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一个高度敏感孩子的成长手记

二宝全职妈妈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在上篇文章《如何养育高度敏感的孩子?她与儿子相伴十年终于得出答案》中,作者分享了高敏感理论和一些个人看法,引发家长的热议。今天我们分享这篇文章的姊妹篇,作者将结合养育高敏感儿子的具体实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高敏感的特性,以及一步一步展示她是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子认为自己是外星人

我们虽说高敏感是一种中性特质,但因为这类人群仅20%的占比,属于少数。学习生活中,敏感特质产生的副作用的确会给他们带来不少困扰。

比如因为喜欢安静而显得不太合群,或者因为丰富的感受让他们要处理很多信息,因此比别人更容易觉得疲劳等,这些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同学们不太一样,因而会有自卑感。

对价值判断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与众不同有时未必是一种优势。

我曾听朋友说过,他的先生小学时个子就达到1.8米,因为鹤立鸡群而让他感到很自卑。至于那些因为太矮或太胖而感到自卑的孩子,同理。

高敏感孩子进入小学后,尤其三四年级开始,多少都会发现自己和大多数孩子有些不同。

他们不爱打闹,反应不够敏捷,课堂回答问题更容易害羞等等。虽然他们一直都那样,但通常9岁之前不大会留意或者思考这些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敏感孩子也有融入团体的需要,而敏感特质又让他们觉得要克服一些本性的东西,才能够看起来和大家一样,于是内心会产生矛盾,伴随着焦虑。

当他们有了内心冲突,在一定理解力的配合下,正面沟通就有必要了。论语曰:不愤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儿子刚上一年级时,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是有点担心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因此会经常和他聊聊学校生活。

从聊天中我了解到,大课间时,同学们在教室打打闹闹,他会一个人走到较少人的走廊远眺,有时望向雨后的一汪水洼,有时看着轻风拂动的树叶。他说,那时他会觉得心很静。

我问:“你就一点都没有想和他们一起玩的想法吗?”

“没有,”他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觉得他们玩得太野蛮。”

三年级时,有段时间经常跟我说,他不属于这个地球,他是外星人之类的话。说这些话时,他有时开心,有时沮丧,这取决去当时的心情。言语中投射出的,是他隐约感到自己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进入五年级,他慢慢也打开了自己,适应了环境,还比较常听他说起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玩之类的。

高敏感是一种“超能力”

但敏感的特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他在集体中始终有种油水分离之感。虽然同学们很喜欢他,也常有闪耀时刻,但总是没那么自在。

热爱音乐的他,更容易从歌曲中找到共鸣,比如华晨宇的《异类》,李宇春、吴青峰的《作为怪物》。

我曾经问他:“《作为怪物》有什么好听?”

他说:“旋律一般,但我喜欢它的歌词,觉得写的就是我。”

幼小的心灵到底在承受怎样无人呼应的孤独?我无法感知,但很真实。当他内心产生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矛盾时,沟通就有必要了。

我从接触高敏感理论到真正理解并接受,中间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来回顾、反思、再观察、再思考。

当我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能够和儿子正面探讨他的这一特质后,我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时间在半年前。以下是谈话主要内容。

他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晚饭后因为一件小事,情绪突然爆发,大约5分钟,他平静了,我先发问。

我:“你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心情不好吗?”

他:“没有。”

我:“但你的反应说明你心情很不好呢。”

他:“我就觉得心里面有很多事。在学校不高兴但回到家又不愿被你们发现,就装得很开心。可到了家弟弟又惹我,本来就不高兴,现在就更生气了。”

我:“哦?那在学校是什么让你不高兴呢?”

他:“也没什么具体的事,但就是觉得心里塞了很多东西。”然后,似乎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开始流动,开始哽咽。

他继续:“班里老是有同学惹老师生气,然后老师就开始发火。”

我:“嗯。你是被环境影响了心情,对吧?”

他点头。

我:“我想,我应该知道你总感到心里乱糟糟的原因。”

也许是“乱糟糟”准确地描述了他的心境,他抬头望了我一眼,透出光亮。

我:“你想知道原因吗?”

