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影响力的六大原则
全球销售过300万本、曾被《财星》(Fortune)杂志选为「75本必读商业书」的《影响力》一书作者罗伯特.席尔迪尼(Robert Cialdini)指出,如同上述例子,人们在对某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并不会用上所有可用的相关信息,而只会依赖当中对自己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某项信息。造成这种「快捷思考」的因素可归纳为六种基本类型:「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有性」,每一种都源自于某项能指导人类行为的基本心理原则。了解这六大心理原则,可以使我们更了解「人是如何做出选择并行动」。运用这些技巧,不论是整合到促贩或广告等营销活动中,或是应用在商场谈判与请求时,都能直指人心,让对方顺应我们的需求行动。相反地,明白这些影响力原理,也能让我们避开生活中一些话术与骗术陷阱,不在无意间任人摆布。六大心理关键原则,塑造影响力影响力:促使人们做出抉择与行动1.互惠:别人给过我们什么好处,我们会想要回报心理基础:肇因于「亏欠感」,人们大多讨厌一味索取、从不回报的人,因此对于受过的恩惠,会产生偿还的义务。所以只要给予某些帮助或物品,甚至是硬塞一些好处,就能大大提高对方顺应自己要求的机率。应用实例:美国残废退伍军人组织报告指出,单纯寄出一封请求捐款的信,回应率约18%,但只要附上一份小礼物(例如标签便利贴),成功率就能提升至35%。破解对策:仔细回想「最初的善意是否只是伎俩?」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不妨接受;倘若这提议别有所图,就告诉自己这是商业伎俩而置之不理。2.承诺和一致:迫使自己言的行与曾做出的选择保持一致心理基础:来自于「希望显得言行一致」,为了避免被视为说谎者,人们对于自己承诺过的事会尽可能做到,即便发现事情不太对劲,依然会不断找理由说服(或欺骗)自己没错。应用实例:美国心理学家谢尔曼(Steven Sherman)曾进行一项电话调查,询问受访者「要是美国癌症协会需要募捐,愿不愿意花3小时帮忙?」由于不想显得没爱心,多数人纷纷答应。过几天后,当协会去电请求协助时,答应担任志工者较以往多了7倍。破解对策:反问自己「知道了我现在所掌握的情况,要是时间能倒回,我还会做出同样选择吗?」如果答案是不会,那就不要顽固死守原先决定。3.社会认同:当犹疑时,我们会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来做决定心理基础:起因于「从众」,当人们不确定该怎么做比较好、或事情意外性太大时,会依照大众多数人的方式来行事,相信「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肯定错不了」。应用实例:某些餐厅有时会故意采用流量管制,或甚至僱请工读生排队,让门口排起长长人龙,创造出「我很热门」的视觉化效果,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一探究竟。破解对策:由于这些伪造的社会证据大多一目了然(例如素人见证广告),只要保持警惕,重新思量本意,就能保护自己。4.喜好:很容易答应自己认识或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心理基础:来自于「物以类聚」「近朱者赤」的群聚性。一个人的外表魅力、和与自己的相似性,都会增加人们对其信赖与支持,并将这种喜好投射到其所推荐的事物上。应用实例:直销商常会举办产品说明会,邀请亲友一起聚会并销售产品,由于是认识的人所提邀约,即使明知是购买陷阱,许多人也不好拒绝,到了现场,只好买一点做做人情。破解对策:提醒自己把「对方个人」与「其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思考,毕竟我们所购买的不是销售员,而是产品。5.权威:面对权威,不加思考地直接听命行事心理基础:来自于「对专业的信任」,师长、法官、医生、主管等权威来源,都是建立在更深的专业与经验上,相信他们不仅省力,还常确实有极佳指导作用。应用实例:广告商会借用权威的力量,邀请专家人士为商品做代言,甚至是与产品属性毫不相关的专家,例如律师代言服饰、刑事专家代言健康食品等。破解对策:先反问自己「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确认权威的资格与眼前的问题主题确实真有相关;再问「他说的是真话吗?」避免被广告上塑造出来的专家形象所欺瞒。6.稀有性:愈难获得的事物,愈想得到心理基础:源自于「保住既得利益的渴望」,人们对于失去某件事物会感到恐惧,即使自己并没有非常需要它,因此对人们来说,「机会愈少见=价值愈高」。应用实例:卖场常会进行「限时特价」「数量限量」,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设置最后期限并大为宣传,引发「现在不买就买不到了」的焦虑,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破解对策:重新审视自己对产品的需求与喜好,厘清对一件产品的渴望,是来自于其本身提供的价值与功能,或只是「对它的占有欲」。六大心理战术,塑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