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好教师如何同时成为好家长

萧斌臣老师:

从中考高趋势可以看出,语文增分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考生有充足的阅读量,并扩大阅读范围,全方位提高阅读能力。

“择校热”择的是什么?家长们挤破脑袋也要“择”的学区、学校背后,潜藏着对孩子未来出人头地的憧憬。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是实现这一憧憬最直接的方式。说到底,支撑这个所谓“优质教育资源”的,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
有一个身为老师的父母,在教育资源上,可以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普通家长相比,老师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指导孩子写作业驾轻就熟,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相对充裕,对教育政策、考试改革烂熟于心。
可是,大把专业技能傍身,却还是有很多好教师没能成为一个好家长。

武汉外校的案例:老师的女儿为何离家出走

孩子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课外书,当老师的爸爸发现之后勃然大怒,不仅打了女儿两巴掌,还撕毁了借来的书。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山东某中学案例:怎么才能让我的孩子不爱动

一位老师的儿子经常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动作,孩子的班主任找到了家长,批评孩子影响课堂秩序。这位自己也是老师的家长全然不顾好动是男孩的天性,竟问“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动?”

“等着我”案例:教授夫妇的儿子为什么拒绝回家

一对上了年纪的教授夫妇,他们的孩子坚持不肯回家。问其原因,原来孩子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控制,最终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离开了父母。

为什么好教师不一定能成为好家长

第一,教师比较容易成为“面子家长”。老师这个身份让很多人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孩子的楷模。爱拿自己孩子和同事的孩子比较,还拿自己孩子与班上优秀的孩子比,结果总觉得孩子做的不够好。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看到了也不表扬,小错便对孩子严加苛责,致使孩子生活在别人孩子的阴影之下。有些人自认为老师的孩子优秀是“理所当然”,只注重孩子的成绩,着眼于孩子的名次,从而忽视孩子内心的感受,忽视了孩子自信心与自我的成长。
第二,家长和教师是两个不一样的“角色”。在学校是老师,回到家就是家长,但有些人把教师的角色带回家里,把客厅变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给孩子准备了补不完的课和写不完的作业。孩子的课余时间被侵占,身心俱疲,对家长也产生了抗拒情绪,结果就是孩子偷着玩、故意磨蹭、厌学。由于被强势父母严格监控,孩子容易形成懦弱、不自信、神经质、逃避现实的性格。
第三,职业的优越感容易使教师出身的家长自以为是。将教师职业中的误区代入到家庭教育中,以成年人甚至是教育专业人的水准去要求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以“非白即黑”的标准去评价孩子,导致“标签效应”,使得孩子的表现向着标签靠拢。有些家长用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对孩子用更具杀伤力的“冷暴力”——不打不罚也不骂。比不教育更糟糕的是错误教育和刻意教育,也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过了头,过度教育反而是一种灾难。
第四,事业与家庭,熊掌和鱼难以兼得。有些年轻老师正处在职业发展期,难以兼顾事业与家庭。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否则可能错过孩子早期陪伴和“窗口期”的开发。夫妻、家人之间在子女教育上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就有可能导致一名好教师无法成为一个好家长。

好教师如何同时成为好家长

第一,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必要的清理与反思。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容易形成认知定式。教育需要符合教育规律,对有些我们熟悉,但却违背教育规律的观念,需要清理与反思。
第二,强化“角色”意识,及时转变“角色”。教师与家长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就是家长,不能以教师这个角色覆盖家长。
第三,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别拔高,更别打压。拔的太高孩子可能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自卑,也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在该表扬的时候就刻意不去表扬。
第四,还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有职业上的优越感,所以通常比较强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没有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空间,等于摘去自由飞翔的翅膀,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第五,教师的孩子也是普通孩子,教师的孩子未必一定比别人的孩子优秀,所以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而不是把孩子当筹码。
第六,教师也需要腾空自己,也需要补课,需要观念重塑。打破旧思维,建立新观念,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第七,在文化互瑜的时代,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互联网时代,孩子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接受新事物的时间也更快,所以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学习。
第八,重拾信心,好教师同时可以成为好家长。对于教育,教师有很多知识储备,只要能够重塑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提升,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好家长。

总 结

这是一堂特殊视角的教师培训课程。本节课引领我们关注到一个经常被忽视的话题:好教师不一定同时成为好家长,并通过剖析诸多案例,分析了好教师未能成为好家长的原因,如“面子家长”、角色混淆、职业误区导入家庭、无法协调处理个人专业成长与子女教育的关系等等。建议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清理,在现实生活中及时转换“角色”,正确认识孩子,把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还给孩子,并特别强调教师要腾空自己,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整,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在成为好教师的同时成为好家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