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商办市场巨变,如何找到破围之路?
盘点2017年的北京楼市,绝然不能略过商办市场。
过去一年的楼市调控虽然意在控制住宅的疯狂,但无形中对北京的商办也带来非常巨大的冲击。
好处是,商办市场的成交并没有受到网签滞后的影响,数据可以真实的反映该细分市场的变化,因此先让我们看看具体的成交情况。
根据『地产营销人』的统计,2017年北京商办市场的供应套数有所增加,但供应面积却持续下滑。
整理从2014——2017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去年北京商办供应套数突破2万套,为四年来最高,同比增长了32%;而供应面积却降到200万平米之内,为四年最低,同比下滑36%。
这个与住宅市场完全不同的特征,说明商办整体供应在去年是减少的,只不过小户型产品在增加。
要理解这个现象就不得不提到去年的调控政策。
简单说就是,在去年326针对“商改住”颁布了新政之后,商办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一方面,对于开发商已经通过规划的原“商改住”项目不得不重新调整定位,转向纯粹的商办形象,由此导致大量的小面积产品进入市场,提高了供应占比。
另一方面,购房客户由于政策原因已无法以个人名义购买商办产品,只能通过公司获取购买资格,因而无法贷款,变相提高了首付比例和购房成本,所以低总价小面积商办也试图在适应市场的需求。
但反观最终的成交,商办却依然艰难,去年无论成交面积、成交套数都呈现了30%以上的下滑。但成交均价基本稳定,只有小幅波动,与往年变动不大。
如果不是今年通州区担当大任,成交了几单整售,估计北京整体商办数据会更加尴尬。
那么,商办市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地产营销人』认为主要有三点:
1、经济盘整,助力不足
商办市场的繁荣需要实体经济的助力,虽然去年国内经济表现可圈可点,但依然没有走出“L”型盘整的底部。
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行业转型艰难,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办市场的活跃。
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都如此,更何况其他二三线城市?
2、新城分化,冷热不均
与住宅市场供应相似的是,商办产品的供应也正在远离主城,呈现新城蔓延的态势,这与“疏解”相关的政策相一致。
但北京四面开花的新城发展速度并不均衡,通州因为有了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支撑,利好最为集中,价值潜力最大,因而明显比其他区域更容易吸附资源,所以呈现一枝独秀的市场表现。
而作为其他新城,虽各自拥有特色产业和长远规划,但区域商圈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城市配套要求更高的商办,还需要协同区域尽快完成板块商圈蜕变,才能换来交易的春天。
3、政策误伤,期待微调
去年作为针对“商改住”的政策,客观来讲,虽然起到了抑制投资泡沫的作用,但也确实误伤到了真正的商办市场。
从个人到公司,资格与资金门槛的大幅提高,把很多合理需求阻挡在了外面。
就『地产营销人』看来,当时调控踩急刹车的目的已经达到,根据长效机制的精神,后续其实尚有很大的政策微调空间。
无论如何,鼓励商办市场,促进交易活跃,都是繁荣经济,发展产业的大好事。
适度松绑购买资格,提供多元化的贷款方式,降低门槛,减轻企业压力,是今年对北京商办市场的些许政策期待。
对于2018年,北京商办供应预计会继续增加,在宏观经济不会有短期改观的前提下,估计市场热度依然保持低温,且各项目对大型整售客户的争夺也会愈加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最后一个月,北京商办市场再次出现大单成交,位于通州运河核心区的复地中心以48.18亿网签业绩一下冲至全年商办销冠之位,令市场侧目!
纵览近三年北京商办项目表现,复地中心超48亿的网签额,超过2015年金丰能源中心44亿业绩,接近于2016年骏豪中央公园广场49亿水平。要知道,这是在今年遭遇最严厉调控,商办市场陷入萎靡,整体业绩衰减近四成的背景下取得的,含金量颇高。
深入刨析,进一步发现,过去商办集中成交已经从传统强势的西城、朝阳等主城商圈开始向有明确发展概念的新城核心转移。在大单业绩的背后,揭示出北京总体规划关键的指向作用,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产业迁移大趋势。
据悉,北京银行、建设银行是复地中心写字楼的两大整售企业,再加上之前的华夏保险整购世界侨商中心,大型金融企业向城市副中心的布局明显加快。
在去年《总规》中,城市副中心的地位再次被提升,作为“一核两翼”中的一翼,通州有了“三最”的发展目标: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通州运河核心区作为与国贸商圈对望的东部第二个CBD,将承载整个城市副中心未来产业的转型和崛起。
仅在去年,北京市政府就多次提到,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建设,优先启动金融业与总部经济,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主导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而作为复地中心的开发者——复地集团,正是为适应不断升级的城市发展及管理需求而推出“产城一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复地卓越的地产开发能力和丰富的产业资源科学有效的嫁接,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精准匹配,打造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自2013年开始,复地就运用专业的产业运营能力,将地产作为物理连接点,导入全球化的服务资源,引蜂筑巢,形成“地产+”的蜂巢城市商业模式。
而作为北京战略布局的又一大金融蜂巢项目,复地中心凭借优质资源,即将服务中国金融业再提升,积极配合城市副中心优先发展金融业与总部经济战略部署,放大区域经济,助力金融中心核心区形成,加速新城蜕变。
其实,颇为低调的复地在北京已深耕达15年之久。
自2002年起,复地从京西大盘玉泉新城开始,成功开发过复地首府、复地西绒线26号、复地湾流汇、复星国际中心等项目,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许。
复地依托母公司——复星集团,在保险、银行、证券、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多领域构建有全球化的投资网络,正是其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资源储备,才为进驻的城市和区域带来优质的资源整合和产业支持。
此番,复地中心作为布局城市副中心之重要商务地标,成功引入北京银行、建设银行,不仅创出业绩新高,也塑造出副中心的产业新格局。
集团跨产业资源的强大,蜂巢系统的创新模式,再加之产品的匠心打造,使复地中心在一众商办项目中脱颖而出,于低迷且竞争残酷的商办市场环境中,杀出重围、力战群芳,创造了令人羡妒的整售佳绩。
2018年开启,北京商办进入了下半场,从比拼流转速度和产品力的浅表,转向锁定战略区域、精进开发模式以及整合资源能力的深层较量中。
显然,不是每一家房企都做好了准备,机会只能留给厚积而薄发的开发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