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章回:我的童年(作者 李玉华)

八岁的时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年月,大多数人家都很贫困,更别说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了。吃饭就更成了问题,父亲看着左邻右舍和我差不多大的同龄人都上学了,他也不甘示弱,咬着牙把我送入了学校,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村小只有三位老师,王富行老师是校长,家住占城王楼村,陈广元老师家住的地方,我说不清了。(可能是占城魏楼村前面的陈邵村)另一位就是我的堂哥。王,陈二位老师,他们年轻的时候,家庭条件都是很殷实的。都是地主富农成份。在他们少年时,是解放前了,读书识字的很少。我记得当时我们上学时,有一句童谣,不知是谁口头编的。很有意思:王老师,陈老师,大米洋面尽你吃,家里吃的胡萝棍,哪的钱,交学费。他们二位都是吃公家饭的。后来才知道,吃商品粮的,是定量户口,在那个时候,是公办老师。

再后来学校又增添了两位老师,刘保芬老师,教算术的,那时叫算术,不是数学。贺祖龙老师,教语文音乐的。他俩是民办老师,上边发给他们的工资,还要拿出一少部分交给生产队,生产队再给他们记工分,才能分到生产队的粮食。

这时童谣又有新编了:陈老妈妈王老头,贺了鼓挂刘刘。

我虽然上了学,还是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当时,我只能做两件事,放牧,只是在下午,或者星期天,假期的时候。最早是放羊。我家有十几只绵羊。

放羊并不是件容易的活,俗话说,放羊跑断肠。一大鞭羊,有时不听指挥各自为是。各吃各的草,各自胡乱跑,为了把它们吆喝在一起,能累垮你,这时,我就跟着堂姐学到了一个法子。兜里装满了地瓜皮,唤着咩咩,它们就一窝风跑来了,随便丢了几片,它们争着抢着,很快就聚拢在一起,我就赶着它们回家,有时地瓜皮用完了,不好招呼它们,就随地捡了一块白色的石片,骗它们,它们也会上当。不过这个法子不能连续用,用多了,就不灵了,这些畜牲也有头脑,也有简单的思维,接连两次受骗,它就不理你了。再用白石片骗它们,无效。各顾各的低头吃草。

再后来,父亲又给我添了一样活,放老母猪,说来老母猪还是给我家带来不少财富的,三个多月时间(一百一十三,不搁这天搁那天)就能下一窝猪崽仔,光光滑滑,油光透亮,挺可爱的。当老母猪在孕期时,得好好补充它的营养,那时人的口粮就紧张,何况是猪?哪里补?田野,那里有刚起完山芋的空闲地,地里落下了一小部分起不净山芋,到那里放猪,老母猪可欢了,它用厚厚的嘴唇拱着地下,不时拱出一块山芋,好像那时,还没有现在人们常说的这句话,好好的一棵白菜,被猪拱了。猪嗑嚓,嗑嚓吃着。我虽然在放猪,另外还有一个兼职,拾猪糞。

不能只干一样啊,还要背着屎糞箕子,带着糞扒子。猪拉了屎还要抅在奮箕里背回家,那时又没有化肥,种地全靠农家肥,土杂肥。

我家还有一亩多的自留田。要把自留田种好,多收益一点,就要多攒点肥料。

放老母猪比放羊轻松,猪不乱跑,拱山芋拱上了瘾,它在一块地基本跑不远。我就用糞扒子在地里刨着玩。说来也巧,俗话说人找宝难找,宝找人好找,不知怎么这么巧,只听叮当一声,我的糞扒子碰到了一个小物件,我捡起来一看,是枚小印章,(因为我的家乡有很多汉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扒墓热,我们这一带人,男女老少都到山上寻宝,当时我的家乡出土了不少文物)我用草棒细细一剔,印章有1.5公分左右,下面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字,上面卧着一头狮子,四足和尾巴都在印章上面,(虽然不知道被腐蚀多少年,现在想来,至少有两千年了吧)都牢牢地钉着,这时有一位年长的人路过,我称呼他三外姥爷,我拿给他看,他欣喜地告诉我,这是宝。我再一擦,有的部位还是黄色的。(后来才知道是青铜鎏金的)我拿回家交给父亲,父亲不识字,他又拿给他个人认为是我们村最有学问的人看,这个人我称呼他老太,他也不认识。试想那个时代,他们那代人怎么可能认识呢?就是现在也要给文物专家才能辨认吧。再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遗失了。

当我们这里村民都扒墓寻宝的时候,有识货的人说,这个东西很少见。他们从贩宝的人那里知道,要是搁现在,就是那一枚印章,也能换好几头老母猪呢。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画面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0)

相关推荐

  • 山芋情结

    山芋情结 郭文华 元旦晚上,与友人吃完晚饭,一起溜达在如皋中山路上.夜晚的皋城灯光旖旎,车水马龙.头顶明镜般的月光映照着眼前雪白路灯,显得分外的耀眼. 两人漫无目的的走着,突然,一阵扑鼻的烤山芋香味窜 ...

