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抗体偶联药物(ADC)被誉为“肿瘤治疗的明日之星”?| 高特佳Insights
全文2300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
作者:高特佳博士后创新基地
在肿瘤治疗领域,兼具靶向性及强力活性的抗体偶联药物(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凭借在诸多适应症的优异表现逐渐成为业界新的焦点,被誉为“肿瘤治疗的明日之星”。
何为ADC药物?
传统ADC药物由抗体(antibody)、连接子(linker)及毒素(toxin)三部分组成,作用机制是ADC药物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与其结合,然后ADC-抗原复合物通过细胞本身具备的内吞作用内化,ADC在溶酶体中降解,从而释放细胞毒性载荷(药物)并发挥作用。
抗体(antibody):其作用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
连接子(linker):连接抗体与毒素
毒素(toxin):起到杀伤细胞的作用
图1:ADC药物作用机理
其实简单来看,ADC就是单克隆抗体与化疗的一种组合疗法,既具有单抗的选择性,又具有化疗的杀伤力。在患者接受ADC治疗之后,ADC将会进入患者的体内循环,一旦ADC的抗体部分特异性地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将会向内凹陷,形成内体囊泡(endosome)将ADC吞入,这个过程又称为内化(internaliztion);ADC的抗体部分或linker在细胞内往往会被一些酶类降解,从而将毒素释放出来,释放出的毒素便开始发挥作用,杀伤细胞(不同的毒素杀伤细胞原理不同,但大多数毒素是在细胞核内发挥功能)。
由此可见,ADC的优势是可以借助抗体极高的特异性,将药物精确投放到肿瘤细胞内,避免杀伤体内正常细胞,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ADC在全球:上市呈爆发态势
由于其副作用小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疾病靶点不断被找到,针对单个和多个靶点实施精准治疗的呼声升高,ADC日益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获批较早的两款药物来看,Roche与ImmunoGen联合开发的Kadcyla是全球首个治疗实体瘤的上市ADC药物,2013-2019年销售额由2.34亿瑞郎增长到13.93亿瑞郎,复合年增长率(GAGR)为34.6%;Seattle Genetics与Takeda推出的Adcetris,2011-2019年销售额由0.43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8年复合增长率达39.8%。
图2:Kadcyla(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
整体来看,近两年ADC上市呈爆发态势,2019年、2020年各有三个产品获批,目前全球获批ADC产品达约10个。美通社预测,2025年ADC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9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5.9%。
上述10款产品中,从适应症来看,有多达6款针对血液肿瘤;从研发公司来看,有多达4款由Seattle Genetics参与,2款出现Pfizer的身影,而ImmunoGen、 Daiichi Sankyo、Immunomedics及ADC Therapeutics各有一款产品。
ADC在中国:潜在市场空间10亿元量级
图3:Adcetris安适利®
ADC产品梯队:各大药企进入研发高潮
ADC前景:期待技术突破,安全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