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跟拍1年的发现,人类幼崽竟然这么神奇?
1 婴儿与生俱来的神奇能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李教授,是一名儿童学专家。
他从小一直在中国生活,20岁时有了出国的机会。刚到美国,看到那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一下子就懵了。
李教授第一次发现,面对这些外国人,自己竟然脸盲了,分不清楚谁是谁。
这让李教授产生了好奇:我们是如何分辨人脸的?新生的婴儿到底有没有分辨人脸的能力?
于是,他做了个实验。
他们找了几个不同年龄的宝宝,让宝宝通过猴脸,去区分一群关在一起的猴子。
每只猴子的脸是不一样的,可我们成年人仅凭脸,根本分不清猴与猴之间有什么区别……
但3个月大的宝宝,却可以轻松地区分一只猴子另一只猴子的不同。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宝宝一岁左右,这种能力就会慢慢消失。
这就是宝宝的神奇之处。
NETFLIX 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宝宝的第一年》,以1年为周期,跟拍了5对新生婴儿家庭的日常,中间穿插36位科学家的采访。
通过纪录片,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婴儿,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远超我们的认知。
2 养育方式对大脑的影响
有的宝宝安静内向,有的宝宝生性活泼,还有的宝宝谨慎敏感,外界一点变化都会影响TA的心情……
不同的宝宝有着不同的性格,但很少有人思考,宝宝的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在《宝宝的第一年》里,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教授找了几个6个月大的宝宝,在妈妈的陪伴下,分别给宝宝展示一张面目狰狞的面具。
4个宝宝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害怕,他们瞪大眼睛、挑起眉毛,不知所措地看向妈妈。
两个月后,教授又对这些宝宝做了面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每位宝宝害怕的程度都增加了。
也就是说,在这2个月里,宝宝们对于恐惧的情绪反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验中教授发现,有一位宝宝面对恐怖的面具时,是最有勇气的——这或许与他的妈妈,总能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有关。
纪录片中还提到了一种重要的组织——海马体。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婴儿很少获得父母的及时反馈,他们大脑中的海马体就比较大。
而海马体,在学习及处理痛苦方面非常重要。
这说明如果婴儿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支持,他们就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寻找安全的空间。
当父母及时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和回应,宝宝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自我上。
3 婴儿成长的爆发期
大多数人认为,宝宝的成长线是一条圆滑的曲线,但《宝宝的第一年》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40年前,米歇尔教授为邻居家的宝宝测量身长时,观察到一个惊人的现象:
第二天测量时,宝宝的身长比前一天增长了1.8cm,之后连续几天都不再增长;过了几天又再次增长。
难道,婴儿的成长不是渐进式的,而会有激增的过程?带着这样的疑问,她开始对不同的婴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那些每隔半周或一周测量一次的婴儿,他们每一次的数据都有所增长,生长线呈曲线型。
而每天都进行测量的婴儿,有时候连续几天,测量数值都不会发生变化,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增长0.5~1.65cm,婴儿的成长线呈现了阶梯型。
也就是说,婴儿是通过一个个“猛涨期(grow spurt)”慢慢成长的。
在米歇尔教授的纪录里,不仅有婴儿的身高、头围,还有他们每天的行为、情绪波动。
通过观察发现,成长爆发期和婴儿行为的变化有明显关联,比如在“猛涨期”,宝宝会变得易饿、易怒、睡眠不好等。
4 蒙宝寄语
在宝宝生命的第一年里,他们的身体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表面看,他们只是长高了几十厘米、听得懂大人说话、对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了。
但本质上,他们大脑内的神经元在快速链接、海马体在不断发育、身体细胞也在不断更新……
宝宝成长的关键期,爸爸妈妈需要密切关注并予以回应,重视他们大运动、大小肌肉灵活性、手部精细动作、眼手协调能力和社会性发展。
世上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只要我们怀着满满的爱,运用科学的方法照顾、呵护宝宝,他们就能得到更好地成长。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帮忙点个赞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