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秦灭周王室及山东六国|战国史话连载13 2024-06-18 07:38:09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战国史话》连载13,欢迎收看。01、周王室灭亡早于山东六国平王迁都以后,周王室就衰落了。到战国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只占有王城洛阳附近相当千现在10多个县的一片土地,人口不多,力社微弱。处在大国之间,不时受到大国的攻击,七大国根本看不起周王室。周王室实际降到了一个小国的地位。但是,周王名义上还是天子,从礼制来讲,各国要向他朝拜,各国国君爵位,要由他册封。由于周王室力量太小,毫无威力,各大国愿意的时候,表面上遵守这些礼制;不愿意的时候,就把这些礼制一脚踢开,自己僭称起来。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以后安王又封篡齐的田氏为诸侯。这些诸侯的力量已很强大,周王室不过是礼制上的一个形式而已。继封诸侯以后,各大国对于诸侯的称号不满足了,要求称王, 不但七个大国如此,而且一些二等国,也都相继称王。而周王也毫无办法。春秋战国之交从周元王算起,元王传给定王。定王死以后,长子哀王继位,才3个月,哀王弟杀哀王自立,为思王,才5个月,思王弟又杀思王自立,就是考王。哀王和思王在位的时间都不到一年。过去史书算世系有些计算这二王,有些又不算,传位的王数因此也不同。考王时,考王封他的弟弟揭于成周洛阳,说是为了要继续周公的官职,历史上称他为周桓公。也就是说,在周王室的那点领土内又封出一个小国来。周桓公死后,传给儿子威公,威公死后,传给儿子惠公,惠公的长子叫西周公,封地在洛阳,惠公在位时又封他的小儿子于洛阳东面巩的地方,沿袭他父亲的称号叫东周惠公。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土内又有西周东周两个小公国,这两个小公国逐步占有了周王室的土地,以致周赧王没有了容身的地方,或是寄住东周公国,或是寄住西周公国。公元前256年,秦国灭西周公国。这一年赧王死,周朝算正式结束。这时离秦统一中国还有30多年,所以早在秦统一以前,周王朝就不存在了,比秦灭山东各国为早。整个周代,经历西周、东周共37王,867年。公元前249年,秦国灭东周公国。相传,从夏代传下来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收藏在周王室的宗庙里。那时认为得到九鼎就能挟天子号令天下,诸侯没有敢不听的。战国时也和春秋时一样,诸侯国觊觎王室的九鼎。有一次,秦国兴师临周,想得到九鼎。周向齐求救,齐出兵,秦兵退。齐国又“将求九鼎"。周派颜率说齐王,九鼎要是经过魏或楚,会被魏、楚劫去。颜率又说,每鼎需要9万人牵引,九鼎需要81万人牵引,这从哪里送来呢?齐王也就作罢。秦灭周以后,就把九鼎迁到秦国国都咸阳去了。这标志着秦国完全取代了周王的地位。02、合纵的失败合纵连横是战国中后期100多年间的大事,合纵是谈论更多和实践更多的。下面我们分析一次合纵,就能比较具体了解为什么战国合纵攻秦往往失败。秦、齐去帝号以后不久,出现了一次五国攻秦的合纵。苏秦以齐国使者的身份积极活动,他在写给齐王的信里说:“臣能以天下攻秦。”他奔走于燕、齐、赵、魏各国之间,为组织这次五国攻秦起了重要作用。赵国奉阳君李兑出面组织了这次五国攻秦。李兑害怕秦国攻赵,想阻止秦国东进;他也很想得到宋国陶邑作自己的封地。魏、韩参加了这次合纵,这是由于孟尝君的支持,魏、韩才能组织起来;又由于魏、韩受到秦的进攻,所以当齐、赵组织攻秦时,魏、 韩是愿意参加的。燕的情况复杂,燕、齐是世仇,但燕国还是参加了这次五国攻秦,因为燕感到秦称帝的威胁。齐国想灭宋国,秦国反对,秦也想吞并宋,齐国想利用合纵攻秦,削弱秦国。楚国没有参加这次合纵,但派了使者去齐。齐国出兵,赵国派了驻在上党的军队,燕国派兵两万人,联军驻在韩国的荥阳、成皋之间,军队在这里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发起对秦国大的进攻。“五国攻秦,无功而还。”实际上联军不了了之的散了。这次五国攻秦的合纵,很不巩固,没有力量,原因是各国都有自己的打算。齐国想利用五国攻秦达到兼并宋国的目的,对于攻秦则是三心二意。“今攻秦之兵方始合,王又欲得兵以攻平陵(即宋地平陵,今山东汶上县西北),是害攻秦也。" (《战国纵横家书》) 齐是组织合纵的,齐的行动有很不好的影响。赵相李兑想得到陶邑为封地,想利用这一时机与齐争宋地。合纵组织起来以后,对秦国的行动很迟缓。更有甚者,赵还想退出合纵与秦联合伐魏。魏当时以孟尝君为相,他是反齐的。魏的态度很动摇,“梁(魏)人两使阴成于秦" (《战国纵横家书》),两次暗中派使者想和秦国讲和。孟尝君还想得到宋的平陵为封邑,也是和齐争宋地。燕是矛盾的,既害怕秦的强大,更害怕齐的强大,燕对五国攻秦也是动摇的。这次五国攻秦,形式上存在一年多时间,由于各国怀有自己的目的,也就没有什么结果。由于东方国家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合纵攻秦往往归于失败。对此,后来的评论家很有感慨。“纵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贾谊《过秦论》)山东国家对秦国屈膝,或者苟且偷安,齐国就是一个例子。齐王建在位几十年到齐亡,奉行“事秦谨”的方针,见危不救。如长平之战拒绝支援赵国粮食,赵军被围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向齐国求救,有大臣劝齐王应该紧急支援,提醒齐王,齐国和赵国“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齐王还是不肯援赵。