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者,浮肿延及全身,咳逆倚息不得卧,名家中医如何治疗?

患者女性,三十三岁,溢饮浮肿

初诊: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四日。面目微肿,发热恶寒,头痛口苦,时呕,胸满厌食,肢倦,颈项强。予柴胡桂枝汤一剂。

二诊∶四月十六日。仍有微热,兼见咳嗽,呼吸急促,易咯出,口苦干呕;左胸上角及剑突下压痛,向左侧睡深呼吸时痛加剧,面目浮肿。予小柴胡合小陷胸汤两剂。

三诊∶四月十八日。痰较易咯出,胸胁痛减,咽峡红肿,小便不利,身重不能转侧,夜睡不安,下午微有发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剂。次日,身重不能转侧及夜睡多惊有好转,但进步慢,转请西医会诊。

西医检查摘要。肝大肋下两指,压痛;尿蛋尿(+++),尿放久后呈血红色;心肺听诊正常。初步诊断∶(1)急性血管球性肾炎;(2)咽峡炎;(3)钩虫病;(4)贫血;(5)胃病。服西药半个月,浮肿延及全身,咳逆倚息不得卧,再予中药治疗。

四诊∶五月五日。微发热恶寒,微渴,咳逆倚息,时流涕涎,痰稀薄如泡沫,不易咯出,左胸上角刺痛,剑突下压痛,肾区及肝区均压痛,腹膨满有水声,面目、四肢、躯干水肿,小便短涩、极少、日夜各一次,大便 溏,舌 尖 及 边红,质尚润,苔薄白,脉沉紧。拟小青龙汤加石膏;生麻黄 9克、干姜9克、五味子6克、法半夏9克、桂枝6克、芍药9克、细辛8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先煎)。服一剂。

五诊:五月六日。药后微汗,一夜得小便五次,咳逆大减,能平卧,胸痛减,身肿如旧,痰较易咯出,食欲转好。治效既佳,续予原方一剂。

后共服小青龙汤加石膏五剂,浮肿消,咳逆除,胸胁,小便畅通、色清而长,尿蛋白仍(+++),肝区肾区压痛略减。改用民间方,松叶(择嫩绿者 去 枝)90克、红糖 60克,每日煎汤代茶。二十余日后,经医院检查∶尿蛋白消失,肾区不压痛。至于钩虫,肝及胃病等,另按法施治,从略。

小青龙汤方证属阳证、表寒、实证。临床证候为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或少汗,咳嗽气喘,呕逆, 鼻流 清 涕,咳不爽,牵引胸痛,痰多而稀白,小便不利,或腹痛下利,或浮肿,或眼赤痛多泪水,舌苔白滑,脉浮弦。

咳喘是本方证主要症状,但必属寒性喘息性咳嗽,避寒而剧;甚则咳逆倚息不得卧,或咳时牵引胸胁、腹部作痛,以双手捧腹而躬其背;或背部有冷感,如掌大;痰稀薄呈泡沫状,色白或透明,量多而不易咯出;即使咳出时为稠痰,放置不久便如水样。一般多由感冒风寒,淋雨受凉,或恣啖瓜果生冷等而发病。

患者还可因水饮溢于肤表而浮肿腹满,小便不利,但多与咳喘并发。《金匮要略》谓'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