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点评 | 第12期:立意不对 南辕北辙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上期《实务点评 | 第11期:标题毁了你的消息?短短两行字到底怎么写好》发出后,后台收到78位同学的作业,但由于微信版面限制,不能一一刊登,我们随机抽取了5篇作业进行点评。
作业点评格式说明:
每篇作业打分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80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
绿色字体代表亮点,红色字体代表欠缺点,括号内为具体点评内容。
错字别字病句每处扣1分,但每篇扣分总计不得超过5分。
标题缺失或不当,视情况扣2-5分。
论据不当不充分,视情况扣5-10分。
主题不当不贴合,视情况扣5-10分。
语言不顺不鲜活,视情况扣5-10分。
结构不足不严谨,视情况扣5-10分。
格式不对不完整,视情况扣5-10分。
其它情况,具体见文中分析。
13期实务集训作业题目,请翻至本篇推送最下方查看。
【这个表述有语病,舆论不能发声,改为:网络发声需要理性支撑】
8月21日,一段“女乘客在 G334 次列车上遇座霸”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热传。这名男子瞬间“走红”,网络舆论群起而攻之,对“霸座男”一片谩骂。“霸座男”的个人信息,如私人聊天记录、户籍地、职业、学历、毕业院校等信息全部被网友公开。
24 日,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法对孙某做出,事件由此进入网络舆论平息期,网民的舆论开始转向理性。【到这里你才刚刚介绍完整个事件,就显得很累赘,挤占了你论述的空间,可以更加简洁地概论一下新闻由头】诚然,本次事件中,网友的舆论谴责给当事人造成了社会压力,面对舆论攻势,“霸座男”很快发布道歉视频。【前面的转折没有到位铺垫的没有到位,改为:诚然,本次事件中,网友的舆论谴责给当事人造成了社会压力,取得了一个貌似圆满的结果:面对舆论攻势“霸座男”很快发布道歉视频。】但是,更应该反思的是部分网友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的过激行为。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理性发声,才能“剑指锋芒”。【最后这句话写的不错】
现代社会,网络大大降低了公众的参与门槛,网民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观点,拥有充分的言论自由。通过舆论,公众反映自己的利益,表达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看法。不可否认的是,当网络舆论的力量不断强大时,可以造成普遍的社会压力,从而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时甚至在事件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曾轰动一时的“于欢案”,正是在社会各界舆论的推动下,于欢最终被改判五年,体现了法律人情味,这是一场舆论的胜利。【这个案例举的不错,有案例的支撑论述也会更加有力】
但是这种言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群体意见的自发状态,不可避免地带有情绪化、非理性的成分。正是由于网络门槛低,使得网络意见的发布者良莠不齐,这也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过激行为大开方便之门【换成埋下隐患吧】。事实上,不仅仅是理性网络舆论在事件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也是事件恶性发展的“导火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我们看过经历过的也很多。今年1月成都“摔狗案”中,狗主人在和捡狗者聊天记录发布网上后,许多网友开始人肉搜索捡狗者,最终狗被摔死,这其中少不了网友们过激行为的原因,甚至事发后有人直接送花圈到捡狗者家中。【措辞要注意,不要完全地归罪于网友】
只有网络舆论理性地发声,才能使舆论推动事件朝有利的一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首先需要网络舆论的主体——网民,提高个人媒介素养,网络言论自由是权利,但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仅仅依靠网民的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网络单位的他律,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网络言行进行追究。双管齐下,才能让网络舆论“剑指锋芒”。
【感觉结尾有点突兀,最好能够再点一下主题,呼吁一下开头,结构上会更加完整。】
实务点评:
1、标题的措辞可以再斟酌一下;
2、新闻由头还是太长,反映出来你的概括能力不足;
3、评论的结构写的还是不错的,这点还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一些细节上觉得读起来不是很通顺
综合打分:90分
【这个标题不能说你错,但是感觉好像太普适性了,说的太简洁,反而失去了针对性,可以适当地多说一点,字数可以多一点】
