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张鲁一版嬴政出bug了吗?与历史中嬴政的区别
《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尾篇,观众的口碑褒贬不一,争议还是很大的。最主要的争议点就是嬴政的扮演者张鲁一,有的观众认为他演绎出了最正常的嬴政,一本正经的严肃模样俨然一副帝王之相。也有观众认为张鲁一压根不适合演嬴政,比起大秦系列的前面几位前辈他要差远了,看着柔柔弱弱的,很难强行撑起帝王之气。
如果说我们想要知道张鲁一有没有演好嬴政,我们少不了认识历史上最真实的嬴政是一副什么样子的?嬴政千古一帝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经历过历史长河这么多年的洗礼,对他的评价还是没办法统一口径。有人说他残暴昏庸,是个“烧书大户”,动不动就来个“焚书坑儒”。
但是他一代圣君的地位却没人质疑,他擅长听取别人的纳谏,燕国的太子丹派出荆轲来刺杀秦王,嬴政险些丧命,但是在他灭了燕国之后,却没有对燕国的王公大臣伺机报复。在他统一六国之后,也没有什么屠城的行动。这一点说明他的心胸宽广,怀的是天下,怀的是列国,而不是秦国一个国家。
那么观众心中真正演好“嬴政”角色的,有一个前辈——富大龙。论演员的外形条件,富大龙是最不合适的,他脸有婴儿肥,像是娃娃脸,并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严肃帝王相。
而且身高略低,没有八尺之风。但是那又如何呢?他做不到“形似”却做到了“神似”,他脸上嬉笑打闹,心里却什么都明白,说一句话,前半句还是正常的,后半句就让人不寒而栗了。所谓“翻脸和翻书”一样大概就是如此了。
毛主席这样评价过嬴政:“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作为古今第一人,他的命运算得上坎坷的不得了,小小年纪就被抛弃在赵国当人质,按理说,这样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心机相对会深沉一些,做事也不会很冲动,会懂得察言观色、三思而后行。
但是张鲁一扮演的嬴政却有一股傻气,在大殿上,他看见伶人假借演戏来辱骂赵姬的时候,他拔出秦王剑就上前杀了伶人。之后也不做辩解,坐等被侍卫带走软禁。这看着哪里像嬴政了?简直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以为得了秦王剑就了不起了,想杀谁就杀谁了?别说是他爸还在帝王之位上,就算不在了,也还有秦国的律法,要知道商鞅变法,一视同仁,可不是吹的。
按理说,嬴政作为帝王,该有的隐忍他应该都懂,可是当他得知自己要被父亲封为太子的时候,狂喜的奔向母后赵姬的寝宫,虽然命令所有仆从下去,但是他这喜悦的表情写在脸上,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当太子了?真的不知道是剧情有问题还是张鲁一的演绎有问题,总之,很难看出一个嬴政的样子来。
这还不是最狗血的,最狗血的是有一个桥段,张鲁一跪在地上问吕不韦,自己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如果是就愿意跟着他浪迹天涯。不得不说,这剧确实有一点篡改历史的意思,虽然嬴政的身世之谜至今都未曾揭开,但是和自己的臣子说这样的话,显示出自己像个女子一样柔弱需要保护还是自己愿意承认自己不是赢氏?
剧情到了44集嬴政还没有亲政,虽然剧集长,有78集,但是也不至于这么折腾吧,后边是打算3集灭掉一个国家?剧情的拖拉冗长,让整部剧不再以嬴政的“宏图霸业”作为主题,而是更偏重他后宫和家族宗室的故事,讲一些争权夺位和后宫女人的是非。
反正,我认为张鲁一版的嬴政“心怀天下”只是一句口号罢了,从第一集就开始喊,到后期也没怎么展现,相反,笔墨都重点在刻画嬴政怎么爱上了一个叫芈华的女人,这种霸总爱上灰姑娘的故事,真的很降低档次。也许导演是想从另外的角度来向观众展现嬴政,比如对待爱情的态度或者对待亲情的态度,但是就是因为想要表达的太多了,导致最后那个点都没讲透,全部是在走马观花、一笔带过而已。
虽然张鲁一演嬴政演得不好,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张鲁一本人的问题,客观来说,是导演选角有问题。对比之下,张艺谋就是一个选角非常准确的人,他在拍摄《妖猫传》的时候,选择了张鲁一来演唐明皇,爱江山不爱美人的样子特别适合他,眼里有痴狂有柔性,也有男儿的风情。还有在《他来了,请闭眼》中,张鲁一饰演了一个变态杀人狂魔,眼神中的迷离、满足也是到了极致。
其实一个演员,并不是能够演绎所有的角色的,而是需要能够在精神上契合角色,就可以演绎。比如富大龙的狠辣隐藏在嬉笑中,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代帝王,心计算计俨然于心。而张鲁一也许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很深层次的了解,并没有真正走进这个角色,他只是在强行演绎一个帝王,而不是演一个嬴政,一个有血有肉,胸怀六国的嬴政。
张鲁一演绎的嬴政是喜欢自由的少年,是展翅翱翔的雄鹰。但是嬴政他不是,他不爱自由,他爱的是权利和地位,包括名声。他爱的是独一无二的位置,是一个近乎于“神”的位置。既然要做万世受人敬仰的神,那就不能做天空翱翔的雁,就得端着那顶沉重的帽子稳稳地坐着,压抑自己的脾气,隐藏自己的心计,从此,做个“假人”,做个人前的“皇”,而不是嬴政本身。
嬴政有三个父亲,《大秦赋》中三个人也都有登场。第一个是生父异人,也就是后来改名的子楚。嬴政与他不太亲近,这一点在剧中很明显能够看出来,因为小时候别离的时间太长,加上被抛弃的伤痛,让嬴政很难跨过心里这道坎,真正和生父去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他们的父子关系更像是臣子和皇帝的关系,没有私,只有公。当然这是在嬴政心中的样子,其实异人本身对他的期望很高,对他的愧疚也很多。
第二个是仲父吕不韦,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从少年的嬴政就可以看出来,他非常认同吕不韦的治国理念,包括还可以赞同“他当初劝导异人抛妻弃子”的策略,说明嬴政和吕不韦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的君臣。而吕不韦辅佐嬴政一路走来,他对其是感恩的,甚至感情超越了生父,所以在赵姬被华阳控制命悬一线的时候,他逃出宫第一个就找吕不韦,因为心里非常的信任他。
但是后来感情的变化,是因为华阳散播了“吕不韦和赵姬的私情”导致嬴政自己身处一个身份不明的境地,进退两难,真相不明,他对吕不韦渐渐多了一丝怀疑和痛恨。而吕不韦官至丞相,步步高升,权倾朝野,渐渐成为了嬴政专制的挡路虎,所以他最终只能是一个死去的下场。
第三个是嬴政的假父缪毒,嬴政对他的态度很直接,没什么理不清的,就是讨厌、痛恨。而掌握了实权的嬴政捏死他就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所以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与前面2个父亲不同的是,这个假父和他之间,没有任何的感情联系,对他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