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对30万,朱毛红军如何对付国军的第三次围剿(下)

乘连胜之威,毛泽东、朱德决心连续作战,继续北上攻打龙冈。在进军途中,他们得到情报,驻守龙冈的周浑元师加上上官云相部残军已达8个多团,在龙冈周围筑起了许多坚固工事,看来是要决心顽抗。同时,毛炳文第8师从君埠、南陵地区刚刚撤回到了龙冈以东的黄陂,没有构筑工事,立足未稳。奉何应钦命令,南面的赵观涛部、孙连仲部,西面的蔡廷锴部,也向良村以北方向围拢过来。敌众我寡,战机便在俄顷之间,需要立即决断。如果按原计划攻打龙冈,要是一时无法解决战斗,就有可能被围上来的敌人缠住,那样便将陷入被动。

毛泽东、朱德判断,与其打有坚固设防的龙冈之敌,不如改为歼击立足未稳的黄陂之敌。问题是红军在两战之后未及休整,又需要紧急改向东北强行军80公里,对于部队战斗力有一定影响。这时,红4军军长林彪也建议,立即转兵打毛炳文师。毛泽东、朱德遂果断下定决心,相信英勇的红军部队一定能够战胜饥饿疲劳,完成战斗任务!他们立即召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决定以黄公略率红3军佯攻龙冈,牵制周浑元部,吸引周围敌人的注意力;朱毛率方面军主力星夜兼程向东挺进,目标直指据守黄陂的毛炳文师。

8月8日夜,红一方面军主力悄悄改向东进,兼程奔袭黄陂。经过3天强行军,于11日晨赶到黄陂附近。这里曾是红一方面军总部和总前委的驻地,红军对于地形很熟悉,是个理想的战场。毛泽东、朱德立即进行部署,决定以红4军和红12军从黄陂南侧实施主攻;红三军团主力和红7军从黄陂东侧助攻,另以一部迂回断敌归路,阻击东面增援之敌。各部接令后迅速进行战役展开,午后战斗打响。其时突然天降大雨,红军斗志高昂冒雨猛攻。毛炳文师虽然没有修筑坚固工事,但也在黄陂周围修建了一些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

为达成快速突破,林彪到前沿勘察地形,并亲自组织了红4军方向的攻击。他命令集中全军各师的十几门山炮、迫击炮于主要突破方向,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突破方向,集中全军的号手于主要突破方向,来了个“三集中”。总攻开始后,红4军以猛烈炮火集中轰击守敌阵地,同时全体号手吹起冲锋号,步兵迅猛发起冲击,其势如排山倒海。这次红军中少有的步炮协同作战一举取得了成功,打得国民党军晕头转向,迅速突破了守敌阵地并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罗炳辉的红12军和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红7军也协同发起攻击,勇猛突入敌军阵地。红军冒着倾盆大雨猛打猛冲,以凶狠的白刃战打垮了守军的斗志。经过两个小时激战,第8师就被歼灭了两个团,余部已溃不成军。毛炳文无心恋战,率领残部拼死向东北侧的洛口和东南侧的宁都方向突围而去。红军继续追击20余里,又歼敌两个团大部,大胜而归。

在黄陂之战中,红一方面军歼敌约4个团,俘敌团长陈启璜、杨茂才以下4000多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机枪30余挺、迫击炮11门、电台1部、子弹40余万发。红军牺牲红4军第12师36团团长曹福海以下80多人,负伤300多人。

从8月7日至11日,红一方面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重围中长驱数百里,5天内三战三捷,歼敌万余人,缴枪6000余支,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胜利结束了第一阶段反“围剿”作战。

在此期间,蒋介石的几路进击军和军团被红35军、红12军第35师等部牵着在兴国附近的崇山峻岭里转圈,甚至跑到了滔滔的赣江边,始知上了大当。蒋介石在接到莲塘、良村战败的报告后,也察觉到红军主力已转到了东面。他与何应钦判断红军主力正位于黄陂一带,有北上攻击临川之意图,遂急忙调动各路进攻部队回师。立时间,20万国民党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烽烟滚滚地向黄陂地区涌来,欲图与红一方面军主力决战。

