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眉与建文(第11讲)||前十讲总叙:智眉是位地位很高的隐士,身份十分特殊!

您也可点击上面二维码,然后点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关注订阅是对本公众号最好的支持。如果觉得好看,请点点文章右下角”在看“图标,推荐给您的朋友。

标题:智眉是位地位很高的隐士,身份十分特殊!

    通过前面十讲,我们基本上把智眉的相关情况考察清楚。本篇就针对智眉禅师的相关情况作个总结,以便为以后的讲课中作好铺垫。

       第一,智眉是大观堡乐善堂的首任经管人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孔颖达疏:"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很明显,智眉禅师创立乐善堂,是走的“立德”之路以求不朽他创立大观堡,制定《乐善堂章程》——可谓创制垂法;乐善堂章程的一条条、一款款,实施起来——可谓博施济众;大观堡垂世550余年,公平公正地救扶鳏寡孤独——可谓惠泽被于无穷。

      智眉禅师在他自书《白掌塔铭》中说在己是“第一世觉慈山白掌”,慈觉山是佛教徒对大观堡的称呼;“白掌”则是大观堡乐善堂总经管一职的佛语称法:“白”指“白法”:佛教语。一切善法的总称。 赵殿成 笺注:"释氏以恶法为黑法,善法为白法。" 而“掌”则是指主持、掌管、总称。而大观堡内的“善法”我们也找到了,这就说明大观堡乐善堂章程即为智眉禅师所制定。这是他一生所求追求的”立德“的表现,以求扬名立万,永垂不朽。

第二,智眉于明永乐二年(1404)至明成化元年(1465)期间来宁远隐居。智眉在明朝时期的宁远南乡于永乐二年创建龙池寺,其亲立的碑还在,康熙《永州府志》也有记录;而他去世前十年,就把李德胜聘请过来,担任大观堡的第二任总经理,梅母塘的《李氏族谱》也有记录。所以说,他在宁远生活于这个时代。

然而隐居不是藏身于某地不显声,不露色地敬廷残喘,而是把真实身份隐藏,与过去作的身份作个告别。作为僧人,他为了立德以求不朽,必然云游四方,传经送教,创制垂法,博施济众。他的这些行为,在以后的诸讲中,会逐一考证说明。

第三,智眉的真实身份高贵而神秘。梅母堂始祖李德胜,是智眉禅师聘请过来的。然而,李德胜后裔在表述智眉禅师身份时用的则是“龙门高隐”,这是欲言又止。在智眉禅师亲自参与树立的《缘化袈裟记》碑中,他的身份被表述为“大明皇朝先师”;大观岭远近的人都讲地方平话,称他为“朝罟大王”,把“朝罟大王”、“龙门高隐”和“大明皇朝先师”放在一起,智眉的真实身份令人遐想联翩。但是,我们搞历史研究的,绝对不能对任何人的身份特殊而去猜想,必须要有明确的文记录。

一个以“立德”而求不朽的人,必然会结识很多的人,扶助很多的人;也必然能够德被后世。所以,关于他的身份不是没有人知道,而是他在世时愿说出。正如民国《宁远县志·流寓传》所说:“住者方志列流寓传,以张游迹、侈美谈、即得失,何观焉?今兹录率侨寄此土,子孙遂为县人……若夫讲学之儒,谈文之士,履綦所及,风尚或移,故不可无纪也。至于遁迹沙门,侧身佣保,较然不欺其志。有足多者并箸于篇。”划红线部分,明显是在讲智眉禅师,为了不违备他的意愿,县志就不把他的真实身份记录下来。但是,他足迹太多的地方,方志编纂者,还是会纪录下来,只是不揭示他的身份。

志书虽然这么讲,一个以立德而求不朽的人,其德必然会受后人传颂。智眉禅师所创建的大观堡乐善堂传承延续了550余年,其历史灿若观火,大观堡上就有十八块碑对其进行纪录,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破四旧才毁坏掉。他究竟是谁?就让这550年的历史来对他进行解读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