近日,“高铁霸座男”因其故意在高铁上霸占一女乘客的座位而受到网络舆论的猛烈攻击。【感恩,终于改到一个同学知道新闻由头怎么写了】“霸座男”的相关信息被舆论无情揭露,舆论在道德上给予其强烈谴责。但这样的谴责也需把握分寸,道德谴责也要适度。【这两个分句不是一个意思, 老师会希望在第一段看到很文采的表述,所以你表述上可以更加文学化一点。】
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两杆秤,而道德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起辅助作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法律绝不姑息,给予惩罚理所应当。对于没有违法但却有违社会道德的事件,社会舆论往往通过过度道德谴责【这个表述一下子把所有的社会舆论包括进去了,改为“有时候”,表述不要太对绝对】向其施加强大的社会压力,来给予惩罚,这未免有点超越它本身所执行的辅助作用。
道德谴责常常处于非理性。【道德谴责和网络暴力是两个东西,我觉得你的论述主题应该是网络暴力而非道德谴责】由于人们会对同一事件采取同一态度,这就导致了同一声音的壮大。所以道德谴责可能言语过激,行为极端,如进行人肉搜索揭露被谴责者的个人相关信息,甚至对与其相关的社会信息也给予批判,不仅对个人造成精神压力和恐惧,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正如“昆山龙哥砍人反被杀事件”所引起的舆论风潮,社会舆论纷纷谴责刘海龙的纹身、宝马车、甚至黑帮身份,揭露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其标签化,造成舆论一边倒的倾向。这时的道德谴责是理性的吗?当然不是。而且刘海龙在此次事件中失去了生命,可以说已经受到了最严重的惩罚。就道德层面来说,社会舆论也理应多点宽容,让逝者安详。【你举的这个例子其实不是特别合适,完全有更加好的啊,比如女医生自杀事件】
社会不良行为时有发生,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规范社会行为实为明智之举。但要注意的是,在规范过程中,法律要发挥其强制功能,道德要发挥其感化功能,切忌让道德“越权”,而在某种程度上执行强制功能。公众应理性对待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发生,适度对其进行道德谴责,使涉事人员受到道德的感化而规范自身行为,这才是道德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公众在对不良行为进行道德谴责时要坚持适度原则。过犹不及,过度的道德谴责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是发泄大众情绪罢了。适度的道德谴责则会更好的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你前面说了半天所有的道德谴责都不好,后面又说适度的道德谴责是好的,显得很矛盾】
实务点评:
1、感觉你的破题就存在问题,道德谴责不是都是坏的,只有演变为网络暴力的道德谴责才是有问题的,你的论述没有点清楚这一点,就显得很自相矛盾;
2、文章整个立意导致你论述上时常有过分绝对的话,显得很不理性客观,给人印象不好。
3、举的例子最好能完全符合论述,不要举有争议性的例子。
综合打分:70分
【这个标题虽然观点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措辞上显得有点口语化了,可以更加精准和文学化一点,比如:“惩治“霸座男”不能仅仅依靠网络暴力”等等,会更有气势】
2018年8月21日,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座霸”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热传。据悉,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坐在本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沟通,态度傲慢,丑态百出。视频一经传播,高铁“霸座男”迅速“走红”,网络舆论群起而攻之,在为女乘客打抱不平之余,还迅速“人肉”了这位“霸座男”,其信息全部被网友公开。【一个由头写了将近150字,字数过多,显得头重脚轻】其实,我们冷静想想,“霸座男”虽然行为恶劣,态度蛮横,素质欠缺,但并未干出了伤天害理、杀人放火的天理不容的恶事,虽可恶、可鄙、可耻,但还未到把他私人信息完全曝光在网络这一大环境下,受全世界的口诛笔伐!【病句,话没说完,改为“但还未到需要接受私人信息完全曝光在网络这一大环境下,受全世界的口诛笔伐这一严重惩罚”】
【前面转接的太生硬了,加上一句“网络暴力容易滑向滥用”。】随着网络日益普遍化的是网络暴力的泛滥,网络暴力越来越失控,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没有违背过一点点“公共道德”呢?比如插队,比如搭地铁?但在评论别人的时候,却把自己十全十美的圣人,以“宽以待人,严于律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的失德行为最为可恶。我们应警惕自己成为网络暴力的行凶者,【前面加一句,现实的“霸”诚然可怕,】匿名的“霸”更可怕!
网民的积极参与网上话题是把“双刃剑”。正是由于网民的参与式报道事件,这一事情才会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报道”愈演愈烈,最后演变成了“曝光”,私人聊天记录、户籍地、职业、学历、毕业院校等信息全部被曝光。这就不光是对他本人的惩罚了,连带他的家人可能都要被指指点点,抬不起头来。这样的惩罚仿佛是软性的古代“族刑”法,网络则成了大刀长鞭,直戳人心窝,却比大刀长鞭更折磨人!