他诚恳地点点头。

我:“因为你属于敏感孩子。”我直截了当。

他停止了哭泣,继而会心一笑,仿佛心灵顿时找到了安放之处,因为他知道我研读过关于高敏感儿童的书,虽然他不甚了了。

接着,我给他通俗地解释了什么是高敏感,高敏感的一般表现,以及为什么会有高敏感和非敏感等等。尤其当我说到高敏感的一般表现时,得到了他的共鸣,有一种终于被理解的轻松。

最重要的,我告诉他,高敏感是正常的,就像人有分男女,个儿有高有矮,这些都是基因决定的,不属于我们可以控制的范畴。

而且高敏感甚至是一种宝贵的能力,会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比如对环境细微变化的觉察和警觉,像福尔摩斯那样,又或者对艺术有高超的领悟力,像他现在一样,因为他一直对自己的音乐天分感到自豪呢。

听到这,他笑了,仿佛觉得突然福尔摩斯附体,或者拥有了像蜘蛛侠一样的超能力,那么开心。

我和他讲的不是童话,我只是真诚地告诉他,高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识别了它,然后正确看待,我们就可以加以利用,并最终依赖高敏感使自己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人。

尽管敏感的神经系统仍旧会带给他困扰,这也是他需要学会的与自己和谐共处的人生课题。我知道他不能百分百听懂我的每一句话,但这样做是有必要的,他需要了解这些。

用想象力调节孩子的心情

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儿子,爸爸也是高敏感人。

他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似乎有一种力量透射出来,因为他一直都钦佩爸爸的智慧和坚韧。

这次谈话之后,他经常以“我是高敏感人”自居,仿佛这赋予了他能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情绪都很稳定,这令我欣慰。

很显然,他对自己的接受度提高了。还有什么比了解自己更让人心安的呢?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可是高敏感的副作用还在继续影响他,因为敏感性是不会改变的。只是多了份自我觉察,不适感会减弱。两个月后的一天,他走到我身边,有点沮丧。

“怎么了?”我问。

“老师今天又发火了。”

“不是说老师发火的时候,你可以做其它事情,尽量屏蔽干扰吗?”

“我是尽量屏蔽啊,可被训的同学都坐在我旁边,同桌、前面、后面,都是不爱完成作业的。老师训离我远的同学还好,但一望向我这边,我就非常紧张,虽然我知道不关我事。”

嗯,我明白了他的处境,对他来说是有点难以应付。

我突然灵机一动,对他说:“当老师发火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他头顶有团火,而被训的同学头顶有盆油,这些同学是在火上浇油,老师头顶的火越来越旺……”

还没等我说完,他就乐了起来,似乎真的看到了那样的景象,笑个不停。

我说:“现在是不是倒有点希望老师多发点火呢?”

我俩同时坏笑。孩子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让他们学会用想象力来调节紧张的神经,对高敏感孩子有好处。

现在的儿子,开心的时间越来越多,情绪控制也越来越好。我知道将来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我已经接受了他,而他也感受到了这种支持,那什么都好解决了。

三个步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感

无论对高敏感还是非敏感孩子,自信都是必须具有的品质。

当我在找寻自信重要性的理论依据时,发现和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很接近: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贡献。自我效能高,通俗地说就是“我能行”,就是自信。高自我效能,或者说自信,与内驱力有直接的关联,因为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很强的指向性,那么他就越有动力去实现目标 。班杜拉指出,培养自我效能对儿童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高敏感孩子建立自信呢?

当读了班杜拉的研究理论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过去几年的实际操作与班杜拉的建议不谋而合,关键是真的有效。

班杜拉举例说,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语文、数学成绩都较差,但擅长美术,就可以从发扬美术特长入手,增强自信,促进努力攻克语文、数学科目的学习困难。”

我家儿子的实际情况是,从上学到现在五年级,学习成绩都属于优良,而且是比较自觉的,但最擅长又喜爱的是音乐。

功课好,多多少少对他在班级的存在感是有帮助的,但因为自身的安静、内敛,导致他直到三年级,都没能真正打开,几乎是属于不点名就想不起还有这个人的状态。

为了帮助他更自信,我决定从音乐推动。

第一步

把握机会,展示自己:在校内音乐节演唱

当时刚好是三年级下学期,学校通知年底将举办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欢迎有才艺的同学们踊跃报名。

我们也没啥才艺,只是爱唱歌,但也没参加过专业培训机构的训练。我试探性地和儿子商量:“要不我们唱首简单的英文歌曲《Do Re Me》?”