打完黄陂后,红一方面军虽然连战连捷,但自回师赣南起一直未能休整,连续行军作战一个多月,非常疲劳,且有大量伤病员需要安置,情况亦不乐观。这时,毛泽东、朱德通过从毛炳文师部缴获的敌军电报和侦察情况判断,国民党军已获知红军主力在黄陂一带,很快就会再次围拢上来。8月11日晚,毛泽东、朱德便率领全军开往黄陂西面40公里的君埠以东山区,暂作隐蔽集结。12日,敌赵观涛、卫立煌、许克祥、高树勋等部就进占了黄陂。由于未能找到红军主力,遂又向君埠开来。其他各路敌人也陆续向君埠地区围拢过来,形成了密集的大包围态势,局面对红军非常不利。

面对国民党军再次形成的铁壁合围,毛泽东、朱德等方面军首长苦苦思考破敌良计。通过对国民党军兵力部署和侦察得到情报的判读,毛泽东敏锐地发现,在兴国方向国民党军陈诚第14师、罗卓英第11师和蔡廷锴第19路军之间,还有一个不到10公里宽的缺口没有合拢。这又是一个绝处逢生之机!临时总前委很快召开军事会议进行研究。毛泽东提出,不能与敌人决战,应以一部兵力牵制国民党军,方面军主力再次冒险从敌人的空隙中穿过,回到兴国的北部和西部隐蔽待机。

经过讨论,与会众人都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会后,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布命令,由罗炳辉率红12军(欠第35师) 伪装成红军主力,继续向东北面的乐安方向佯动,做出欲图袭取国民党军后方重要补给基地临川的假象,将敌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红一方面军主力则迎着国民党军的攻势向西作对面穿插,从敌人的重兵空隙中突围出去。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战略方案,牵敌和突围哪个方向也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会全盘皆输。红12军是一年前牺牲的红军名将伍中豪带出来的部队,具有能攻善守的特点。现任军长罗炳辉出身于滇军,久经战阵,智勇双全。在他的指挥训练下,红12军越来越擅长奔袭作战,疑兵牵敌更是拿手,曾被戏称为“两足高度机动部队”。接受命令后,罗炳辉与军政委谭震林即率红12军主力向东北直驱乐安,吸引国民党军也跟了上来。为不把敌军甩得太远,红12军走走停停,始终与敌军保持一定距离。

按照总前委的指示,为更加牢牢地牵住敌军,罗炳辉、谭震林命令部队在白天行军,队伍拉长距离,一个连拉成一个营的架势,全军展开各种旗帜和包袱皮,战士们边走边连蹦带跳,弄得暴土扬尘,浩浩荡荡。国民党军的飞机飞过来侦察,只见地面上的行军序列一眼望不到头,旌旗招展,烟尘滚滚,误以为正是红军主力,便如此向后方报告。红12军一路又大作伪装,在所经过的岔路口到处都涂上胡乱的箭头和行军序列,什么“XX师”、“XX团”、“四军由此向北”、“第三军团由此前进”等。宣传口号也很醒目:兵向宜黄,拿下临川!到了宿营地,见门就写“X团X连驻此”云云。总之是随意搬用红军部队中的番号,明目张胆宣称要取宜黄,使气氛显得更加逼真。

尾追过来的国民党军见状便信以为真,不断上报。弄到最后连蒋介石也相信了,误认为红军主力就是要袭占临川夺取补给物资,遂命令卫立煌师急返临川防御,同时调几路进击军紧追红12军不放。时值盛夏酷暑,红12军又尽挑高山险路走,结果拖得不耐山地运动的国民党军筋疲力尽,苦不堪言。陈诚第14师、罗卓英第11师都是嫡系中央军中的精锐主力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他们看不上装备低劣的红军,在这次“围剿”中一直冲锋在前,气焰很是嚣张。然而自开战以来,陈诚、罗卓英部连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捞上,就是跟在红军的屁股后边转呀转,翻山越岭,到处奔波,生生将精锐部队拖成了疲师怠旅。战史中那句著名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便是国民党追剿军此时的形象写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