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800万件藏品有多少不是抢来的?
▲泰晤士河伦敦段
外观看上去像是来到了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得到淋漓极致的展现。
本文目录:
大英博物馆目前据藏品划分为10个研究和专业馆,94个展厅,以下为各馆著名藏品。
▲古埃及托勒密时期,公元前196年,罗塞塔石碑。其上刻有古埃及象形文、阿拉伯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钥匙。
▲古埃及木乃伊,约公元前600年
▲五代,敦煌绢画《地藏十王图》9世纪晚期—10世纪早期
▲日本珐琅瓷双象,1600年—1690年(德川时代)
▲摩艾石像,南太平洋复活节岛原住民拉帕努伊人制造的巨型石雕,主要制作于13—15世纪
▲绿松宝石双头蛇,墨西哥,公元15—16世纪
▲金帐篷模型,北威尔士,公元前1900年—1600年
▲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 – 圣母玛利亚,圣安妮,圣婴施洗约翰,1499–1500年。
▲英国,托马斯·庚斯博罗,《拿玫瑰花的少女》1763—1765年
▲荷兰,文森特·梵高,《果园里掘地的男人》(版画), 1883年
▲威廉三世的半身雕像,1753年购入
▲大英博物馆保护和科学研究馆外观
购盏咨询
微信ID:3038131498
一名卓越的医生与发明家的遗赠
▲汉斯·斯隆(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
18世纪日不落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也日渐丰富。然而在琳琅满目的珍贵藏品背后,是关于极力搜罗甚至掠夺的故事。
疯狂搜集他国文物的外交官
除大英博物馆自身在国家资助下不断收集外,英国很多派驻外国的官员也积极收集珍贵文物,这是大英博物馆藏品的一个重要来源。
热衷大理石的收藏家
▲查尔斯·汤利(Charles Townley,1737—1805,美国古董商人和收藏家)
1791年,汤利当选为大英博物馆的托管人,对博物馆藏品的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05年,汤利去世后,他的继承人将汤利的毕生收藏——300余件大理石雕塑、陶器和青铜器藏品等,以2万英镑价格卖给大英博物馆。
汤利生前最热衷收藏大理石,他收藏的克吕提厄半身像、哈德良半身像、掷铁饼者等后来均成为大英博物馆核心藏品。
▲大理石像《掷铁饼者》,来源:查尔斯·汤利
抢来镇馆之宝的外交官
▲帕特农神庙,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它是现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腊时代建筑物,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之一。其雕塑装饰占据了古希腊艺术的高峰。
1799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第七代埃尔金伯爵汤玛斯·布鲁斯贿赂土耳其驻希腊官员,命人从希腊帕特农神殿上取走或在整个雅典卫城发掘雕塑、建筑物的构件,并将其运运到英国,这就是后来的所谓“埃尔金大理石雕”。
▲埃尔金大理石雕(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
鉴于埃尔金大理石在艺术上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且其数量是目前幸存的巴特农神殿雕塑的一多半,有关天目是否应该归还希腊,成了一个旷日已久的争论话题。
然而,希腊自1829年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后,就在要求英国或通过国际组织敦促英国归还埃尔金大理石这条路上不断努力着,但多年来都没有结果。
当然,这也是众多文物追索失败的一个典型缩影......
大英博物馆辉煌的背后是什么?
