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朱元璋和陈友谅命运的龙湾之战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从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顺江而下,进逼应天府。

由于担心张士诚同时出兵而腹背受敌,朱元璋定下诱敌速来之计,命康茂才诈降以引诱陈友谅快点儿来攻应天府。

虽然陈友谅和康茂才约定在江东桥会合,但是,陈友谅是真的中计了还是将计就计呢?陈友谅能成为元末南方起义军中兵力最强的枭雄,其军事谋略不可轻视。即便他真的相信了康茂才的投降,也断然不会把全部的获胜希望全寄托于此,定然会有两手准备。

陈友谅的舟师数量是朱元璋的十倍,一旦失利,朱元璋很可能再无翻盘机会。

那么,在这种危急时刻,朱元璋将如何防御和部署兵力呢?

陈友谅倾国出动,志在必得;朱元璋也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兵力,只是在长兴、常州、江阴等地留了少量兵力防御张士诚。

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在龙湾地区设伏:令邵荣、冯胜、常遇春、华高等人率三万帐前五翼军埋伏在石灰山(今南京幕府山)南面的山脚;令徐达屯兵于应天府南门;令杨璟率兵驻守在大胜港;令廖永忠、张德胜、朱虎率水军隐藏在龙江到聚宝门的入江水道中 ;调胡大海西捣陈友谅的门户信州,进行牵制。

朱元璋亲率大军在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坐镇指挥,命令持黄旗士兵藏在山左侧,持红旗士兵藏在山右侧;举红旗说明敌军已经到达,举黄旗则各路伏兵出击。

双方均倾尽全力,拉开阵势,准备开战。

问题是,既然陈友谅和康茂才约定在江东桥会合,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在江东桥安排兵力反而在龙湾地区设伏呢?

要弄清朱元璋的应敌思路,需要先了解一下太平府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朱元璋践行“高筑墙”的策略,占领太平府后,便及时修筑了城墙,并且进一步挖深护城河,使城池异常坚固、易守难攻,孰料却败于“巨舰乘城”。“太平,吾新筑垒,濠堑深固,向使彼陆地来攻,必不能破,乃以巨舰乘城,遂为所陷”(《明太祖实录》)。

陈友谅的水军实力远强于朱元璋,而应天城护城河水势深阔,又与长江相连,陈友谅只要率主力冲到应天府的护城河,便可“巨舰乘城”,稳操胜券。

要想抵挡住陈友谅的攻势,朱元璋必须把陈友谅的舟师阻挡在护城河之外。

因此,双方的攻防较量必然集中于对应天府入江水道的争夺上。

当时应天府西边由南至北有且只有三个入江口,分别是大胜港、新开河口、龙湾。

首先,大胜港位于应天城西南。沿着大胜港水道可以直抵护城河的西南角,但是宋元以来航道逐渐变窄,当时“水路狭隘,仅容三舟入港”《明太祖实录》),陈友谅的巨舰通行不便。

其次,新开河口位于应天城西,在大胜港和龙湾之间。

大胜港到龙湾之间的江岸,虽然都是平整的滩头,却因为东边横亘着新开河而无法成为陈友谅进攻时登陆作战的阵地。

新开河位于应天城西面的护城河与江岸之间,主流在偏西地区向北穿过江东桥汇入秦淮河,向东南以水量较小的汊连接大胜港水道。新开河虽然通航,但是河流规模不大,水量有限,只有在与秦淮河相汇后,水量比较充裕,能容大型船只通行。

江东桥横跨南北流淌的新开河中段,江东桥能在一夜之间被迅速替换,说明新开河河道不宽。

最后, 龙湾位于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在庐龙山西边,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城西北。

秦淮河水深河宽,与新开河交汇后北折,在龙湾汇入长江;龙湾是当时秦淮河的唯一入江口。而且通往应天城的河道在上一年刚进行了疏浚,水量充沛,水势深阔,能容海船出入,能快速运送大量兵力到应天城下,是陈友谅大型舰队理想的攻城通道。

综上所述,陈友谅率领十倍于朱元璋的庞大舰队进攻应天城,取道龙湾是其唯一现实的选择。

因此,朱元璋把绝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龙湾一带,等待着陈友谅的到来。

陈友谅果然来了,先到大胜港,杨璟率军拦截。大胜港水道狭窄,“友谅以舟不得并进”《明太祖实录》),并不恋战,率军转奔江东桥。

到了江东桥,陈友谅发现不是独木桥,而是铁石桥,连着叫了几声约好的暗号“老康”,也没人回应,陈友谅惊呼上当。

陈友谅快速稳了稳心神,虽然被骗了,心理不爽,但是陈友谅并未过多停留,马上执行下一步计划,进军龙湾。

陈友谅命张志雄率偏师虚张声势地进攻,自己则和弟弟陈友仁率领主力绕到下游的石灰山北面,打算对朱元璋的军队进行合击,实行包抄,但是没想到朱元璋早已在石灰山的南侧埋伏了大量精锐。

朱元璋在地势较高的庐龙山坐镇指挥,居高临下,观察着陈友谅的举动。

陈友谅派一万人登岸立栅,抢占滩头。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士兵们大汗淋漓,部将请命出击,朱元璋说:“天将雨,诸军且就食,当乘雨击之”《明太祖实录》),其时天空万里无云,众人将信将疑。忽然,云起东北,须臾之间,大雨如注。

朱元璋下令拔栅,陈友谅指挥军队来争,双方刚一交战,雨便停了。

朱元璋下令击鼓举黄旗,邵荣、冯胜、常遇春率伏兵冲向陈友谅主力,张德胜、朱虎率水师迅速加入战斗,徐达也带兵从应天城南门赶来,对陈友谅进行合击。

一开始,朱元璋军队数次交战均处于下风,朱元璋见状,忙命邵荣沿江而西截击陈友谅,陈友谅军队首尾无法相顾,逐渐抵挡不住,士兵溃败而逃。当时正值退潮,船只搁浅,无法行驶,陈友谅军队伤亡惨重,陈友谅找了条小船慌忙逃走。

龙湾之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较量的转折点,朱元璋凭借出众的谋略,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使应天府转危为安。从此,朱元璋的实力逐渐赶上并超过陈友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