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散抄:不同的感受
微散抄
《活在别处》之一
不同的感受

微末回友:提到的《心经》和《金刚经》,或许我介入的时间久罢,所以理解和感受可能和网上或各种译本不同,尤其是《心经》。感受《心经》必须是要前提的,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是在另一个世界(三维空间以上)给弟子舍利子说的,这是其一。
其二、吾人自身每一个人(也涵盖其它有性法门)都有一个(有如佛所在世间呈现的那样)不同段位的果位。
其三、空的含义有三:

一是“物自体”因因果的连续性,使“果”不能有所确定,故空也。
二是“现象世界”里的相对空,就像“空碗和碗里的水”它们彼此只有通过对方才能表达,所以空即色,色即空。
三是三维空间的形色即色,在三维空间以上即无法呈现,也即无,也是指空色相对而言!所谓“行深”就是让你把你自出生到觉醒之前在三维空间里所有遮住你的“无明”要一层一层剥离,越剥越深,才能出现空性,即后面所叙的五蕰空、十八识空、十二因缘空等。

最后的偈辞真正的含义是:醒来罢醒来罢,本来就是那样、本来就是那样!一切佛性都在自身,觉悟了自己就成佛了,不假外求!西学里赫拉克里特、泰勒斯、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及老子,他们都在独立于心灵之外去发现作用于“表象世界”的“本体”如水、火、理念、概念、物自体、心灵、中心观念、上帝(非人格化之上帝)、原型等等,其实都不过是道家的“道”或佛家的“空性”而已!


微末小楷《心经》竖版欣赏


原名沈兰荣,曾用名沈度,1964年生于陕西汉阴,与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同族。国家一级美术师,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