的韦伯那里,获得确定性的指引,扫除人生的困惑与迷惘。然而,事与愿违,青年们等来的是迎头泼过来的一盆又一盆冷水……韦伯以冷峻的基调向青年讲述了学术前景之黯淡、学术之不可为,似乎是要刻意掐灭因对真相无知而容易陷入狂热或虚无的青年们的幻念。

韦伯志业演讲的地点:德国慕尼黑市斯坦尼克艺术厅

通读《以学术为志业》,相当琐碎、晦涩和学究气。根据笔者的个人理解,全篇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学术的外部条件;二是学术之不可为;三是学术对个人实际“生命”的意义;四是何人适合为学术。

在开场,韦伯抛出一个问题:“一个决心取在学院里从事学术工作为职业的研究生,居于怎样的处境?”他通过比较德国和美国的情况,说德国献身学术研究的年轻人是从“私讲师”做起,无薪水可领,靠收取学生的听课费维生,因此,一个身无恒产的年轻学者,即是无产阶级,往往衣食无着,艰辛奋斗若干年也未必能保住现在的职位。美国的年青学者虽然有薪水可领,但是课业任务相当繁重。而两国年青研究者要想在学术圈获得职称晋升,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因为学术圈的选拔制度,也逃脱不了人性的因素,和其他行业一样,人类的协作法则通常会导致凡才当道。总之,学术作为一种物质上的职业,极其艰辛,性价比超低,年轻人投身于学术,无异于是一场鲁莽的赌博。

一盆冷水劈头盖脸泼了下来,可以想象在场听众的情绪,是何等地失望啊!既然学术作为物质上的职业,如此晦暗,那么,学术作为精神上的职业总该有些崇高的意蕴吧!对此,韦伯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学问已经进入一个空前专业化的时代,并将永远持续下去。“一个人如果为了学术本身,投入这个专业分工精细而又永无止境的经营里,在他的成就与发现早就注定了会被后人超越的情况下,他认为自己的这些努力能完成什么有意义的事?”

这是学术之不可为的第一个理由。随后,韦伯从学术自古希腊到近代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学术之不可为的更宏阔背景,即“世界的除魅”,因为学术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将前现代世界迷梦一般的魅力解除了。这是韦伯对现代世界的深刻的洞察和诊断,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许多重大命题都与这一判断有深厚的渊源。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知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已自公共领域隐没。”

韦伯以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开头那个精彩的意象来说明古希腊人挟热情而发的勃勃意兴,探寻真理,发明概念和逻辑的重要价值。而时至今日,学问是由人为的抽离所构成的渺冥世界,如瘦骨嶙峋的双手,试图抓住现实生命的元漓之气,却总是惘然。

希腊哲学家的晚宴

对于那些踏在近代门槛的人们,如达·芬奇等,学术是通往真实艺术之路,学术是通往真实自然之路,学术是通往真实上帝之路,学术是通往真实幸福之路……而时至今日,种种古老幻象皆被扫空之后,学术作为一种职业的意义安在?韦伯借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来说明学术在在今天,客观上不具有意义,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崇高意蕴。因为对我们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该如何生活?”学术没有提供答案。

至此,韦伯给现场的听众泼了又一盆冷水。但是,就在听众产生极度的幻灭感之后,韦伯以一贯的冷峻与持平,讲述了学术之可为,也就是对于个人的“实际”生命,学术究竟有什么作用?他总结了三点:首先,学问让我们得到关于技术的知识,能够让我们通过计算支配生活、支配外在事物以及人的行为。其次,学问能够给我们思想的方法、思考的工具和训练。学问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启人清明。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在做出自己的选择之时,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提供一套交代。

通篇演讲,韦伯没有明确讨论从事学术的人需要怎样的特质,但是在演讲中,对此有明显的指涉。“任何人如果不能,打个比方,戴起遮眼罩,认定他的灵魂的命运就取决于他能否在这篇草稿的这一段里做出正确的推测,那么他还是离学术远点好。他对学问将永远不会有所谓的'个人体验’。没有这种圈外人嗤之以鼻的奇特的'陶醉感’,没有这份热情,没有这种'你来之前数千年悠悠岁月已逝,你来之后数千年岁月在静默中等待’的壮志——全看你是否能够成功地作此臆测——你将永远没有从事学术工作的召唤;那么你就应该去做别的事。因为凡是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从事的事,就人作为人来说,都是不值得的事。”

这一段话不仅指涉了从事学术的人具有怎样的特质,也体现了韦伯的“志业”思想。

韦伯在“学术作为志业”演讲中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且影响深远的见解,每一个主题都值得深入研究。由于篇幅所限,以上仅分享与本文主旨最为相近的部分。

现实依然是未决的难题吗?回到现实,对投身学术的年青人来说,学术外部条件之残酷比韦伯演讲中的情形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一个博士生要想顺利拿到博士学历学位,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在一定等级的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文章,完成有一定创新度的答辩论文,这些都有相当大的难度系数。以中文CSSCI刊为例,由于它只占全部中文学术期刊大约5%到10%,2020年CSSCI源刊刊登的文章大约在7.2万篇,包括博士申请学位、教师晋升职称和完成考核等在内的需求数量大约在50万篇,严重供不应求。而文科博士学位申请资格通常需要两到三篇CSSCI源刊文章。