山东国家还有帮助秦国攻打别国的,如赵国几次帮助秦国攻齐,《战国纵横家书》说:“今从强秦久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此也。”公元前263年,魏国和秦共伐韩,信陵君无忌劝阻魏王说:“秦国不是没有欲望的,韩亡之后,非攻魏不可。”山东国家明智之士,如陈轸说,能够危山东的是秦国,山东国家自己不断互相削弱,这样秦国得天下不用出力,秦国“烹”天下不用出“薪”, “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有人呼吁山东各国 “如同舟而济”,应该共同扶助、度过困难。秦国对山东各国的合纵,则极力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一次,一群天下之士相聚于赵,策划合纵攻秦。范雎对秦王说,可以用金钱分化他们。于是秦王派范雎携五千金去收买。范雎扬言说,谋攻秦的不得金,得金的如同兄弟看待。行到武安,山东之士都来争着要金,合纵也就不了了之。实际上,秦国是十分害怕合纵的。有一次,秦王和秦臣顿弱谈话,顿弱劝秦王不惜重金收买韩、魏权臣。秦王心疼钱,便说拿不出重金,顿弱便提醒说:“合纵成功就是楚国的天下。”秦王知道合纵的厉害,采纳了顿弱的建议。可以说,山东各国如果合纵作出成效,会给秦国造成极大的困难,“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 (《战国策·赵策》)。山东各国力量比秦大得多,但最后还是为秦所灭。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把三晋比成齐、楚的藩蔽,齐、楚比成三晋的根祗,这是互相依赖互相保护的关系,更不能互相攻击。“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祗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 (《资治通鉴》卷七) 03、李斯《谏逐客书》和尉缭献计山东六国在内斗的同时,秦国也差点做出足以误国的错误战略,好在经过李斯的及时提醒,秦王政幡然醒悟。李斯,楚国上蔡人,荀子的学生。他想在秦国干一番事业,入秦以后,在吕不韦的门下做门客,因而有机会游说秦王。秦王赏识他,封他为长史。李斯又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作反间,秦王也采纳他的主意,又封他为客卿。这时韩国有一人名叫郑国,来秦国修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物力,事情被发觉。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作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是被驱逐的。李斯准备走,同时给秦王写 了一封信,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要来由余,从东方楚国要来宛人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穆公任用这五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孝公重用商鞅,行新法,国家、人民富强昌盛,伐楚、魏,扩地千里,直到今天,秦国仍然强大。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东方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西面而事秦”,功业直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君,贵戚大为削弱,王权大为加强,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由于任用客卿,对国家有很大的功益。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李斯又说:今天十分珍贵的宝、玉、珠、剑,秦国并不出产。如果必定是秦国的东西才可以,那么,“夜光之璧"、"犀象之器”、 “郑、卫之女”、“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秦国就没有了。今天不喜欢“秦之声”,而喜欢郑、卫、昭、虞之乐,是因为求快意。用人又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不是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李斯还说: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今天秦国抛弃百姓,拒绝宾客,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这是“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对秦国是非常有害的。秦王看了信,把李斯叫来,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下令废除逐客令。后来李斯一直是辅佐秦王政最重要的人物。在秦王去除逐客令后不久,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他劝秦王不要爱惜财物,要收买各国的豪臣,搞乱他们国家的君臣关系。“不过花三十万金,就可以收到兼并各国诸侯的效果。”秦王接受了尉缭的建议,厚待尉缭,让尉缭的衣服饮食与自己同,封尉缭为国尉 (统率全国军队的长官)。