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陵[辽圣宗] 简历
辽圣宗庆陵:辽圣宗陵寝。辽圣宗永庆陵位于山谷三公里半的山腰中,现陵区内陆表尚可见到享堂、祭殿、羡道、陵门等遗迹,是三座陵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庆云山下筑有通往陵园的神道,山脚筑有陵门。
庆陵[辽圣宗] -地理位置
庆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力嘎(白塔子)的苏木驻地北约十五公里,巴林右旗(大板镇)辽庆州城遗址北约10公里。陵墓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中一条东西横亘的大山南麓的山地狭谷中。
这座大山如一道屏障呈东西向横亘,在山麓的南坡有三个山峰,怪石嶙峋,直插云天。该山辽代名永安山,后改称庆云山,庆陵之名也因此得来,现又名大黑山,蒙古语名叫瓦林乌拉(意为有砖瓦的沙丘),当地人称“王坟沟”。
四周大山环绕,这里草木茂盛,环境幽雅,野兽众多,是辽代帝皇游猎地。
庆陵[辽圣宗] -墓主简介
辽圣宗耶律隆绪(971年—1031年),辽国第六位皇帝。是辽国在位最长的皇帝。12岁(983年)即位,改元统和。萧太后执政期间进行改革,使辽国更加强盛。1009年圣宗亲政后,辽国进入鼎盛。晚年迷信佛教,使辽国开始走向下坡路。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驾崩,终年61岁,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
钦哀皇后萧耨斤,是辽兴宗的生母,在辽兴宗被立为太子后,被封为顺圣元妃。太平十一年(1031年)十一月,圣宗病危,兴宗即位,耨斤自立为皇太后。钦哀后把持朝政后,采取各种手段排除异己,史称“钦哀后专权”。重熙二年(1034年),钦哀后又密谋废兴宗而另立少子耶律重元,事败被废,幽禁于庆州(今辽宁林西北),守圣宗陵寝。辽道宗庆宁三年(1057年)十二月已巳逝世。翌年五月,辽道宗宝其谥号为钦哀皇后。癸酉,葬于庆陵。
仁德皇后萧菩萨哥(986—1036),是睿知皇后的弟弟隗因的女儿。十二岁时,因貌美而富有才华,被选入后宫。统和十九年,年满十六岁,被册封为齐天皇后。随鸾伴驾二十几年,深得圣宗皇帝的宠爱,仁德皇后生了两个皇子,都夭折了。开泰五年的时候,宫人萧耨斤生了辽兴宗,仁德皇后过来把他作为养子。太平十年(1031年)六月,辽圣宗病危,遗命以兴宗继承皇位,齐天后为皇太后,耨斤为太妃。此时萧耨斤得意忘形,自立为皇太后。萧耨斤上台后,排除异己,还诬陷仁德皇后参与谋反,趁着兴宗驾车春季射猎的时候,派遣人去刺杀她,仁德皇后就这样死去,享年五十岁,追封为仁德皇后。与钦哀皇后共葬于庆陵。
庆陵[辽圣宗] -陵墓布局
《辽史?地理志》载:辽代第六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驻跸庆云山时说,他死后应当埋葬于此。于是此后,辽代三代皇帝均葬在这里。这三座皇陵由东向西一字排开,掩映在山腰丛林茂树之间。分别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及钦哀皇后、仁德皇后的“永庆陵”,辽兴宗耶律宗及仁懿皇后的“永兴陵”、辽道宗耶律洪基及懿皇后的“永福陵”及后妃、太子等皇亲国戚的陪葬墓组成的陵园建筑群,三陵各相距约2公里,整个陵园方圆十余里,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这三座陵墓自东向西排列,按位置人们又称为东陵、中陵、西陵。因三座帝陵共处一个陵城,通称三陵为庆陵。三座陵墓都有陵门、享殿和神道,均为东西向。原本三陵全为砖木结构,现今遗迹多残毁。陵门原为砖构,中陵和西陵因为彩绘破坏较甚,只能用图案恢复原貌。墓室有前、中、后室及4个侧室(耳室),用沟纹砖石灰浆砌,墓壁用砖三层,墓顶用砖两层,墓壁及墓门均抹石灰,再彩绘壁画。
庆陵[辽圣宗] -建筑结构
从陵门到陵墓,长1300米,宽3米的神道,神道两侧有望仙殿、御容殿等建筑遗址。永庆陵为仿木结构的七室砖墓,墓内全长21.2米,最宽15.5米,最高约6.5米,分前、中、后三正室,前室东西侧室,中室东西两侧,以后室为主室。前室平面为长方形,券顶,其余各室均为圆形,穹庐顶,各室之间有券顶的甬道相连。陵寝由三层大青砖垒砌,内抹白灰,地面略向南倾,平铺打磨平整的方砖,下有排水系统。主室内有柏木组建的巨大椁室,各室间有通道相连,安有柏木大门,门楼用雕砖砌成,瓦垄起伏、鸱吻高翘,通体彩绘。墓中出土物十分残碎,日本人挖掘东陵时曾出土有枋、榑、斗栱等小木作构件,较有价值,但原有结构情况不明。
原来庆陵的三座陵墓内都有壁画,但现在仅在东陵存有摹本、照片并保存较完好的彩绘壁画。绘制者应为当时契丹和汉两族画师。壁画主要在墓内砖砌仿木结构细部及墓壁上方,内容有装饰图案、人物和山水等。墓门及墓内砖砌仿木结构上,饰红、绿彩,墓门上鸱吻饰黄褐彩。仿木结构细部及墓壁上方,用工笔彩绘龙凤、花鸟、祥云、宝珠以及网格状图案,是已发现的辽墓彩画中等级最高的。
庆陵[辽圣宗] -墓主饰物