更为残酷的是期刊由于影响因子、等级排名等需要,倾向于发表有名望的学者的文章,有些期刊甚至直接拒绝博士生或讲师的文章,也就是说有限的版面被大户所垄断,发表呈现极度贫富分化状态。在导致博士生焦虑的诸多因素中,科研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即使顺利拿到博士学位,要想在高校或研究机构谋到教职或研究型职位,也绝非易事。大多数高校,在选择教职时,通常会让博士先从师资博士后做起,在至少两个聘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论文和课题等教学科研考核,决定是否续聘。去年,中国高校发生不止一起与“非升即走”人事制度相关的极端事件。总之,学术呈现出一种高度体制化、高度专业化、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正像韦伯所说的,以学术为物质职业,相当艰辛,性价比不高,类似于一场冒险。而以学术作为精神职业,其不可为与可为,在韦伯的演讲中,我们可以找到参照的依据。那么,重温经典,现实依然是未决的难题吗?也许,我们可以从探寻韦伯以如此冷酷方式对待听众的真正用意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知道,韦伯在当时的德国是一个极具盛名的思想家,他本人也具有一个凌厉演说家的特质。而且,志业演讲是韦伯生命的最后两三年内所为,可以说是毕生思想之集成。历史学家鲍姆加腾评价道:“演讲者长期以来涵泳斟酌的思考,以爆炸性的力量当场成篇。”韦伯完全有能力发表类似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或肯尼迪《我们选择登月》等振奋人心、荡气回肠的演讲,为何却选择一种刻意回避听众期待、抑制听众情绪的方式呢?

这与演讲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其个人精神气质有关。1913年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次年便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争对应的是德国思想界也陷入极度混乱,各种相对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潮流纷争不休。年青人被战争和各种纷乱的思想拖入极度迷惘和混乱中。与一些借课堂鼓吹个人的政治见解,蛊惑、迷误和腐蚀青年的“假先知”不同,韦伯认为学者遵循最高的伦理是“智性诚实”,所以,他的真实意图是要让青年们在一个思想迷乱的时代,了解真相,保持清醒。

对正处于焦虑中的博士生来说,首先要了解真相。如尼采所说“一个人能承受多少真相,是其精神强度的检验。” 也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个人可以做出选择,可以选择从商,可以选择从政,可以选择以学术谋生,可以选择以学术为志业……而任何一条路都不好走。“一旦你们认定这个实践立场,你们就是取这个神来服侍,同时也得罪了其他的神。”做何种选择意味着认定何种实践立场,服侍哪个神。所以,选择攻读博士,过学术生涯,不能随心所欲、意气用事,不能自我沉湎、怨天尤人,而应审慎抉择、踏实行动,并承担选择的所有后果!

最后,以韦伯演讲结束时引用以赛亚预言的一段记述作为本文的结束:

“守望的啊!黑夜还有多久才过去呢?守望的啊!黑夜还有多久才过去呢?”

守望的人回答:“黎明来到了,可是黑夜却还没有过去!你们如果再想问些什么,回头再来吧。”

本文参考文献: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刘擎: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志业》解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0789238/

(0)

相关推荐

  • 自我实现之为责任:读韦伯《学术与政治》

    自我实现之为责任 --读韦伯<学术与政治> 在韦伯的<学术与政治>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张力的韦伯.我一直觉得,<学术与政治>才是韦伯的精神地图.韦伯的生活 ...

  •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文:刘擎  编:木叶 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就是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韦伯在慕尼黑的施泰尼克书店的报告厅,主要针对的是慕尼黑的青年学生,做了<以学术为志业>的主题演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是100年前的知识“带货”王

    对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独为共同.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四.有计划的运动. --蔡元培 1916年,蔡元培再次踏进北大校门 一场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的 学思风暴将拉开帷幕 一扫 ...

  • 深刻!涨学问的演讲!

    侮辱性极强的一次受骗经历/红色高棉的乌托邦世界/做芯片,不比上帝造物容易/赞赏小编(感谢支持!)

  • 陈嘉映:以学术为志业 | 西东合集

    一 学术工作主要是解读文本.为了强调,可以说,学术工作主要是依靠某种技术来解读文本,不过,按照我对"解读"和"文本"的理解,"依靠某种技术" ...

  • “学术作为志业”,还有谁相信?

    一个中国青年跑到南美,进入一场秘鲁的总统大选.他看到了什么?跟远在中国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在准备出版单读新书 010 时,编辑部陷入了沉思. 这是一部秘鲁游记?一份学术笔记?还是一本个人随笔? 随后的 ...

  • 在韦伯墓前读《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作者十年前刚上大学时阅读了<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一文,当时只是懵懵懂懂,今年4月20日作者在瞻仰韦伯墓时重读该文时才更清晰地了解到韦伯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深意:学术能做的就是让人清明,但不能 ...

  • 九数解读:如何找到人生志业?

    文/张小桃Grace 微信:271237148 放暑假两周了,我一直忙并快乐着. 每天国内时间的早晚8:00-10:00,我都在忙着给大家做九数解读. 非常感恩的是,每一场解读结束后,我几乎都收到额外 ...

  • 【Grace成长故事】我是如何找到人生志业?

    文/张小桃Grace 微信:271237148 01 学生时代的煎熬 小时侯,我得到赞美最多的就是作文. 因此,我很早就梦想当作家. 中学时代,我的文科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我的高中重理轻文,于是我波逐 ...

  • 【直击】2018数博会农村电商大咖篇:张志刚等演讲要点

    导读 2018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 ( 以下简称电商峰会)"5月25日在贵阳正式拉开序幕.会议邀请了包括: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专家姚广辉.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党委书记姚 ...

  • 我科张蕾蕾医生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做冲击波专题演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2018年8月09日至11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

  • 《我》一一蔡志忠的演讲

    《我》一一蔡志忠的演讲

  • 蔡志忠上海演讲:我一生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

    蔡志忠上海演讲:我一生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