舆论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很难把握度,也未必每一个低素质的人都会得到曝光,唯有举起法律的武器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这句写的不错,很有气势,转接的很好】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列车组“惩治无能”仅用口头劝说的方式调解,无疑是“霸座男”霸座行为得逞的“帮凶”。【“帮凶”太言过其实】倘若此次事件,乘警直接搬出法律明确告诫他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也就不会有“人肉搜索”这档子事了。
【少主语“我们”】对于不文明的行为可以谴责,但不能用曝光个人重要信息这一“重刑”惩罚。于情于法,要事事分明,“霸座男”若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处罚理所应当,但是道德上的谴责也要适度,人格权不该因不良行为而被无底线剥夺。
【最后升华的不错】
实务点评
1.标题措辞一定要精准,新闻评论标题不仅仅要讲究观点鲜明,也要讲究有气势表述得体,建议你看看优秀新闻评论,多加学习。
2.立意很好,没有就事论事,谈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思想性很强。
3.表述可以再精准一点,但是结构很清晰。
综合打分:80分
【这个标题不太像是新闻评论的标题,感觉像是一个深度报道的评论一样。只是说出了现象,看不出观点,让人想要追问,所以呢?可以改为:“网络舆论为何屡屡走在体制监管之前“”等,会更有新闻评论的感觉】
近期,一段关于高铁“霸座男”的视频登上热搜。据悉,该男子坐在了原本属于某女乘客的位置上并拒不让座,态度傲慢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故意耍赖,丑态百出。该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热议,网络上对男子的讨伐此起彼伏,最后,男子发视频道歉,有关部门对该男子罚款200元并纳入铁路征信体制。【为什么大家的由头都写的这么长】【少主语】在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应注意,此次事件依旧是先起于网络舆论,有关部门再次成为“后起之秀”。【后起之秀是褒义词,你把它贬用了,就算你打了双引号还是不合适】
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事件得以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引起关注,也兴起了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诚然,两个舆论场的形成可以促进政府和普通民众间的互动,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但最近很多热点事件都有一个“俗套”【贬义词,换成常见、套路等等词语会更好】的桥段,网络发布—引起舆论—舆论扩大—有关部门出面解决。有关部门和民众之间互相监督本是好事,如今却本末倒置,有关部门事事“躲在”舆论背后,迟迟不愿发声,不禁让我们反思社会监管机制是否已经健全。
近些年,有关部门在舆论之后再出台相关措施的事件屡见不鲜。从“红黄蓝事件”后决定加大对各类幼儿园全员的培训力度,到“长生疫苗事件”后开始对全国疫苗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几个例子举的很好,罗列出来使得论述很有气势】再到此次“高铁座霸事件”后的处罚机制,有关部门总是后知后觉,甚至“事件发布在网上远比投诉报警有用的多”的言论正在在民众中扩散开来,有关部门公信力下降,民众和有关部门的冲突也在这种“后知后觉”中不断扩大。
诚然,我国监管机制已经在不断完善:地方银行公司治理的联动监管机制;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都证明了我国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加强。【这句话和论述本身没有关系,显得罗列地很多余】但在偌大的市场环境中,监管机制依然存在许多漏洞,这些热点事件的背后无疑为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要痛定思痛,拔本塞源,进一步加强完善监管机制,舆论应该对监管机制起到修饰润化作用,而非是现在的主导地位,亡羊补牢远非良策。
民意与制度相辅相成,在网络舆论无限发达的今天,民众固然可以通过网络寻求帮助,但健全的监管机制依旧是社会主导,依旧是民众最坚实可靠的力量。【少主语,执法部门需要】拒绝“后知后觉”,“一骑绝尘”永远是根本之道。【这两个成语用的太生硬了】
实务点评:
1、标题的问题比较严重,消息、评论、深度报道这些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标题各有什么特点,希望你可以复习一下;
2、文章太喜欢用成语了,适当的成语化用是可以加分的,但是用的很生硬就会很影响阅读,还不如扎扎实实把观点说好;
3、正文整体内容逻辑和框架不错;
综合打分:75分
【你要注意网络暴力这个东西实际上在主流上还是一个负面消极的事物,千万不要这样直接对其表示赞同肯定乃至赞美,这个是立意问题,一旦有误就扣分很多,可以改成“舆论监管”】
