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保护,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总会有几个受伤的回忆,伤过之后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懂得了如何躲避类似的危险,所以受伤也成了变得坚强的过程。但是,当我们成为父母之后,更想让我们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安全区,不受任何伤害。
只是,这样过度保护孩子的想法真的对孩子好吗?我们也曾是孩童,每一次的跌倒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当我们的角色转变成为父母时,我们对外界可能伤害孩子的问题就变得格外敏感。
却总忘了,温室的花朵看起来娇艳,却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笼中的走兽看起来威猛,却丧失了户外生存的能力。这一切的原因,只不过是关心他们的人过度保护他们,让他们失去了对环境的适应。
01、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每个父母,在有孩子之初,都会特别理想化地说:“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然而,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都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可却忘记了,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
孩提学走路,难免有摔倒的时候;少儿学骑自行车,难免会有摔跤的时候;下雨难免会有忘记带伞,被雨淋湿的时候;日常生活中,也难有感冒发烧生病的时候;所以,生活没有理想化,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孩子与孩子之间难免有小矛盾,甚至打架的时候;同学与同学之间,也难免会产生纠纷,彼此交恶的时候。孩子之间自然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大人出于维护的目的,去保护孩子,往往不可取。
孩子的磕磕碰碰并不可怕,成人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自于成人的世界。如果用成人的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往往让孩子烙印了成人的痕迹,少了孩子的天真。
如果害怕受到伤害,就不让孩子去尝试,最终只能让孩子失去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对环境的适应越来越差。毕竟孩子最终还是要离开父母,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过度的保护,只能让孩子在路上迷失。
02、错误解决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动作协调能力差,玩耍中难免会发生碰撞。有些家长表示可以理解孩子的磕碰想象,这毕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成长,一种体验。但是也有少部分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而做出不恰当的处理。
家长过度的保护,会弱化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小伙伴,如果因为彼此间的小磕碰就过激行为,甚至伤害别人的孩子,这只能让其他的孩子感到害怕,不愿意再与他一起探索和玩乐。
家长过度的保护,会对孩子的身体成长造成影响。家长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因此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做这做那,因此会让孩子害怕做任何事,从而减少孩子的身体和脑力运动,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在孩子发生磕碰的时候,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一些家长往往把责任推到别的事物和别的人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一切责任都是别人的,缺乏生活的责任感。
保护孩子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给孩子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不要事事操办,更不要让孩子不懂得责任。对了,支持孩子;错了,让孩子承担责任。保护孩子不是错,过度的保护,那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03、不要为保护孩子而伤害别人
一个孩子因为白发病,让自己满头白发,与其他小朋友不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看到了,心里总感觉不舒服,认为这对自己的小孩是个危险,因此总想把这个白发病的小孩从学校赶走。
后来一个家长发动了班上其他家长,一起向校长反映,给校长施压,面对众多学生的施压,校长不得不找白发病孩子的母亲谈这件事。看看别人的指指点点,孩子的母亲无奈、憎恨地带着孩子离开了学校。
雨水浇在母子俩身上,孩子很悲戚,母亲很狰狞。雨中一只蜘蛛突然爬到孩子的身边,把他吓了一大跳。母亲拉过孩子,一脚踩了下去,蜘蛛变得支离破碎,与泥浆混在一起。此时,孩子的脸色也变得狰狞起来。
保护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不能去伤害无辜的人。一旦毫无原则地释放爱,最终只能变成对他人的伤害。爱和保护都要有原则和底线,如果仅仅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的爱和保护,那么就变成了伤害他人的利器。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天性都是善良的,哪怕有些小小的伤害,他们也很快能忘得一干二净,并从中吸取教训。如果成人的干扰和过度保护,让孩子丧失了天性的善良,最终孩子只能从大人的行为中学到对他人伤害的恶。
04、大人,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人生之中,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受伤总让人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受伤后的孩子,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帮助,家长要给孩子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接纳他们的情绪。
理解孩子的遭遇,并尝试帮他们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共情,让孩子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让孩子懂得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既是孩子不良情绪宣泄口,也是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
挫折、磕碰都是孩子一生宝贵的经历,孩子会在这些困境和荆棘中吸取经验教训,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伤害的行为,什么是对自己有帮助的。面对生活的磕磕碰碰,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适当放开保护伞,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