在兼并各国的进程中,李斯、尉缭主张离间各国君臣关系的计谋,收到了很大的功效,加速了秦统一的进程。不过也应看到,如李斯所说“不肯者,利剑刺之”,秦国是以武力做后盾的。 04、秦灭六国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继续蚕食山东各国。公元前249年,伐韩,取成皋、荥阳,设置三川郡;公元前248年,伐赵,取榆次(今山西榆次县)、狼孟(今山西阳曲县东北)等37 城;公元前247年,攻取上党诸城,设置太原郡;公元前244年,攻韩,取13城;公元前243年,取魏有诡,又取燕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公元前242年,伐魏,取酸枣(今河南延津县东南)、燕、虚、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今河南修武县西北)20城,又攻取原卫国地,连同原卫都濮阳设置东郡。秦军节节胜利,在东方设置了一些重要的郡,如三川郡(今河南西部洛阳、荥阳、宜阳一带)、南阳郡(今河南南部南阳为中心的地区)、上党郡(今山西东南部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为中心的地区)、东郡(今河南东北部以濮阳为中心的地区),这些地方是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人们常说这是中国的“咽喉”,山东的“脊梁”。六国由此为秦所分割。东郡的设置则进逼到齐国。秦国向东、向北、向南进攻都处于有利的地位了。公元前241年,各国又有一次合纵,赵、楚、 韩、魏、燕五国军队攻秦,到了函谷关。秦国军队出来应战,五国军队败走。这是战国最后一次有五国军队的合纵攻秦。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向山东各国大进军。秦首先攻韩,虏韩王安,韩灭亡。韩地设置颍川郡。公元前229年,秦攻赵,赵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以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郭开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以赵葱和颜聚代替,杀李牧。第二年,秦军攻破赵军,杀赵葱,颜聚逃跑,秦军攻入邯郸,虏赵王迁。赵公子嘉率宗族数百人逃到代郡,自立为代王。公元前227年,秦攻燕。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燕联合退守代地的赵公子代王,也被秦军击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公元前225年,秦攻魏,包围了大梁,放黄河、大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投降,秦杀魏王假,魏灭亡。秦王准备灭楚,问李信,多少人伐楚可以取胜,李信说20万人。秦王又问王翦,王翦说非60万人不可。秦王说王翦老了,李信壮勇,派李信、蒙武领20万人伐楚。李信开始取得了胜利,后被楚军打败,李信逃回秦国。秦王于是决定还是由王翦出马,亲自去请王翦,并答应他的所有要求。王翦领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师,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秦攻占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楚亡。秦又继续平定了楚属百越地方。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辽东,虏燕王喜,燕亡。秦攻代,虏代王嘉。在这个过程中,齐相后胜,接受了秦国的大量贿赂,秦国向山东进攻时,后胜劝齐王和秦国修好,助长了秦国的进攻。公元前221年,秦军从燕南下攻齐,掳齐王建,齐亡。在秦国最后征服各国的战争中,王翦父子有很大的战功。王翦领兵征服了赵国、燕国、楚国,他儿子王贲领兵征服了魏国、齐国,攻燕辽东虏燕王喜。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只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山东各国为秦所灭,秦王政完成了海内一统的大业,建立起一个东到大海,南到岭南, 西至甘青高原,北至今内蒙古、辽东的前所未有的封建大一统国家,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 从春秋起,中国经过500年左右的战争动乱,特别是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人民灾难深重。无休止的兵役、摇役,沉重的赋税落在人民头上,“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黔首(即民众)之苦,不可以加矣” (《吕氏春秋·振乱》)。相反,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秦国统治者有从山东国家掠来的锦绣丝绸、珍珠宝玉,有从赵国掠来的美女。秦国国相魏冉被废时,他的财宝有千多车。邯郸被围,平原君家仍有宫女以百数,还是美食绸衣。诸侯林立,还导致关卡林立,严重阻碍经济文化交流。齐国的地势低,赵、魏的地势高,齐国在黄河筑起堤防,河水泛滥时为害赵、魏;赵、魏也筑堤防, 河水泛滥时又为害齐国。公元前225年,秦军为迫使魏国投降,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浸3月。