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斤称流歌”

刘荣道

牙牙学语时,家父就一句一句地教我念《斤称流歌》,虽不懂,但时间不长,我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一退六二五(图1)

二一二五

三一八七五

四二五

五三一二五

六三七五

七四三七五

八五

九五六二五

十六二五

十一六八七五

十二七五

十三八一二五

十四八七五

十五九三七五

十六一元

尊敬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上面的16句珠算口诀,就是“斤称流歌”。它有什么用途呢?

我国古代的衡器是16进制,即16两1斤。为什么是16两1斤?这得从头儿说起:

1、发明衡器。

我们的先贤们,为了让华夏民族的芸芸众生,在生存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公平公正有秩序,经过漫长地创造积累,发明了于民生息息相关、在民营交易中不可或缺的衡器。(图2)(图3)

2、在确定1斤应该是多少两的时候,先贤们考虑到,为了教化万民,提高华夏民族的整体素质,必须让衡器的意韵,富含自然科学常识和人文哲理。于是就在天上星星的集合体“二十八宿”(xiu)中分别选择了“北斗7星、南斗6星和福、禄、寿3星”共16颗星宿,特意地使用在衡器上。所以1斤就被设计成了16两。

那么,这16颗星各有什么涵义呢?我不妨做一下介绍:

一、北斗7星。

1、辨别方向。人们在航海或陌生地方迷失了方向后,便会等到晚上尽快地找到北极星来解救。但是北极星不太明亮,要想在万星闪烁的浩瀚夜空中一下子找到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就要利用到北斗7星了:因为北斗7星的亮度是二、三等,比较明亮且体积较大,人们仰望着环视一下,就会马上发现它。而找到北斗7星就等于找到了北极星:因为你用肉眼“画”一条“线”,把北斗7星(又名勺星)“勺子前端”的两颗星连接起来,再把这条“线”向着“勺口”的方向延伸到5倍的距离,就是北极星。所以北斗7星又被美称为“寻找北极星的指针”。(图4)

2、确定季节。因为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地轴的延长线上,所以它是静止不动的。包括北斗7星在内,全宇宙的星星,都在围绕着北极星作无止休地旋转(其实哪颗星也没旋转,是地球在自转而已)。那么,利用北斗7星怎样来确定季节呢——古代睿智的天文学家们,经过长年累月地细心观察,总结出来用于确定季节24个字:“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里的“斗柄”指的是北斗七星(勺星)的“柄”,就是“勺子把儿”为了证明这24个字的科学、准确性,天文学家们把戌时(晚上8点)定为观察天象的标准时间。届时看到的“勺子把儿”正指着东方,就是春季;如果看到的“勺子把儿”是指着南方、西方和北方,那就分别是夏季、秋季和冬季了。(图5)

二、南斗6星。

在古代的“星辰信仰学”中,南斗6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先人们认为它主“生”。就是上至天子下至亿万平民百姓的阳寿长短,全得由它“说了算”。(图6)

三、福、禄、寿3星。

福禄寿三星究竟是二十八宿中的哪三颗星?自古就说法不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人们出于对福禄寿三星无限地崇拜和厚爱,寄予了福禄寿三星神仙的光辉形象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说是“福、禄、寿三星能分别给人类带来幸福、好运;功名、禄位和安康、长寿。”在民间影响力极大。之所以把它们作为三星添加到衡器中,是为了震慑那些品行不端、利欲熏心的奸商们!只要他们胆敢对顾客有所欺瞒哄骗或少称短两的行径,就必将受到严厉地惩罚:短1两“损福”,少2两“伤禄”,缺3两“折寿”。以此劝诫大小生意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买卖要有良心;要对得起买卖生意。否则将会自食其果:“损福、伤禄、折寿”!这就是中国人做生意必须具备的信仰——“给别人的越少,自己就损失得越多”。(图7)

扯远了。回来,文归正传。

平常,人们在使用16称约东西的时候,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方便,但是买卖东西算账的时候就觉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譬如:

