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了150套新传考研真题,发现这10本参考书最重要!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时间已经到了3月中旬,早就决定择校目标的小伙伴可能专业书都快过一轮了。但是更多小伙伴的目标院校还没定下来。学姐学长每天在微信后台和考研群答疑时,都能遇到各类“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的问题:“XX院校和XX院校到底如何抉择”,“我的专业课该怎么复习?”“我要看什么参考书?”
对于没有选择好自己的报考院校的同学,不用慌!木铎考研前来救驾!
木铎考研专门抽出一期来给大家介绍十本最经典的新闻传播学的参考书目。这十本书目是从2019年新闻考研的150套真题中【福利!最全汇总,150套新传考研真题全部送给你!】,研究得出的10本最经典的参考书目。
从课内到课外,从新闻学到传播学,从传播史到新媒体,几乎包涵了所有的新闻传播理论。学姐可以负责任的说:看完这十本书,你绝对赢在了起跑线上!
▲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18
主编简介:
李良荣,复旦大学著名新闻学教授。浙江镇海人。 1987年副教授,1993年任教授,1994年博士生导师,指导方向为新闻学理论。主要致力于新闻学、宣传学、传播学的研究,尤以新闻理论见长。
推荐缘由:
《新闻学概论》是业界公认的基础教材,号称新闻考研神书,被各大学校列入考研必书目。这本书涉猎的内容丰富,论述也很饱满,已经出到第6版,可以说说新闻学的“传播学教程”。虽然书中的有些内容因为书是上世纪80年代构建的导致有些陈旧,读起来会稍有枯燥。但是这本书却能很好地搭起学科框架,新闻的定义,价值,各种特性,要求,道德伦理,发展历史等等都收入这本教材。属于基础必备的“砖块”,有了它,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新闻学概论》分块比较清晰,按章节发展。看完此书对于新闻学也就有了大致的理解。本书由于内容较多,不一定需要全文背诵,推荐大家可以通读几遍后,背诵精炼版笔记即可。
2018年5月,《新闻学概论》出了最新版第六版!小伙伴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最新版。对比《新闻学概论》的前几次改版,这次改动的范围较大,涉及章节也比较多。而且,新增部分的知识点,都是新闻学近两年考研的前沿知识点。这次的改版绝对有着重大的意义。【关于第六版《新闻学概论》,这些新知识点一定要知道!】
▲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主编简介:
郭庆光,男,1956年出生于山东。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主要著述有《传播学教程》、《实证分析: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等。2014年7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推荐缘由:
这本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绝对是名气最大的传播学教材,是各个学校考研必备书目之一,可以说说考研界的“圣经”。从当前的考研形势看的话,很少有学校考传播理论的内容完全不涉及到此书的。无论你考哪个学校的真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依据。
这本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深入浅出的涵盖了传播学的各个基本领域和基本知识。整本书的框架非常清楚,根据拉斯韦尔的5w分成五大部分,传播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能融入到这个框架中。这两年来很火的跨文化传播内容,也这本书中有所论述。
因此这本书是每个人必备的最经典的基础读本。建议大家不仅要看个七八遍,更加要熟练背诵,书上的每个理论到考研后期要熟到几乎可以背诵的程度。考研界有一种说法,全书背诵《传播学教程》,至少也能拿到90分。当然这样说是一种夸张,在日新月异的传播领域,作为一本基础教材,显然不足以将传播学这么多问题讲明白。许多理论在网络时代有了变化,我们也明显绝对不可只读此书,还需要大量扩展。但这本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7
主编简介:
彭兰,女,1966年10月出生,博士,入选过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
推荐缘由:
这本书2017年又修订了一次,内容比较与时俱进,这点在考研书目中很少见,举个例子哪怕是2011年的第二版的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上面的网络传播新媒体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博客阶段。这本书却对很多业界前沿都有论述,对于网络时代传播学的新发展,有比较详细的梳理。完全可以作为网络传播方面的核心阅读教材。
另外哪怕是这本书不在你报考学校的参考书目上,也推荐将其当做课外延伸必看的一本书。这本书网络传播方面的基础理论方面谈的非常好,尤其是经典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变化谈的鞭辟入里。非常适合整理到网传的笔记上。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主编简介:
童兵,1942年 11月 26日生于浙江绍兴。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新闻传播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原著选读、中西新闻传播比较、大众传播与中国社会等课程。
推荐缘由:
这本书也是新闻传播学的一大经典教材。从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写起,分别阐述了新闻传播的行为、传播者、内容、过程、要求、媒介、事业、受众、效果和调控,逻辑清晰,框架明显。
童兵老师是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是业界大牛之一。有意报考复旦的同学一定要认真拜读此书。另外,大家一定要购买第二版,第二版的修订,增加了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体制改革等新内容,更加符合新的新闻形势。
▲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主编简介:
陈力丹,男,1951年2月生,汉族,籍贯江苏省通州市;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传播学、舆论学。
根据中国期刊网(CNKI)的统计,陈力丹发文被引证次数、被外学科引证次数,均居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
推荐缘由:
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非常适合刚刚接触新闻学的同学。《新闻理论十讲》的最大特色是好读。初入新闻领域,要想一口气看完《新闻学概论》估计难如登山,但是要想一口气看完《新闻理论十讲》那就简单许多。
这本书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语言风趣思维灵活,举例也比较生动。结构上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十讲”的形式,把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体系上更加开放活泼,这样就使得对新闻理论的演绎不刻板生硬。看完书会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有比较好的梳理和解读。
但不太利于考试的一点就是,书中的“十讲”由于不是按部就班的“框架结构”,所以对于想要体系地做笔记的小伙伴来说开始可能会摸不清脉络。所以建议大家将这本书作为入门篇。但看完《新闻学概论》搭建起自己的的框架笔记以后,再将这本书里的内容补充到框架内。另外书里的实例稍有“过时”,建议根据当下具体事件自己总结一些例子备用。
▲ 《传播学引论》(第三版)/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主编简介:
