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地理考,19
(四十八)槐里、犬邱、槐谷、鬼谷,皆以鬼戎得名。
《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槐里县古城之南,古代的犬邱城。周懿王在此建都,秦国更名为废邱,也叫舒邱。”《雍录》:“槐里县古代叫犬邱,是一个畜牧的场所。秦国改名为废邱,用来表示周王朝永世不会复兴了。”事实上,畜牧没有犬的含义。犬邱之名,大概是来源于犬戎的旧居,那么犬邱就是鬼方的旧居。
今本伪《纪年》:“懿王十五年,从宗周迁到槐里。”吴卓信说:“按《纪年》所说,那么周代就已经叫做槐里了,周王国既然从镐京迁到槐里,怎么可能天子的都城,仍然叫做犬邱呢?
根据《史记·周勃世家》以及《樊哙传》,汉代初年有废邱,也有槐里,后来在此设县,才统称为槐里的。”这说明槐里的名称年代很久了。王国维的《鬼方昆夷玁狁①考》说鬼方的名称应该是畏方,又说宗周末年还有隗国。
《郑语》史伯告诉郑桓公说:成周(洛邑)的周围,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隗国之名,出自于古代的畏方。因此所谓槐里,类似于犬邱,槐来自于畏,如同隗也来自于畏。这样说来,畏方之国,应该在丰镐西边不远处,更有证据了。
《秦策》记载有槐谷,《史记》记作鬼谷。《正义》:“在关内的云阳,《郡国志》引《地道记》池阳北面有鬼谷。”我怀疑也是得名于鬼戎的。那么可以知道鬼戎的居住地,靠近河西。
《左传》有隗姓的狄人,又有允姓的狄人,隗姓的祖先是鬼方,允姓的祖先可能是玁狁,玁狁和鬼方未必是同一族。《诗·荡》:“内奰②于中国,覃及鬼方。”《六月》、《采芑③》、《采薇》《出车》几篇,则说“薄伐玁狁,至于太原”,虽然这些诗歌不是一人一时所作的,但是一个说鬼方,一个说玁狁,语辞显然有别,如果没有其他的证据,怎么知道这两个名称指的是同一部族呢。反过来,如果认为鬼方玁狁是同一族,很多事情还是可以说得通的。只有他们的地望必须再行分辨,大部分都是由山西带到陕西的。
《国语·郑语》说,成周(洛邑)的周围,北方有卫燕翟鲜虞潞洛泉徐蒲。韦昭注:潞洛泉徐蒲,都是赤翟族,姓隗。说明在成周的北方,还有洛国。
《左传》宣公十五年(前576),晋悼公在稷山用兵,以攻略狄人的土地,立了黎侯之后退兵,到达洛,说明洛国在晋国和黎城之间。另外《左传》闵公二年的传,晋军征伐东山皋洛氏,《史记》《集解》引贾逵说,这是东山赤狄的旁支。《续汉书志》上党郡壶关注引应劭,东山在壶关城的东南,晋国太子申生所讨伐的部落,今天叫平泽。《续汉志》上党郡壶关注引应劭,黎侯国,今天的黎亭。黎亭应当在今天长治县的西南。《春秋》的经文提到闵元公与齐侯在落姑会盟,《公羊》《榖梁》写作洛,《左传》写作落。或许皋落就是《郑语》以及宣公十五年的洛,也就是西落鬼戎的落。称之为西落,是因为在殷商的西方,不必一定要在周人的西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鬼方是介于商周之间的一个部族。
① 玁狁xiǎnyǔn: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战国后称匈奴。
② 奰bì:怒而作气的样子。
③ 芑qǐ:一种良种谷子,白芑。也叫白粱粟
(四十九)据大小盂鼎、梁伯戈推论鬼方居邑,辨王国维说。
王国维考证鬼方居住的地域,仍然沿袭旧的学说,认为周族原本居住在凤翔的岐周,据此而作的推论自然有很多失误。
