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命,也就是信自己
周末浏览网络闲文,再次看到那碗据说是释迦牟尼煲的鸡汤:“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早年读此语,觉得话中飘散出宿命论思想和面对无奈现实的自我安慰,好似香水有毒。几年后在宦海中抱着朽木漂流时再读此文,觉得就像刷在墙上的标语,貌似重要却无人愿意停下脚步细品,因为全都是正确的废话。如今渐次耳顺,重温此鸡汤又觉得味道颇为隽永,其功效似乎与“孟婆汤”刚好相反,在回顾人生时它可以让你把很多事看得更加透彻。
许多看似颇有道理的话,都仅仅适用于反省人生且处于较为冷静的时刻,对于奋尽全力在俗世谋求立身之地的人来说,再好喝的鸡汤也无法指导人生中的现实场景。与上面那句话颇为神似的还有同样传说来自印度的几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听听这些话多么富有禅机,但是这些话能告诉一个失恋的人、他是该接受失败还是继续追求吗?不能,它只能在尘埃落定的若干年后安慰正在回首往事的你。
我和很多老年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也越来越信命,信命可以解释很多你无力改变的现实,特别是能够圆满解释你曾错失的历史机缘,还可以化解因年老体弱无力再去争夺新利益的尴尬。但我所说的信命并不是消极被动到无所事事,而是在力有不逮之时的自嘲自慰。或者说,这是一种积极的宿命论。比如在很多老年人望而生畏的异国旅途中,我喜欢冒一些小风险以获取更多的旅行受益,什么语言不通治安不佳以及恐怖活动等我都很少考虑,用来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如果此行有危险要出事那也是命中注定、担心也无用,如果此去命中注定没有危险、那还担心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都会率性而为,尤其是在前进方向影响因素较多选择困难的时候,常常以无法抗拒命运安排的名义,追寻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并不主张年轻人信命,年轻人既要勇于拼搏进取、也要懂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做事留有余地。只是觉得从某个角度看,退出世俗主战场的老年人信命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然,信命不是为了束手束脚委屈自己,而是要大胆去做内心想做又不违规违法的事,只要你的想法能够实施,那就说明命运在罩着你,也就无需担心。信命,就是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