8月21日,在济南开往北京西的高铁上,一名先男子坐到了另一名女乘客的位置上,女乘客上车后提醒该男子归还座位却遭到拒绝,并且拒绝和程序员沟通,这一段“耍无赖”的过程被女乘客拍下来发到网上,很快,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网络舆论也纷纷指向该男子,并称其为“霸座男”,这名男子的个人信息也被网友“人肉”了出来,面对如此大的舆论攻势,该男子于次日发布道歉视频,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一个由头写了将近200字,字数过多,显得头重脚轻】
尽管有人认为,虽然这名男子违反了规则,但不文明行为只需道德谴责便可,“人肉搜索”这种网络暴力的行为则过于偏激。可是道德谴责所能约束的,是本身就有文明意识和道德意识的人,对于无视规则的人而言,道德谴责远不及“网络暴力”有效。【立意有点偏激】
规则需要人的遵守,但是无视规则者得到好处的事情却时有发生。在这场闹剧中,“霸座男”最终并没有让座,反而是被占座的女子去了商务车厢以作补偿。“霸座男”事件还未完全降温,前几天又在济宁段的火车上出现了“霸座女”,一位买了站票的女乘客霸占了另一位乘客的卧铺,乘务员劝说无果,最终结果是耍无赖的乘客躺在卧铺,而遵守规则花钱买了卧铺票的那位乘客在过道中站了两个小时。
公法无效则私刑必现。【其实这个观点其实就很好,从解释网络暴力的由来到呼吁以公法来解决私刑的存在,立意上会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无论是这次的“霸座男”,还是前几天的“霸座女”,乘务员所采取的措施都只是劝说,即便是乘警来,也没有用强硬措施带离违反规则者,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管理办法更是加深了社会对于“耍无赖就能得到好处且免于受罚”的负面印象。
反观国外对于这种“耍无赖”现象的应对则解气的多。前段时间,在温哥华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一对中国年轻人霸占乘务员座位,受到乘务人员制止时声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机长当即在纽约迫降并叫了救护车,这对年轻人见此情景拒绝上救护车,被警察强制抬上担架,并且由他们自己承担所有费用。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能够有效解决这种无赖行为,网络暴力自然不会发生。
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提倡“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当我国的法治走到前列之时,也不能让德治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道德谴责上,只有为自己的无赖行为付出代价,才能真正对那些“不违法你能奈我何”的无赖者予以警示。
实务点评:
1.其实看你的最后的总结,总体观点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你的标题过于偏激了,显得这个立意是错误的。新闻评论一定要注意立意符合主流审美,不然就好像你往目的地反方向出发,事半功倍;
2.语言表述上可以再注意一点,但结构还是很清晰。
综合打分:70分
这次新闻评论的作业,是针对最近的新闻热点,特意推出的。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而且事件本身虽然不复杂,但是讨论的角度很多。
各位同学既可以从“霸座男”本身行为的错误来谈社会公德问题,也可以从网友对于“霸座男”的网络申讨上看网络暴力问题,也可以从执法人员角度来看执法的疏漏。从论述难度上来说属于各位同学都可以有话可说的题目。
但是这次作业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学姐认为还是老问题不少,新问题也有,其实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意问题:
立意问题在前几次评论的训练中还没有暴露出来。这次却显得很明显。5篇作业中有为网络暴力歌功颂德的属于和大众观点相悖的立意问题。也有认为所有的道德谴责都不合理的过分绝对。这是评论立意常常出现的两个谬误。
立意一直是评论写作的基础。没有立意,评论只会事半功倍,乃至背道而驰。所有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谨慎地选择立意的角度,千万不要因为低级错误丢分。
下面就附上一篇范文为大家作为参考
【这个标题直截了当、表述有力】
8月21日,一段高铁上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的男子占了一位女士的座位,并拒绝起身,对乘务员和乘警的规劝也以“站不起来”为由拒绝。该男子被网友戏称为“霸座男”。事后,他的个人信息被网友们人肉搜索出来。感受到舆论的压力后,该男子向广大网友表示歉意。【新闻由头简单交代】在这起事件中,网友们的道德谴责和人肉搜索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德、秩序的作用,但长久来看,完善规则和严格按规则办事才是维护社会公德的根本之道。【第一段就直接了当地点出了观点】
规则之力首在完备【用小标题的形式,凸显论述的结构,和下面几段构成排比】,这里说的完备不仅包括对各种情况和行为的具体规定的囊括,还包括保证规则得以遵守的惩罚性措施的制定。火车占座无疑是一种破坏乘车秩序的行为,对此,现行的乘车规则是否有规定?违反规定时是否有相应的处置措施?在该男子以“站不起来“为由拒绝让座时,现行规则是否有相应的处置方案?这都是应当继续完善的问题。【几个追问显得很有力,而且逻辑严密】
