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宠孩子,老师宠学生”,教育这样走下去,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很难带”,也有很多老师吐槽:“现在的学生很难教”。为了让“难带”的孩子不在家捣乱,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为了让“难教”的学生不捣乱,老师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会渐渐坏了规矩,孩子向父母提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从找理由要玩具,到撒泼耍赖要礼物,甚至连学习这件事都会成为与父母讨价还价的条件。有些孩子明确跟父母讲:“每天无条件答应我一个要求,我就好好学习,否则我不学”。如果走到了这一步,岂不悲哀?
老师对学生的不断让步,则会让班级管理变得愈加困难,学生会不断越过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红线。当底线一点点被突破,老师的权威一点点丧失,各种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有媒体报道某校学生当堂顶撞老师、对老师出言不逊,老师隐忍不发,就是与老师的不断让步有关。
“家长宠孩子,老师宠学生”,教育能不能这样走下去?显然不能,若教育这样走下去,一定是坏事。
第一,任何形式的宠溺,都会让孩子变得任性骄横
宠溺会让孩子变得任性骄横,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闹腾,无限制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就会毫不克制自己的需要,提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过分。如果父母在满足他们要求的过程中怠慢了,还会遭遇来自孩子方面的责骂。老师宠学生,一样会让学生变得更骄横,他们越来越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也对来自长辈的管教越来越不服气。
第二,宠溺必然会导致孩子懒散、懦弱和目无法纪
父母整天把孩子捧在掌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是老大,父母包办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不管不问,也不阻止。孩子日益懒散,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没有纪律性,也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除此之外,因为家长和老师过度保护,孩子会变得较为懦弱,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也经受不了一点小小的挫折,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离开温室就被暴风雨摧毁。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肯定成不了大器。
第三,宠溺会扭曲孩子的心理,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怪异
宠溺会扭曲孩子的心理,他们会变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不是,情绪容易走极端。他们在生活中不能有任何不顺,如果不巧遇到了不容易解决的事,轻则怨天尤人、埋怨同伴,动辄对家人或同伴发脾气,严重的会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
因为性格变得怪异,这些孩子长大后很难与人建立较为正常的关系,朋友圈狭窄、且不稳定。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他们都有可能被同学或同事归为“异类”,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会变得困难。
如果说家长宠孩子是主观意识所为,那么老师宠学生,有时候就是形势所迫了。
笔者有位朋友在某中学任教,一次上课,班上有一个学生骚扰其他人,朋友提醒了两次,均没有改正,于是朋友用比较严厉的口气说了他两句,那位学生停止了骚扰。本来以为这事完了,谁知下课后班上几个同学跑到办公室找他,说刚才那位同学情绪非常激动,一边叨叨:“老师不给他面子,让他没脸在班上待下去”,一边做出伤害自己的举动。朋友被吓坏了,赶紧与班主任一起去解决问题。第二天,那位学生的家长跑到学校,找校领导,讲孩子被老师欺负了。经过这么一折腾,朋友上课若发现学生有不好的行为,就“很随和”地提醒一下,不改正就算了。
教育环境在发生变化,教师的岗位变得越来越有风险。对学生严厉些,学生不领情,家长不理解,一线教师只好让自己变成“小绵羊”,对学生温柔待之。
当然,无论主客观因素如何不利,我们都不应过于宠溺孩子、宠溺学生,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家长宠孩子,老师宠学生”变成“家长爱孩子,老师爱学生”。我们不能什么都听孩子的,也不能把孩子抬得太高,但孩子需要被爱护,需要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不能宠溺孩子,也不能随意诋毁孩子,而是要爱他们,给他们以鼓励、以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好在,“家长宠孩子,老师宠学生”还没有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问题还处在初级阶段,留给我们改正的窗口期还比较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然后给家长和老师开一剂“良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