在墓道、前室及其东西侧室、中室和各甬道壁面上,场面宏大,绘有与真人等大的人物图像70余个,墓道两壁为15个戴圆帽、穿圆领窄袖长衫、执骨朵的仪卫和1匹备有鞍辔的马,前室南甬道与中室南甬道绘有同样的仪卫。文官武士叉手而立,表情肃穆,色彩凝重。从而首次发现了契丹民族服饰形象。前室前半部分两壁各绘6人乐队,均戴直脚幞头、穿黑袍。其余40个人物,大部是男像,多数髡发,少数戴圆帽,极少数戴直脚幞头,均穿圆领窄袖衫,有紫、绿、青等色,腰围革带,均拱手或叉手侍立。仅有两幅并立的女像,右侧的带黑纱帽,穿绿色左衽长袍;左侧的梳髻,穿绿色窄袖长袍、红色中衣,均左衽,腰围绣带,手捧披肩,似为前者的侍女。人像上方都墨书契丹小字榜题。这些旁题人物像第一次证实了契丹族的习俗。墓室的藻井、墓顶也用工笔彩绘龙凤、牡丹图案,用色艳丽。
永庆陵中室有四幅巨大的山水画,清新淡雅,画技高超,描绘了辽腹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风光,构图严谨,鸟兽形象生动,应是描绘契丹皇室四季捺钵之所在地的景色,表现了辽代皇帝的这一习尚(出外狩猎设“行帐”称“捺钵”,用海青鹰捕天鹅,是一种典礼仪式),是极其罕见的辽代绘画珍品,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使这座地下宫殿更加富丽堂皇。
庆陵[辽圣宗] -存在价值
辽庆陵是辽代极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高度发展阶段所造,陵园规模宏大,建造豪华,陵葬物品极多。墓中墙壁绘有大量绘画、东陵壁画尤为壮观,有契丹人物,契丹建筑装饰纹,契丹族喜爱的四季山水画,表现出北国景色,与契丹人生活感情密切相关的情景。墓中出土保存完好,分别用契丹文、汉文镌刻的帝王皇后哀册,为研究契丹文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辽代墓葬是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古代墓葬营建的精华。庆陵对研究辽代墓葬、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台湾著名学者越振绩说“辽庆陵山形水势异常秀美,文化遗存基本完整,完全有条件修复一处辽代皇家陵园博物馆”。
庆陵[辽圣宗] -历尽沧桑
该陵自建成后历900余年,几经森林大火,多次修葺、兴建、扩充。由于庆陵建筑时时辽朝处于最强盛的时期,陵葬器物极多,宝藏的诱惑也使它变得多灾多难。天庆九年(1119年),金人破上京,庆陵中的金玉宝器被掘一空,此后元、明、清各代便不再维修保护。自20世纪初至40年代,庆陵更是屡遭盗掘:1914和1922年林西县知事和法国神父闵宣化曾先后挖掘中陵;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神父凯尔温雇人盗掘了庆陵三个陵墓中的一个,首次出土了刻有契丹小字的哀册4方,随后原石丢失。1930年军阀汤玉麟对全部陵墓进行盗掘,据旧《林西县志》记载,民国“十九年夏,来一姓郭的热河省委员,派民夫百余名在其地大肆挖掘,搜出哀册14块。”据目击者谈,墓室内香柏做的板壁上涂彩漆。尸床和供桌用白玉做成,雕缕花纹,镌刻文字。还有玉碑等罕见之物,全被盗去。1939年日本侵占时期,日本人田村实造曾进行实测、摄影,并临摹了东陵壁画,窃取了一批珍贵文物;多年的盗掘致使庆陵墓室残乱不堪,随葬文物基本全部散失,西陵、中陵墓室全部坍塌,各墓室积水严重。1949年后,我国政府才对庆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却只发现木俑、木狗数件;1991年,庆陵的东陵又遭盗掘;许多陪葬墓也被盗墓者屡屡光顾……陵内出土的哀册也是辗转于战火之中,几经周折方得以完整保存。
庆陵[辽圣宗] -重要文物
庆陵哀册:庆陵出土遗物多已散失,仅存部分石刻哀册。庆陵三陵出土哀册15方 ,为石质,哀册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共分为册盖、册石两部分,呈墓志形,其中册盖8石、册石7石,盖、册皆用汉白玉所造,呈正方形,边长130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每石重约1.5吨。其中汉文哀册有圣宗、仁德皇后、钦爱皇后、道宗、宣懿皇后的各一合,仁懿皇后哀册仅存篆盖。1922年还从中陵抄写出兴宗和仁懿皇后的契丹小字哀册册文,原石已失。哀册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每方近2000字,其中4方用契丹文书写,被确认为失传多时的契丹民族文字,对研究契丹小字极有价值。碑身高大雄伟,刻功刚健遒丽,工整含蓄,堪称辽代书法精品。在哀册册盖与册石侧面,还有采用线雕手法做出的精美生动的纹饰,册盖四角或雕有双龙、或刻镌牡丹。周边则线刻端庄,飘逸的人首、人身,整个哀册丰富多彩。永庆陵的3方哀册还填补了辽圣宗和两个皇后在历史上记载的不足。这些契丹小字哀册和榜题,是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及开展契丹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稀世之宝。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庆陵[辽圣宗] -参考资料
[1] 辽庆陵 http://bbs.xunlei.com/thread-2982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