没想到他毫无挣扎地就答应了,还真让我意外,准备好的各种说辞都没能用上。要知道他连上课回答问题都很犹豫的,看来热爱能抵挡一切内心恐惧。

趁热打铁,连夜巩固歌词,没想到两天后的节目筛选居然通过了。这着实增强了他的信心,决赛前更加加紧练习,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第一次完美的体验带给了他极大的满足,这之后每年的英语文化节他都会主动报名参加,而且还收获了一众粉丝,这是后话。

第二步

寻求突破,精益求精:在专业机构学习唱跳表演

四年级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儿子参加了练习生机构的海选。

因为有了之前校内表演的那一点点经验,再加上希望获得这个提高唱跳表演能力的机会,所以能看出他很认真地在对待。

台下观看的我,能感觉到他在很努力地克服内心的胆怯。最终,他清澈的嗓音条件征服了评委老师,有惊无险地成为了一名小小练习生。

在练习生的一年,凭借着勤学苦练,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沉默小男孩成长为组合中声乐挑大梁的成员,虽然不表演时还是那么安静,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机构的受欢迎程度,这无疑更增加了他的自信。

我说过,认真是高敏感者的特质之一。

一件事只要开始,就会努力做好,因为他们尽量避免犯错。在这里学到的舞蹈,为他后来在学校舞台上的唱歌增色不少。劲歌加热舞,同学们为之欢呼,谁会不享受这份殊荣呢?自信也会油然而生吧?

第三步

打造一个最强项:将即兴伴奏进行到底

音乐和乐器是不分家的。既然音乐成为他打开社交、建立自信的一个有效的工具,那这个工具需要再锋利些,这对内向的高敏感儿童尤其重要。

5岁半开始学钢琴古典音乐,中间因为众(鸡)所(飞)周(狗)知(跳)的原因停了一年。

练习生后,误打误撞转而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这样一来,即重拾了钢琴学习,又结合了声乐,也圆满了最初学习钢琴的动机(关于动机,见后文)。最关键的,自弹自唱很帅啊!

天赋+教导有方,现在的他已经能够弹唱数十首歌曲,其中大部分的和弦伴奏都是自己扒出来的。

体验了成就感的同时,收获的当然是自信,尤其当知道自己的弹唱视频在网上有数以千计的播放量时,那种自豪感简直扑面而来。

说他是音乐天才,其实离我们所理解的莫扎特之类真正天才差出十万八千里再乘以十倍。只不过在我心里,他还是相当有天分的。接触即兴伴奏一年下来,已经能够听几遍歌曲,便能自行伴奏并演唱。

还在他5岁没开始学琴时,有一次看到电视上邓紫棋钢琴弹唱,他羡慕地说:“哇!好帅啊!”当时我被他的由衷而惊到,何不利用一下?

于是我诱惑说:“我们也学钢琴吧?到时你也可以这么帅哦。”“好哇!”他就这样上了“贼船”。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故事。

现在我偶尔还会提起当初诱惑他学钢琴的段子,让他想想,自己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也成为了别人羡慕的钢琴弹唱者,是不是对“目标”、“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

三个步骤,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孩蜕变成一个在舞台上自带光芒的小男神。我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了这三个阶段,但有哪个阶段不需要热情、坚持和勇气?而这就是内驱力的作用。

现在的“牛娃”、“鸡娃”很多,按概率推断,当中应该也有高敏感孩子。作为他们的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找到一种让他们身心合一的成长方式,这样高敏感才会发展成为一种优势,使他们独一无二。

我总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育儿专家,前提是你要真正地了解他们。在育儿这条道路上,父母的指向都是一致的:让孩子最终成为自食其力而且幸福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