李彬,1959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2006年开始,开始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1989年,受郑州大学新闻系系主任项德生教授的委托和安排,开始着手教授传播学课程,同时写了三四十万的讲稿,也就是后来1993年出版的《传播学引论》(2003年又出版了“增补版”)。
推荐缘由:
《传播学教程》这样的教材虽然重要,但是对于初入门的小伙伴还不是很友好。这种情况下,李彬老师的《传播学引论》就很适合你,推荐你可以先读这本书,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传播学。
这是一本入门级的书,全书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难度,叙述生动浪漫、可读性很强,深入浅出。对于传播理论,李彬老师采用了消遣读物的手法写作,甚至用诗词歌赋去解读新闻理论。趣味性也很强。当然,作为传播学的入门读物,书中的各部分都不深入,尤其是批判学派部分。推荐大家可以通读一遍后简单地做一个笔记或提纲,与其他书互相补充。一些《传播学教程》没有的知识点可以自己补充到《传播学教程》书上或者自己的笔记上。
学姐建议,对于基础较差或者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在准备传播学的时候先从这部书开始。建立一个“传播学”的概念和框架,再去看其他的书。不断充实之前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大家可以用一两周的时间先读一边打底,再去读《传播学教程》。两相印证下,就会发现好理解很多。
▲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Rogers,E.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主编简介:
埃弗雷特·罗杰斯,又译E.M.罗杰斯。是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教授与系主任,于2004年10月逝世,生前居住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埃弗雷特·罗杰斯是著名的传播理论家,他最早出版于1962年的著作《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几乎成为新科技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涉及众多人物与机构以及若干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以此表明,传播研究如何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种有重点的综合研究使《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必读的读物。
推荐缘由:
这本是此次十本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关于新闻传播史的书目。罗杰斯的这本书以传播学的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经历为主要结构,向我们展现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成长过程。
批判学派、芝加哥学派、拉斯韦尔的政治学的视角、卢因的心理实验方法、拉扎斯菲尔德的“有限效果论”、霍夫兰的行为研究。一个个传播大师的理论被娓娓道来,非常有意思。一边讲述传播学的历史一边告诉你很多大牛的八卦,看起来轻松有趣,比如书中说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这本书就是大家传播史的入门书籍。
▲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匡文波/2012
主编简介:
匡文波,男,1968年生,湖南长沙人,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亦是论文论著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研究领域:新媒体(网络媒体,网络传播,手机媒体等)。主讲课程: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研究、电子与网络出版、手机媒体等课程。
推荐缘由:
匡文波的《新媒体概论》对新媒体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最新研究,主要探讨了新媒体的特点、理论模型、类型,网民特征,新媒体的宏观管理、微观经营,手机媒体等。是新媒体方面较新的一本教材。
这本书内容全面,综合性强,与我们的实际使用经验相关密切,因此很好理解。但是现在来看有的内容还是已经过时了,毕竟新媒体一直在发展。同学们可以和学术期刊论文结合来看。
▲ 《乌合之众》/[法] 古斯塔夫·勒庞/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主编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5.7-1931.12.1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Nogent-le-Rotrou),逝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Marnes-la-Coquette)。
勒庞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勒庞最著名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出版于1895年。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
推荐缘由:
《乌合之众》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出自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描述了集体心态,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大家可以不仅仅将其当做一部学术性著作,也可以当做课外书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而且能够解释很多社会中的奇妙现象。乌合之众这本书其实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书,但是这正凸显了传播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魅力。
▲ 《娱乐至死》/[美] 尼尔·波兹曼著;章艳 译/中信出版社/2015
主编简介: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以及他对媒介文化的深刻洞察。
波兹曼出版过18部书籍,并为各大报刊写过两百多篇文章。这些报刊包括: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哈佛教育文摘、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童年的消逝》(The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本书(《娱乐至死》)已被翻译成8种语言,全球累积销量超过200000本。
推荐缘由:
这本书在新闻考研界也是如雷贯耳的一本知名著作。尼尔·波兹曼在其这本书中警告人们:电视的出现使得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的观点本是针对电视而言,但在新媒体时代,该观点反而得到更加鲜明的印证。譬如近期的被撤下的微博热搜无不透露出新闻娱乐化和娱乐新闻化的态势。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新闻考研无疑也将捕捉这个热点话题,近两年许多学校都考察了新媒体时代全民娱乐至死和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让考生分析该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相应建议。那么如果能答出《娱乐至死》中犀利剖析无疑会为自己加分。“人们终将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样很能够激发思考的书,多看看自然开卷有益。尼尔·波兹曼另一部作品《童年的消逝》也推荐大家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