他说:“《纪年》提到西落鬼戎,可以知道该部落所处之地还在岐周的西方。今考证与古代的器物,宣城李氏收藏的小盂鼎(今佚),和潍县陈氏收藏的梁伯戈,都有关于鬼方的文字。大小盂鼎都出土于陕西凤翔府郿县礼村的沟岸之间,该地的西北就是岐山县,应当是盂的封地。大盂鼎记载周王派盂去自己封国的事,在周成王二十三年(吴大澂的《大澂盂鼎跋》)。小盂鼎记载盂征伐鬼方后献俘受赐的事迹,在周成王二十五年。那么征伐鬼方是在盂前往封国之后,鬼方的土地自然应当和盂的封地相近。岐山郿县的东方就是丰镐,南边被秦岭的终南山、太乙山挡住,只有西边的汧渭之间,才是西戎出入的通道。再向西越过陇山,就是戎人的土地。张衡说陇山之险,隔开了中华与西戎。由此观之,鬼方土地位于汧渭之间,甚至更西方,大概是没有疑义的。虽然游牧民族没有定居之处,但是殷周年间的鬼方,其中的一个部落必定是在此地,没有疑问的。不过鬼方的全境更是环绕了宗周的西、北两个方向,并延伸到了东北方向。梁伯戈虽然只有鬾方蠻以及梁伯做几个字可以分辨,不过可以确定是梁伯征伐鬼方时铸造的。而梁伯的封国,杜预说是在冯翊的夏阳县,《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十年,更名少梁为夏阳,《汉志》也说夏阳是以前的少梁,该地在今天陕西西安府的韩城县,又在宗周的东方。梁国的北方也是鬼方的控制地界,所以才有争战的故事。根据这两件古器物,可以推断,鬼方之领土,实际上在宗周的西方,一直绕到宗周的北方,并包住了宗周的东北,这是鬼方的疆域略微可以考证之处。”
王国维的论述可谓是详尽。不过在周成王的年代,周王室正处于全盛时期,盂的封地在郿县,还在岐周的东南,已经和鬼方接壤了。那么此时的岐山凤翔应该早就在鬼方的蹂躏之下。今天与其说周族从文武王时代势力东扩,而太王以前在岐周的故土,已经不免沦为鬼戎的领土,以至于到成王时分封盂国,大肆征伐,还不如说周族本来就居住在泾渭河流域的下游,由东向西发展,鬼戎部落被王季、文王驱逐,所以该部落渐渐躲避到了泾渭河流域的上游,甚至退到了汧陇之间。而到了成王年代分封盂立国,又渐次向西扩张国土,以至于鬼方、犬戎再次受到周人的逼迫追逐,这种说法是否更接近事实,更合乎情理呢?况且后来秦人向东发展,就是从陇东南出发而到达了汧渭,显然汧渭以上是秦人的居住地,而不是犬戎的原住地。所以王国维考证的鬼方疆域在成王时代是这个样子,这是可能的,但如果上推到殷高宗(武丁)、周王季的年代也就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干宝《易注》:“鬼方是北方之国。”这和王国维根据梁伯戈推断的结论符合,大概鬼方被周族逼迫,所以退避到了西北。
《山海经·海内北经》,鬼方国在贰负之尸的北方。又说西王母在昆仑虚的北方。有人叫大行伯,他的东方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的东方,又说犬封国叫犬戎国。
(五十)王季伐燕京戎,即太王所避之狄,在太原汾水上流。
太王居住在岐而昆夷駾突,这一点清楚了。但是太王是为了躲避狄人而迁离邠的,所谓的狄人是指什么人呢?回答是:这也可以用王季的事迹来推断。
《后汉书·西羌传》:“武乙在位的时候非常暴虐,造成犬戎频繁侵入边疆,周族的古公翻越梁山而躲避到岐山下,到他儿子季历的时候,开始讨伐西落鬼戎部落。商王太丁时,季历又一次讨伐燕京的戎人,戎人却大败周族的军队。”注引《纪年》,讨伐西落鬼戎,是在武乙三十五年,讨伐燕京戎是在太丁二年,中间相隔三年。
燕京在哪里呢?《淮南子·地形训》:“汾水发源于燕京。”高诱说:“燕京山在太原的汾阳县。”《水经·汾水注》:“汾水发源于太原汾阳县北的管涔山。”《十三州志》说:“汾水发源于武州的燕京山,也就是管涔山的异名。”《水道提纲注》:“(燕京)山最为高大,蜿蜒数百里,是山西诸山的鼻祖。东北方向的水都向北流如桑乾河,正东方向的水向东流入滹沱河,正西方向的水都向西流入黄河,汾水是它向南流出的水。”
所以在王季的时代,汾水上游有燕京戎,他的势力要强于西落鬼戎。王季能够战胜鬼戎,讨伐燕京戎时却吃了大败仗。这一部族,必定就是周太王所躲避的强劲对手。大概太王害怕这个强悍部族的威逼而离开,到王季时实力稍强,不忘故居,又越过黄河与之争夺祖先的土地,再次遭遇败绩。这样说来,当时燕京戎和西落鬼戎两个部族盘踞的土地,以及各自实力的强弱,不就可以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