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西魏-285窟【1】西壁龛:精彩丰富大型窟,诸天密集
一、敦煌285窟概述
敦煌石窟第285窟,是西魏乃至北朝时期最为经典的大型窟,为覆斗顶形,内容极丰富、精彩。本文以高清大图,详细介绍西壁龛所绘诸神、主副龛里的彩塑与壁画。
西壁(主龛与左右两小龛)【复制窟】
西壁【复制窟】
285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北壁榜题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
西魏-285窟-立体剖面图
【左边壁面是东壁(有窟门),右边壁面是北壁(南北壁各有四个小禅龛),西壁有塑像,上面是窟顶四坡】【此图转载自: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第285窟,是一个令很多人感到十分震撼的窟。
首先,引用两段网友的参观心得(摘录自:《敦煌莫高窟285窟浅赏》):
“走进莫高窟285窟,仅仅用震撼是不能形容的,举目四望,满窟满壁,密密壁画,不留一点空隙。称其大窟不为过。”
“大窟”之大,不仅在空间,而且在“容量”。西域的菩萨与中原南朝的菩萨,佛教的飞天和道教的飞仙,印度的诸天与中国的神灵,共聚一窟,济济一堂,相安无事。”
285窟为覆斗顶形窟,窟顶中心是华盖式藻井。窟顶四坡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绕窟顶边沿一周,共绘有36位坐禅僧(身形很小),在山林间结草庐,入禅定,山林中有飞禽走兽活动其间。
【下几篇会详细介绍窟顶四坡、与36位坐禅僧】
西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有一位坐禅僧塑像,穿水田袈裟,戴风帽,安详清秀。
西龛外壁面上部,画有诸天外道,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有四大天王、婆薮仙等。
佛背光为多重光环的火焰纹。涂色技法采用同色深浅叠晕,以及套联法【注释】。
下图:佛像身光外环层的火焰纹,其涂色就采用了连续套联法。
莲花化生伎乐童子,均头梳双髻,只有上半身,下半身为莲花,莲瓣下垂,犹如裙子;有的正立、有的倒立,随花俯仰。
正中央的童子,双手合十,左右各有三位童子演奏乐器、二童子双手合十。乐器包括:琵琶、竖笛、腰鼓、排箫、横笛等。描绘极精致,色彩保存完好,十分鲜艳。
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1左边第3位特写(拍击腰鼓)
虽然倒立,不减虔诚——看到这位合十礼佛的莲花化生童子,想起这句话“随势俯仰、不拘一格”
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1左边第5位特写(弹奏琵琶)
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第3位特写(吹奏排箫)
四、飞天
西壁-龛楣下面,飞天2
五、供养菩萨
飞天下面的供养菩萨。
第1组供养菩萨(画面右侧):
西壁南侧上部与窟顶连接处,绘有一个白色圆轮和六个白色椭圆形轮,内绘日天及其眷属。位于西壁最南端的(即图里左上角)是乘坐马车的日天,四马分别向两端奔驰;其下有三凤车,车上两力士,一人双手托举,一人执人面盾。
三龛之间的壁面,绘有护法诸天、供养菩萨、四大天王等。中央大龛与南侧小龛之间的壁面,绘有三面的梵天形象、三眼的帝释天形象,龛壁最外侧壁,画有一外道婆薮仙。
西壁南侧-上方日天、诸星
西壁除了一佛及二禅僧三龛之外,还绘制了日天、月天、诸星、供养菩萨及那罗延天、鸠摩罗天、摩醯首罗天、毗那夜迦、四大天王等护法神。位于最上方的日月诸星,在蔚蓝色的背景下,分南北两队一字排开(上图是南壁的一队)。
下图:位于西壁最南端白色圆轮内、乘坐马车的是——日天(即下图里左上角这位),日天有头光,着高髻,双手合十,端坐于一驷马二轮厢车中。驷马两两相背,分牵车厢两端,反向则驰。
西壁南侧-凤车武士、上面的日天
西壁南侧-日天、凤车【临摹线描】
西壁南侧-日天
西壁龛北侧上部,绘有月天及其眷属。月天画面已严重残毁,
西壁最北端的(即下图右上角)是乘坐天鹅车的月天,月天画面已严重残毁;下有三狮战车,车上两力士,一人作托举状,一人执盾向前。
三龛之间的壁面,绘有护法诸天、供养菩萨、四大天王等。中央大龛与北侧小龛之间的壁面,绘有摩醯首罗天,三头、六臂,半侧身骑坐于白牛背上。其下绘有骑孔雀的鸠摩罗天,和象鼻人身的毗那夜迦神。下方绘有手执矛枪、身着铠甲的四大天王。
这两位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天王戴冠,穿着箭袖,胸前有铁制裲裆;铠甲上似有凹凸乳钉,极有质感;颈部、腕部的配饰以及镶金衣边,均金光闪闪。赤脚,各持兵器立于莲花上(似乎是戟或长矛)。
西壁龛中央大龛与北侧小龛之间的壁面,绘有摩醯首罗天,三头、六臂,半侧身骑坐于牛背上。其下绘骑孔雀(或青鸟)的鸠摩罗天,和象鼻人身的毗那夜迦神。下方是四大天王之二,手执矛枪、身着铠甲。
西壁北侧龛楣之间,绘有五尊护法神。
最上排是摩醯首罗天,其原型为印度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湿婆是兼有创造与毁灭两种特性的宇宙大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图中摩醯首罗天骑青牛,三面六臂,手托日月【见下图】。
第二排是鸠摩罗天(下图左一)和毗那夜迦(下图右一),分别是摩醯首罗天的次子与长子。
鸠摩罗天(下图左一)也称鸠摩罗伽、大自在天,是佛教护法诸天之一,据佛经说他住在色界之顶。形象是:头顶留三片孩提式发型(因鸠摩罗有童子之意),裸上身,著裙,四臂,胸前一手捧一白色小鸟,另外三手,一持戟,一举莲苞,一拿葡萄;坐着一只青鸟,鸟头向上。
毗那夜迦(下图右一)相传为湿婆和雪山女神所生之子,名为伽涅沙。后成为佛教密教的护法神之一。《大日经疏》中称此神为障碍之神,凡事遇到他都会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进行。形象是:人身象头,有牙如象牙状翘出口外,鼻软且长,一手托钵至屈伸的长鼻头处,一手持象牙,颈有饰物,身体肉色,上身袒裸;下身着大裙,裙褶流畅,肩有披巾环绕;游戏坐状。
北方多闻天王一只手托宝塔,另一只手高举持矛;西方广目天王也持矛拄地。(将下图放大后,能看到天王铠甲上的细节,仿佛有凹凸立体效果)
十、西壁南侧小龛龛楣,绘有四叶忍冬火焰纹
设计巧妙,以四片忍冬叶为一个小单元:四叶四色,间隔排列(前一个是:白/蓝、朱/黑,下一个就是蓝/白、黑/朱),图案规整,又富于变化:一个四叶小单元里,中间两叶,合并成一个心形或倒心形;外边两叶,叶片相背,向外分开,又通过叶柄相连,围成一个小单元。
图中为一静坐的青年禅僧形象,双手作禅定状,身穿水田袈裟,色彩明快,裹头缠身,头微微下俯,双目凝视空茫,双唇轻合,静神沉思。底色为土红色,头光为红色和白色火焰纹组成的圆形,后有装饰着小花的白色三角靠背,三者将禅僧坐禅时的宁静衬托得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