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常识”!她这么说:“将药掰成两半要慎重 、购买药品时注意这个标志可降低风险……”
11月9日
贵州正式启动“安全用药月”宣传主题活动
老百姓如何正确用药?安全用药?
今天
记者专访了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中心 刘俊宏
刘俊宏,博士研究生,副主任药师,国家GMP检查员、国际检查观察员。主持并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具有多年药品注册现场核查、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医疗器械审评和体系考核工作经验。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因气温持续降低,感冒、鼻炎、咽炎、心血管疾病等都是最常见的病症了。患病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就医,应尽早通过科学的方式确定疾病,便于尽早治疗。
那么,对于最常见的感冒来说,市民朋友们在用药上一般都有为什么吃了药病情不见好转?几种感冒药一起吃行吗?……等疑问。刘俊宏给出了解答:
多种药物:如果开了多种药物,一定要注意,不能一起服用,最好至少间隔十分钟以上,避免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避免伤害到肝脏,重复的药物不要服用多种,否则适得其反。
清热解毒:牛黄解毒片等药物很多人会在感冒时服用,其实这类药物并不能直接缓解鼻塞等感冒症状,如果平时胃肠虚弱的人,又在感冒时间服用了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闹肚子的情况,大量服用也可能会导致中毒。
头疼:感冒会伴有头疼等症状,风寒感冒还有发烧、浑身酸痛,风热感冒伴有鼻塞、咳嗽等症状,暑热感冒会有头疼、腹痛、腹泻等,分清哪种感冒对症下药,如暑热感冒可以服用藿香正气颗粒。
饮酒:服用药物期间,有些事情要特别注意,使用药物不能过量,按照说明书的用法服用,否则会对肾脏造成危害,另外服药期间不能饮酒,因为这也会对肾脏和肝脏造成损伤,忌酒非常重要。
高血压:有些感冒类的药物并不适合服用,例如一些带有“麻”的药物名称就是,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慎用,因为血管收缩,会让血糖血压增高,也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等方面。
喝水:服药期间,喝水要充足,最好每天不少于2000毫升,感冒期间会觉得嗓子干涩,有的嗓子疼,喝水可以缓解症状,千万要喝热水,不要饮用凉水,避免刺激到嗓子,病情加重。
“如果市民出现病症时首先要做的还是及时就医,根据医师的专业意见进行治疗和药物使用。当有医嘱时,药物的使用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应随意增减药物的用量,甚至停止用药。”刘俊宏说道。
如果市民自行购买药品 可以注意这个标志
我国根据药物的安全性不同将药物主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我们通过观察药品的外包装区分,非处方药在最小市售单元(如以盒为单位售卖的药品盒子上就会有相应的标识,以袋为单位售卖的药品袋子上就会有相应标识)上有明显的红色或绿色OTC标志,其中红色的OTC标志是甲类非处方药,绿色的OTC标志为乙类非处方药。
红色标识的甲类OTC药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都能买到,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而绿色标识的乙类OTC药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等地方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药师是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的一类专业人士,鉴于药品的特殊性,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最好在药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日常用药中我们会出现哪些药误区呢?
第一大误区:用药全凭自我感觉,不对症、不关注科学的用法用量。
不能根据非官方报道或者“听说”,更不能臆想药物的治疗范围或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
第二个误区:药品的服用形式。市场的药品剂型多种多样,大家一般通过药店或医疗机构能够买到并使用的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等。例如片剂药物,有时医嘱中会要求服用半粒的情况,这时大家需要把药品根据中间的压痕平均分成两半。但这种服用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药品,特别是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药品,比如我们常见的缓控释制剂,用于长效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因为这类药物的外膜经过了特殊处理,药物进入体内后由于药品外膜的作用以及内部特殊结构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持续用于疼痛或疾病部位,使得患者在大大降低服药频率,得到生活便利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
第三个误区:主要是针对儿童用药,不应将成人用药进行简单的减小剂量就给儿童使用,这是很危险的做法。
其实关于安全用药的误区还有很多,刘俊宏告诉记者,希望能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很多人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有误,认为不良反应多的药物就是不好的药物。其实不良反应是药物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我们要正确看待。我们可以在用药前请医生和药师帮助评价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孰轻孰重,以判断是否停药,不要看到说明书中写的不良反应多就认为药不好,拒绝用药或自行停药。
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想更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多关注我省药监局官方发布内容,上面除了会不定期给大家科普一些关于安全用药的小知识外还会给大家报道国家/我省药品监管的一些情况,这些新闻不仅可以让大家避开那些不合格的产品,还从根本上保障了用药安全。
本台记者 王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