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碑文详注(2)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2)

(完成于2020年12月15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的背景:2019年5月22日,到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隶书、习练“曹全碑”。在接触“曹全碑”之初,连碑文都读不通顺,更不用说知其意了。后来,才逐渐读通了碑文、明了其意。再后来,随着对碑文兴趣的增加,就想对其做一番注译。为此,特地到网上查看了一些关于“曹全碑”的译文。在查看了一番后,感觉不甚“解渴”;后来就决定:以自己“解渴”为标准,查找资料,对碑文作比较详细的注译。

可当真的“工作”起来后,才发觉这项工作着实有难度;这个,主因是自己在中国历史与古汉语方面,知识的浅薄。

故虽然费力不小,但受知识水平所限,注译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文中所涉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使用这些资料的唯一目的,就是“注译”。而注译之目的,一是通过注译,深化自己对碑文的学习和理解;二是在阅读理解碑文方面,为有像我当初那样不熟悉碑文的人提供一点助益。除此目的外,别无其他,更无营利之所图。

文中主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百度文库、360个人图书馆、词典网、国学大师网、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汉语字典。

由于注译的篇幅较长,致阅读起来尤其是在手机上阅读不是很方便,为减小篇幅便于阅读,便根据碑文之上下文意思,将碑文划分为10个段落,把对每一段落的注译,单独列作一篇文档。

碑文之具体段落划分如下:

段1:君讳全 ~所在为雄。

段2:君高祖父敏 ~ 是以位不副德。

段3:君童龀好学 ~ 不陨其名。

段4:及其从政 ~ 远近惮威。

段5:建宁二年 ~ 悉以簿官。

段6:迁右扶风槐里令 ~ 拜酒泉禄福长。

段7:訞贼张角 ~ 绝其本根。

段8:遂访故老商量 ~ 百工戴恩。

段9:县前以河平元年 ~ 役不干时。

段10:门下掾王敞 ~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本篇,是对第2段碑文的注译。

二、注释

1〕君高祖父敏

a、君:对对方的尊称,犹言“您”。在此,“君”,指碑文中的主人公——­东汉灵帝时期郃阳县县令曹全。

b、高祖父:爷爷的爷爷。

注:关于祖宗十八代和其称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九代与下九代之宗族成员。上序依次称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称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

c、君高祖父敏:您的高祖父尊名“敏”。

2〕举孝廉

a、举:推选;选举。

b、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非官职,孝廉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孝廉是两汉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度之一,是“孝子廉吏”的合称。最初实际上是两科,分别是举孝子、举廉吏。但在两汉,孝廉往往连称而混为一科。

孝廉属常科。所谓常科,是指周期性、经常性进行的科目,要求郡国每岁必举,否则以不奉诏论,可见当时朝廷的重视。

东汉光武帝在诏书中明确规定了察举孝廉的四项标准:"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悌:tì 敬爱兄长。)廉公之行。”

孝廉重品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人即可被称为“孝廉”,其中孝悌和廉公是察举孝廉的最主要的标准。所举孝廉,大多为从未担任过官职的,但也有少数郡县之属吏。

举孝廉后,到中央则多在郎署任职,再由郎逐步升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或者外迁到地方为令、长、丞,再逐步升任太守、刺史等。有不少辅弼重臣,皆出身于孝廉。这充分说明孝廉是两汉时期官吏进身的正途,其不亚于后世的进士出身。

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最初的时候是每郡岁举二人,但因各郡大小不等,人口相差悬殊,多的上百万,小的仅几万。故后来规定按人口比例举人,大致是每二十万人岁举一人,不足二十万每两年举一人,不足十万每三年举一人。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针对一些边郡地区,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还另有优待政策。

c、举孝廉:是察举的孝廉(孝廉出身 / 孝廉)。

3〕武威长史

a、武威:地名。即武威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西汉名将,民族英雄。)击败匈奴,西汉政权在河西设郡置县。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匈奴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领姑臧(zāng)、张掖、武威、休屠、揟(xū)次、鸾(luán)鸟、扑擐(huàn)、媪(ǎo)围、苍松、宣威共10县,以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为治所(治所:古指地方政府驻地。简称“治”。)。

注:

①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汉语成语,意思是头发披散着,衣襟开在左边。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