  • 【散文】“大花”的故事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大花"的故事 原创/周纪合 我家的大花,是养了十多年的一头母猪.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上级号召大力养猪,要求每家每 户都必须每年出栏 ...

  • 肥猪满圈

    肥猪满圈    刘希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每年腊月老百姓家里贴春联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在自己家的猪圈上也贴上一副对子,是清一色的一句话,叫"肥猪满圈". 其实啊,说是&q ...

  • 有关"外公"那篇文章的随想

    年轻时,唯恐文章写得不美,华词丽语用得多,难免会矫情.年纪大了,唯恐文章写得不真,尽量去掉多余的词藻, 想质朴了再质朴. 以前发的<想起外公>那文,现在又看,这段是不太真的: " ...

  • 苍狗

    本文作者:张世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时下喂养宠物的热浪正悄然兴起,每逢早晚或节假日,小区.公园,甚至街头或居室前后,人遛狗和"狗遛人"的现象随处可见,宠物市场更是莺啼狗吠 ...

  • 跟我去上学【五】

    跟我去上学 10 我镇初中有四处. 一中在镇上,人们习惯称之为联中.二中在我村北汶河边的树林里,人们习惯称之为沙岭二中.三中在我村南四五里的力里村,人们习惯称之为力里三中.四中在我镇最南端的柴城村云云 ...

  • 人间章回:两只西瓜(作者 刘企华)

    1979年盛夏,我从邳县回上海老家探亲.我母亲叫我几个侄子把我有病的老父亲的床搬到大厅里比较凉快的地方让他休息.当年家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机,我就坐在老父亲床前给他扇扇子.我问老父亲想吃什么,他说 ...

  • 【人间章回】一尊雕塑,诉说着一段催人泪下的往事 | 游记 李玉华

    今年八月,家乡苏北仍和往年一样,热得要命.刚从山西吕梁打工回来不久的我,窝在家里哪里也不想去,这时,接到本村一位表弟的电话:二哥,现在在家干什么?我说:天太热,什么也没做.他说:来内蒙吧?这里凉快的. ...

  • 人间章回:母亲带我捡过麦穗(作者 马其亚)

    人民公社时期,大田里的庄稼复收完毕以后,生产队一般不会派人看管.我们这个地方,社员称此种情况为放门.放门以后,常常有许多年老体弱不能参加集体劳动者,再次去大田里寻找可能遗留的庄稼.放在当下,谁会有如此 ...

  • 人间章回:老窑场(作者 陈晓)

    在母校的东面,约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旧砖窑.每逢上体育课,老师总让我们以老窑场为目标练习长跑当老师一声令下:目标老窑场,出发!我们就争先恐后地向老窑场疯狂地奔跑.小路旁的杨树探着细小的腰肢拍打着嫩 ...

  • 人间章回:故乡公交咏叹调(作者 马其亚)

    这些天在老家,坐过很多次公交车.我持老年优惠卡,每当看到刷卡机上显示本次乘车"0.50"元时,常常感叹不已.老家如今的公交车真便宜,真方便! 想起四十多年前上大学,乘坐公交车都是五 ...

  • 人间章回:“我饿!”“我要!”、“我不!”(作者 周建义)

    我们这一辈小的时候,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抗美援朝,中苏反目,国家真的是一穷二白啊!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好在是共产党的领 ...

  • 人间章回:前辈的爱情或者婚姻(作者 庞华坚)

    爱情是一件让人想破脑袋也不能理解的事情.这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谁若自以为是希望解释清楚爱情是什么,那这人不是疯子起码是个傻瓜.常在电视.电台里听见那些专家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对爱情诸指点江山,你以为 ...

  • 人间章回:扒大河,一天两斤大米半斤面(作者 马其亚)

    清明前回家第二天,恰遇大雨,不能扫墓踏青.随即,电话邀请高中同学Y在小酒馆喝酒闲聊.Y与我相处快五十年,几个月不见,我们都想念得难受.他老家在黄墩湖里,大运河西岸边.大运河东岸与一望无际的骆马湖相连. ...

  • 人间章回:我的知青不了梦(作者 徐景洲)

    无数次梦见蒋湖. 那是我十五年前下放的村庄.她两面临河,西边是起伏叠翠的片片桑园,北面是碧波荡漾的稻田,俨然一派江南水乡的风韵. 但那时的蒋湖是穷困的.除了知青点,数百户人家很难找到一间浑青到顶的砖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