规则之力重在执行,此次事件中,乘务员和乘警对占座乘客的占座行为缺乏有力的处置措施,在该男子拒绝遵守规则时,列车乘务人员“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并未挺身而出维护公平。就本次事件来说,执法人员的角色缺位也是导致网友们转而采用人肉搜索的原因之一。
规则之力次在遵守,“霸座男“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道德谴责。但网友们的人肉搜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公民的隐私受法律保护,该男子虽然破坏了公共秩序,但仍然是合法公民,其隐私理应得到保护。网友们的愤懑之情可以理解,其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完备的规则约束和社会成员对规则的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这需要相关部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结合过往治理经验,不断完善各项规定,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规可依;另外,执法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切实按规矩办事,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制止,不能做“老好人“;最后,社会公众也应熟知规则,遵守规则,在规则范围内行事,切不可凭着一时义愤或打着正义的旗号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我劝你善良“不必用网络暴力,规则亦可做到。
【最后结尾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升华文章,再次点题】
第13期实务作业:
将以下材料,改写成300字消息(30分):【2013年武汉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
作业请于9月25日(下周二)晚24:00前发至邮箱:dianping@muduoedu.com。
solo学长将会从中精选出5篇作业,在周四的「实务集训」微信上公布,且附上详细评阅,大家可对照自己所写作业,学习优点,查找不足,共同进步。
赶快发来作业吧!
查看往期「实务集训」,可后台回复关键词“实务”或“实务集训”获取全部文章链接。
【实务材料】:
将以下材料,改写成300字消息(30分):【2013年武汉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
“现在房子太贵了,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买了房子把钱都花光了,还向银行借了很多钱,都没有钱给孩子买玩具了。”昨天在十八大新闻中心,11岁的小学生记者张佳鹤对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他想请教部长伯伯怎样能让房价降一点?
昨天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邀请4位部级官员向中外记者介绍住房、环保、社保、医改等民生领域的情况。现场500多名中外记者踊跃举手,争取提问机会。部长们退场时,屡屡举手而未被点到的中国少年报小学生记者张佳鹤追了上去:“我想采访住建部部长!”十八大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停下脚步,弯下腰,对小佳鹤说:“稍等一下,我让工作人员接你进去。”
在众多大记者们羡慕的目光中,张佳鹤被接进一侧的小采访室,单独采访姜伟新。
姜伟新给小佳鹤的回答是: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希望你们小朋友好好学习,房价的问题将来会解决的。
事实上,从十八大开幕起,来自北京汇文一小的张佳鹤就和其他两名小记者开始了全程报道。他们是所有参会记者中仅有的3名中小学生记者,胸前挂着正规的大会采访证,成为会场上一道特别风景。
来自北京海淀六一中学的高二学生张尊、北京和平里第九小学的孙露源,也一直忙着听会和采访。一向喜欢读于丹书的张尊是《中国中学生报》学生记者,最兴奋的是能采访到于老师;孙露源是中国少年报小学生记者,不仅逮到了焦刘洋,还特别关心有关食品安全的话题。
“最兴奋的一次采访,是在开幕式那天逮到了奥运冠军焦刘洋。”11岁的孙露源告诉记者,“那天我守在人民大会堂外,看能不能碰运气拦到代表采访。没想到我这个最小的记者,恰好逮到最小的代表焦刘洋。”
9日,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孙露源坐到了记者席第一排。“提问时,我急得站了起来,还挤到了摄影师前面。”孙露源说:“因为我来之前,就跟班上的同学征集过问题,我一定要为他们带回答案。”如愿以偿,孙露源得到了提问机会:“我们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能让我们的午餐吃得安全放心呢?另外,我也爱吃零食,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食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接过话筒,回答了她的问题。
2019【实务集训】精华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