②休屠:是汉代匈奴各个部落中的一支,其与当时匈奴中的另一部落“浑耶”(亦有称“昆邪”的)一同驻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

③休屠王:匈奴诸部落王之一,即休屠部落之王。

④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称 “单于”(单:chán),部落的首领称 “王”。

b、长史:zhǎng shǐ 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的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亦设长史,为郡太守的佐官(本例即是)。

注: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c、武威长史:武威郡太守的佐官(武威郡长史)。

4〕巴郡朐忍令

a、巴郡:郡名。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巴国置,治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南充、泸州等市以东,重庆市奉节县以西,綦江、武隆县以北地区。西汉初略大,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两郡各一部置广汉郡,辖境缩小。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zhāng)分出巴郡各一部分置永宁、固陵二郡。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为巴西郡,永宁郡为巴郡;属益州。

注:

①益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雒:luò 古地名。西汉时置为雒县。其自古即为争蜀之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今址为四川省广汉县北)。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出蜀郡、犍(qián)为郡、朱提郡、越巂(xī)郡、牂(zāng)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②州牧: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周刺史为州牧。其后废置无常。 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实则为割据政权。以后历代设都督、总管、节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废。

b、朐忍:qú rěn 古县名。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说文解字》云:“朐忍,虫名(注:即蚯蚓,又名蛐蟮(qū shàn  也作曲蟮,为蚯蚓的俗称。)。) 汉中有朐忍县,地下多此虫,因以为名。”另,该二字在《中华辞海》上另有读音为“chǔn rěn”之说(又写作“朐䏰”),见下图:

c、令:古代官名。即县令,为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

d、巴郡朐忍令:为巴郡朐忍县县令。

5〕张掖居延都尉

a、张掖居延:

指张掖居延属国。西汉武帝时置居延县,属张掖郡,是张掖都尉的治所。东汉安帝时,以张掖都尉所辖地区置张掖居延属国,其与张掖郡平级。与此同时,还分出了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仅领居延一县。

居延,系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其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公里处。

注:

①属国:是两汉为安置归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族人而设的行政区划。

属国的设置始于战国,如秦兵器铭文中已有属邦一词。后避汉高祖刘邦之讳而改称属国。

属国是中央王朝为安置归降的边疆民族而在缘边诸郡设置的一种行政建制,以“主( 主:负责处理,掌管。)蛮夷(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降者”,其与郡同级。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到汉末为止,北、西、东三边诸郡的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qián)为、广汉、蜀郡、张掖、居延、辽东等郡内都有属国的设置,大者领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置边远县为属国,如:置广汉北部都尉,所治为广汉属国;置蜀郡西部都尉,所治为蜀郡属国;置犍为南部都尉,所治为犍为属国;置辽东西部都尉,所治为辽东属国。小郡则将属国置于本郡之内,不另标名称,如:龟兹属国,只作为上郡的一个县而存在。

在属国,设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译令,又有属国长史、属国且渠、属国当户等官。各官由汉人或内属胡、羌的首领充任。属国都尉秩(秩:俸禄。)比二千石(石: dàn。容量单位,10斗(dǒu)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 shí。),与西域都护同级,直属中央,其治民领兵权如郡太守。属国官方掌属的国兵,称属国骑或属国胡骑。

②都尉:旧时武官名。都尉是秦汉时期重要的中高级武官。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负责辅助郡太守主管军事。西汉景帝改名为都尉。都尉专管本郡军事戍防,其治所别立,置官属,在郡中与太守并重,有时代行太守职务。在边郡,还有关都尉,如敦煌有阳关都尉,治所阳关;有玉门都尉,治所玉门关;张掖有肩水都尉(设有肩水都尉府)、居延都尉(设有居延都尉府),也为关都尉。

b、都尉:在此指张掖居延属国的都尉。

注:

属国都尉:为属国的最高长官。其与一般的都尉仅履行武职不同,还兼理民事,即其“治民比郡”。在都尉之下,有丞、候、千人,还有主簿等官职。

两汉属国都尉的设立,不仅对互相间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对开发边疆、保卫边疆地区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统一,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c、张掖居延都尉:张掖居延属国的都尉。