说起大英博物馆的辉煌是如何造就的,想来除了英国国家的重视,也少不了前文提及的斯隆、汉密尔顿、汤利,以及后来的奥古斯都·沃拉斯顿·弗兰克斯(1826—1897)、詹姆斯·库克(1728—1779)、奥斯丁·亨利·莱亚德(1817—1894)等重要收藏家的襄助。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年—1779年),人称库克船长,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航海家、探险家、制图师,他曾经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搜集了大量民俗资料和手工艺品
然而,辉煌的背后还有偷、抢、“借”、“进贡”、“贸易”等多种不光彩的渠道。全球范围内多个古老文明、数不清的宝物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老家,亮丽而落寞地躺在大英博物馆的展馆和库房里,无缘回归故土。
比如,我国的《女史箴图》(唐摹本)、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南太平洋复活节岛的石像……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约公元前1303年—前1213年
著名英国诗人拜伦,就怒斥英国政府运回埃尔金石雕的行为是抢劫。而追索文物对于原属国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购盏咨询
微信ID:3038131498
大英博物馆里,当然也有数量庞大的中国文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分别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多达2万3千件。
大英博物馆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中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英博物馆自建馆起就收藏了中国文物,这都来自前文提到的汉斯·斯隆的遗赠。
▲清,象牙制西王母像,来源:汉斯·斯隆遗赠
有趣的是,斯隆一生并没有去过中国,对中国藏品也并没有过多研究,但他对这些神奇的东方物件充满好奇。他的购入方式一般是购买其他私人藏家的收藏品,或是从到世界各地旅居的散客手中购买。
▲清,袁世经,水墨纸本《游鱼》,来源:汉斯·斯隆遗赠
斯隆收藏的中国藏品包括清朝苏州画工丁亮先的“博古花果园”套彩木版画、象牙制西王母像、关羽石滑像等。
▲清,关羽滑石像,来源:汉斯·斯隆遗赠
到了19世纪,大英博物馆里中国文物的重大来源则是奥古斯都·沃拉斯顿·弗兰克斯。
▲奥古斯都·沃拉斯顿·弗兰克斯(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1826—1897。弗兰克斯爵士是英国著名文物学家、博物馆管理员。
弗兰克斯有着研究中世纪古代文物的专业眼光,后来又对亚洲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利用个人影响力和人脉为大英博物馆增添了许多珍贵藏品,还用私人财富进行大量收购,并在去世后贡献出许多遗赠。
▲清,青花瓷瓶,来源:奥古斯都·沃拉斯顿·弗兰克斯
在弗兰克斯捐赠的约3千件中国文物中,绝大多数是中国陶瓷器,明清时期占据多数。
斯隆和弗兰克斯等人为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开了中国收藏的先河,从那以后,源源不断的中国文物通过捐赠、遗赠、购买、交换甚至掠夺的方式入驻大英博物馆,从瓷器到书画、青铜器、佛像雕塑等等,两个半世纪便累积了两万余件。
▲明,朱邦,《紫禁城图》,来源:威廉·安德森
▲约公元前11世纪,康侯簋,来源:1977年购入
▲隋,阿弥陀佛大理石立像,卢芹斋赠
大英博物馆的95号展厅——全是中国瓷器
大英博物馆中有一处最著名的展厅——95号展厅,又称为“中国瓷器展厅”。
其藏品均来自来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1892—1964年)的珍藏,包括一卷《古玩图》和约1700件瓷器。
大维德出生于犹太富商家庭,是著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曾自学汉语、查阅文献,对收藏的每件中国瓷器包括其流传过程都做了相关考证,并将器物上的款识译成英文,还翻译过《格古要论》。
大维德将涵盖宋朝到清朝的1671件中国陶瓷藏品,以及所有藏书,捐赠给母校伦敦大学,取名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于1952年开放。
大维德收藏宋瓷尤其是汝窑,数量与质量仅次于两宫博物院和上博。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这是欧洲唯一一家按照中国人审美价值建立的陶瓷博物馆,是西方首屈一指的私人陶瓷收藏,也是世界范围内极为空前的私人陶瓷收藏。
基金会对公众开放之后,参观者众,然而因为运营不善,于2009年将藏品委托给大英博物馆在第95号展厅展出。
这就是如今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中的中国瓷器,其中有不少绝美的宋瓷。
▲北宋,乾隆御题汝窑青釉碗
▲南宋,官窑长颈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骨灰翁
▲宋,耀州窑青釉盒
▲南宋,建窑黒釉兔毫盏
▲北宋,定窑荷花叶纹瓷盆
▲南宋,吉州窑玳瑁碗
交流购盏
微信ID:3038131498
推荐阅读:
点右下角「在看」
送本文到朋友们的「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