简而言之,分裂和战争带来巨大祸害,人民希望能够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可以说,“定于一”,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只有各国宗室贵族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害怕被别国兼并。秦国统一六国,六国宗室贵族受到沉重打击。新兴地主阶级推动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是实现统一的基本力量。 赞 (0) 相关推荐 项羽诸侯是大手笔,他不止想当齐桓公,更想成为又一个秦始皇 项羽并不是分封诸侯,而是调整诸侯封地.在他大会天下诸侯,调整诸侯封地之前,天下的格局就是战国时期被秦国所灭的六国都已经各自复国,而且基本上都恢复了原来的地盘,王室也都是原来的王室后裔,只有秦国按照楚怀 ... 登基仅三天的秦孝文王,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却成就了大秦江山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李白<秦王扫六合> 秦朝,一个在中国历史这幅山水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朝代.开天辟 ... 一代帝王楚怀王,是怎么被骗客死秦国的?这番遭遇是何原因造成? 2020-10-26 13:42 华人号:历史天天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乐崩坏,尔虞我诈的时代,统领一方的各国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命运遭遇沉浮不一,悲观各异,有的诸侯王称霸一时,号令群雄,有的诸侯 ... 伐蜀还是伐韩,秦惠文王的正确决定,秦统天下的第一节点 文丨南阁水哥 秦惠王,在整个秦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他是秦国历代国君中第一位称王的人.他用重刑杀死了商鞅,但又继承延续了商鞅变法之精神与内核,让秦国终于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而在制霸天下的道路上,一 ... 项羽分封诸侯是开历史倒车?刘邦倒车开得更猛 所谓分封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自己的地盘分给别人,并且封爵建国,这也就是所谓的分茅裂土,封爵建国.但项羽做的并不是这样的分封,因为那些地盘本来也不是他的,而是别人的. 巨鹿之战前,六国就已经全部复国,这 ... 战国之秦灭周王室及山东六国--战国史话13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86,<战国史话>连载13,欢迎收看. 01.周王室灭亡早于山东六国 平王迁都以后,周王室就衰落了.到战国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只占有王城洛阳附近相当千现在10多个县 ... 秦灭六国后,山东六国的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秦灭六国后,山东六国的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纪录片《战国风云秦灭六国》2小时完整版,建议收藏观看 纪录片《战国风云秦灭六国》2小时完整版,建议收藏观看 『攻秦灭周,肆虐西北——犬戎』 "周幽王,盖高楼.为得美人羞,烽火戏诸侯.一朝失势去,西周变东周."大家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估计都会莞尔一笑.实际上,这是一个大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多情而 ... 哪有什么锅盔,大秦帝国靠小米碾压山东六国 作者 | 罗格 今天,总会有人脑补,在2000多年前,一队又一队的秦国军人,怀揣着一块小麦烘烤的"锅盔",杀出函谷关征伐天下的场景.然而事实上,这个原本地处西陲.为周天子牧马而获爵 ... 乱世小国的典型宿命:周王室及鲁国作后盾,挣扎十七年仍难逃灭国下场 一 纪国,是山东半岛的诸侯国,国都位于今天山东寿光市南,在山东大国齐国旁边. 公元前722年8月,<左传>记载:"纪人伐夷."夷国,位于今天山东省即墨县西.纪国从山东半 ... 战国历史【纵横之战】从合纵到战争艺术,秦灭六国势不可挡也 战国历史【纵横之战】从合纵到战争艺术,秦灭六国势不可挡也 王翦到底有多厉害,秦灭六国的第一功臣,唯一得到善终的战国名将 前言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西方的秦国一家独大,东方六国在苏秦让六国合纵失败之后内部便矛盾重重,根本无法再次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西方强大的秦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动荡,百姓们遭受了这么长时间的征战之 ... 秦六世余烈-第四代秦昭襄王:灭周扩疆,用魏冉范雎白起称霸六国 今天我们介绍秦始皇的曾祖父(即秦始皇爷爷的父亲) -- 秦昭襄王赢稷(ji), 即秦六世无昏君的第四代国君,也是秦国的第28代国君,在位56年,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秦昭襄王同他的父亲秦惠文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