6〕曾祖父述

a、曾祖父:亦称曾祖,指的是父亲的祖父,即爷爷的父亲、父亲的爷爷。

b、曾祖父述:曾祖父尊名“述”。

7〕孝廉

a、孝廉:见〔2〕. b 。

b、孝廉:孝廉出身。

8〕谒者

a、谒者:官名。东汉时,设有常侍谒者,主殿上时节威仪;设有给事谒者与灌谒者,掌宾赞受事。

注:

①时节:指季节;时令;时光;时候。

②威仪:礼仪之庄严。

③宾赞:亦作“宾讚(zàn)”。举行典礼时导引仪式的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云:“謁者掌宾讚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

④受事:接受职事或职务。

b、谒者:谒者。

9〕金城长史

a、金城:即金城郡。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所允吾县(今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领允吾、金城(今兰州市西固区)、榆中(今甘肃省榆中县甘草店)、令居(今兰州市永登县西北)、允街(今兰州市红古区花庄)、枝阳(今兰州市红古区岔路村)、袍罕(今甘肃省临夏县双城镇)、浩门(今兰州市永登县连城)、白石(今甘肃省夏河县境小麻当)9县,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并入陇西郡,东汉明帝恢复金城郡,治所仍在允吾县,领允吾、金城、允街、枝阳、浩门、令居、榆中7县。

b、长史:见〔3〕. b。

c、金城长史:金城郡太守的佐官 —— 长史(金城郡长史)。

10〕夏阳令

a、夏阳:古县名。战国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10公里处的西少梁。

西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之一部分设为左内史。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左冯翊:zuǒ píng  yì),夏阳属之。后来,处于两汉之间的新莽时期,改夏阳为冀亭。到了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冀亭又复名为夏阳,仍属左冯翊。

注:

①左冯翊:政区名(也是官名),为汉代 “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为 “三辅”,即把京师长安附近地区(即现今陕西省关中一带)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类似于清朝的直隶总督。因其地属畿(jī)辅,故不称郡。

汉代 “三辅” 地图:

②光武中兴:亦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其在位三十三年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三公: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明清恢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为荣誉衔。),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炙灼:zhìzhuó 烧灼;烘烤。)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因此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谥:shì)号为光武,所以称该时期为光武中兴。

b、令:古代官名。即县令,为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

c、夏阳令:夏阳县县令。

11〕蜀郡西部都尉

a、蜀郡:秦灭古蜀国后,始置蜀郡(秦惠王时);汉仍沿其旧。《元和志》卷31成都府:“以蜀山以为郡名。” 其辖境为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地区,治所在成都县 (今四川省成都市)。

b、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将郡尉更名为都尉,其秩比二千石,掌佐助郡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两人,二人分别掌管郡境内的东部和西部,或南部和北部。

c、蜀郡西部都尉:镇守蜀郡西部边境的都尉(蜀郡西部都尉)。

12〕祖父凤

a、祖父:即爷爷。

b、祖父凤:祖父尊名“凤”。

13〕孝廉

a、孝廉:见〔2〕. b。

b、孝廉:孝廉出身。

14〕张掖属国都尉丞

a、张掖属国:东汉凉州的行政区之一。其原隶属于张掖郡。西汉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东汉安帝时,以张掖都尉所辖地区置张掖属国,同时还分出张掖居延属国。张掖属国与张掖郡平级,别领五城—— 侯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其辖地包括今张掖市、山丹县南之大黄山(焉支山)、山丹军马场等处及相邻的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部以及鲜水上游的祁连山区。

b、属国:见〔5〕. a注① 。

c、属国都尉:属国的最高长官。

d、丞:古代协助帝王或主要官员办事的官吏。

e、都尉丞:都尉的佐官。

f、张掖属国都尉丞:张掖属国都尉的佐官(张掖属国都尉丞)。

15〕右扶风隃麋侯相

a、右扶风:政区名(也是官名),为汉代“三辅”之一。详见〔10〕. a注①。

b、隃麋:yú mí 指隃麋侯国,隶属于右扶风。隃麋本系古地名,其相当于今陕西省千阳县一带。此地北接甘肃,汧(qiān)水自陇(陇:lǒng 甘肃省的别称。)入秦,是秦人的发祥地。周时,此地有隃麋泽。汉高祖刘邦平定雍州之后,于此地设置了隃麋县,即以泽名定的县名。新朝王莽时期,将隃麋县改名为扶亭县。东汉初期,刘秀封武将耿况(耿况:东汉大臣,名将耿弇(yǎn)(耿弇: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的父亲。)为隃麋侯,设相管理县政,县为侯国。耿氏一直世袭了六代。到了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以谋反罪灭了耿氏三族,夺了侯国袭爵,恢复了隃麋县。至西晋初年,隃麋县并入汧县,此地名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另,隃麋以产墨著称,后世因此借此二字指墨或墨迹,还进一步被引申为文墨之意。

c、侯:古代爵位名。系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的第二等。侯,非官名。

d、相:汉朝在侯国设相,主治民,官秩(官秩:官吏的职级。)如县令。

注:

治民:治理人民;治理百姓。治民,是中国古代太守(郡守)的主要职责之一。

e、右扶风隃麋侯相:(三辅之一的)右扶风之治下的隃麋侯国之相(是右扶风隃麋侯国之相)。

16〕金城西部都尉

a、金城:见〔9〕. a。

b、西部都尉:见〔11〕. b

c、金城西部都尉:镇守金城郡西部边境的都尉。

17〕北地大守

a、北地:地名。即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所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徙:xǐ 迁移。)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将北地郡迁至冯(píng)翊(yì)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东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此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怀德(今陕西省大荔县)。

b、大:tài  古通“太”。

c、大守(太守):古官名,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到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注:

掾史:官名。掾与史的合称。古代指分曹(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治事之属官。汉衙署分曹办事,中央三公九卿府及地方州郡县多有置,如功曹从事史、兵曹从事史、主书令史、书佐令史等。曹有掾与史,掾为长(zhǎng)而史次之。但亦有仅设史者,如功曹只有功曹史,不另设掾,则史即为一曹之长。汉掾史由主官自行辟任(辟任:pì rèn 举用。)。辟任后上报者,公府属吏官秩可至四百石或三百石;不上报者,通常为一百石。各地郡守、刺史、州牧皆可自行任免之。

d、北地大守:北地郡太守。

18〕父琫

a、父:父亲。

b、父琫:父亲尊名“琫”(令尊大人名“琫”)。

注:

琫:běng 古代刀鞘上端的装饰物。

19〕少贯名州郡

a、少: shào 年纪轻(与“老”相对)。

b、贯:满。

c、名:名声;名誉。

d、州郡: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划。

e、少贯名州郡:年轻时就名满州郡(年轻时即闻名州郡)。

20〕不幸早世

a、世:人是一生,例:一生一世。

b、早世:早逝,即过早地去世。

c、不幸早世:不幸过早离世。

21〕是以位不副德

a、是以:所以,因此。

b、位:职位;地位。

c、不:表示否定。

d、副:相称,相符合。

e、德: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

f、是以位不副德:所以地位不能与良好的品德相配称(其地位因此未能达到其良好品行的高度)。

(0)

相关推荐

  • 025卷23 窦融列传第十三

    <后汉书>卷23 窦融列传第十三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章武,县,属勃海郡,故城在今沧州鲁城县也.融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 ...

  • (ZT)基于历史军事地理视角的河西与汉匈战争

    终两汉之世,河西是汉匈双方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两进河西,击败占据此地的匈奴休屠.浑邪二王夺取河西,到汉桓帝元嘉元年(151),仅文献记载发生的与该地有关的战事就达23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六)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六) 隗嚣归天水,复招聚其众,兴修故业,自称西州上将军.三辅士大夫避乱者多归嚣,嚣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像普通百姓一样俯下身子和他们结交):以平陵范逡为师友(类 ...

  • 《曹全碑》碑文详注(10)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10) (完成于2021年1月18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 ...

  • 《曹全碑》碑文详注(9)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9) (完成于2021年1月11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 ...

  • 《曹全碑》碑文详注(8)

    (完成于2020年12月31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的背景:2019年5月22日, ...

  • 《曹全碑》碑文详注(7)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7) (完成于2020年12月29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 ...

  • 《曹全碑》碑文详注(6)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6) (完成于2020年12月26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 ...

  • 《曹全碑》碑文详注(5)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5) (完成于2020年12月23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 ...

  • 《曹全碑》碑文详注(4)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4) (完成于2020年12月21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 ...

  • 《曹全碑》碑文详注(3)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3) (完成于2020年12月19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 ...

  • 《曹全碑》碑文详注(1)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1) (完成于2020年12月5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