1元钱1斤的商品,买1两2两9两13两,分别要花多少钱?这要口算真的不太容易。那就使用当时主要的计算方法珠算好了,也不行,因为珠算是十进位,和16进位不和谐、不匹配。

于是,先贤数学家们便把十六进位换算成十进位,用十六的倍数编成16句珠算口诀“斤秤流歌”,在算盘上操作可就便捷多了。

你看,买卖人在打着算盘算账时,很流利地唱着“斤称流歌”“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算盘上就立竿见影、轻而易举地把答案显示出来了:买1两的价格就是1/16元,用小数表示就是0.0625元,即六分二厘五毫钱。依次类推:

2两=2/16元=0.125元=1角2分5厘;

3两=3/16元=0.1875元=1角8分7厘5毫;

4两=4/16元=0.25元=2角5分;

5两=5/16元=0.3125元=3角1分2厘5毫;

6两=6/16元=0.375元=3角7分5厘;

7两=7/16元=0.4375元=4角3分7厘5毫;

8两=8/16元=0.5元=5角;

9两=9/16元=0.5625元=5角6分2厘5毫;

10两=10/16元=0.625元=6角2分5厘;

11两=11/16元=0.6875元=6角8分7厘5毫;

12两=12/16元=0.75元=7角5分;

13两=13/16元=0.8125元=8角1分2厘5毫;

14两=14/16元=0.875元=8角7分5厘;

15两=15/16元=0.9375元=9角3分7厘5毫;

16两(1斤)=16/16元=1元。

使用“斤称流歌”计算累加(或累减)的时候,同样方便,就是多1个(或少1个)1两,就加(或减)1个0.0625。譬如:1斤1两计为1.0625,1斤2两就计为1.125斤……1斤15两就计为1.9375斤。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16两称制和“斤称流歌”,者当属同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数学家们智慧的结晶、民族的瑰宝,是“斤秤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亮点。

使用“斤称流歌”算账,让斤两之间的换算,变得极为简便快捷。具体操作方法就是“以两求斤乘16,以斤求两流法流”。

一、“以两求斤乘16”。即用“斤称流歌”中的任意一个数乘16,都能得出斤数。譬如:

用0.0625×16=1斤;

……

用0.3125×16=5斤;

……

用0.6875×16=11斤;

……

用0.9375×16=15斤。

二、“以斤求两流法流”。即唱着“斤称流歌”在算盘上操作就好了。

首先说明,使用“斤称流歌”算账时,算盘上的各档位自左至右的数位不再是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而是变成了百元、十元、元、角、分、厘、毫、丝、忽、微等带名数的数位。

譬如第一句“一退六二五”这样操作:先在算盘上“元位”的横档下面拨上1颗子儿,这是1元。再念着口诀“一退”把这颗子儿退掉(拨下去,让“元位”变成空挡),接着念口诀“六二五”,就分别在“分位”上拨上6、在“厘位”上拨上2、在“毫位”上拨上5,就完成了。(图1)

经常打算盘的生意人操作完这句口诀,所用的时间充其量也不会超过1/10秒。

以此类推:唱着“斤称流歌”,就能轻松从容地完成16句口诀中任何一句口诀地操作。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文件,“把16两1斤改为10两1斤”。人们遂开始把10两1斤的“两”叫做“大两”,把16两1斤的“两”叫做“小两”。从而使“斤称流歌”又增加了一项“新的使命”。

在新旧秤并用的那几年,各相关单位的会计或大小生意人,经常会遇到“大两”和“小两”如何换算的具体情况。譬如:1、5、7、12等“小两”分别合多少“大两”?这下“斤称流歌”又派上新用场了——“一退六二五”嘛,即:1小两等于0.0625大两呀,5小两等于0.3125大两呀……不再赘述了。

随着16两称制被彻底淘汰,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先是普及了“公斤称”,继而是计算机和电脑又接踵闪亮登场。那古老而又年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地经济腾飞中,扮演了不可或缺重要角色的“功臣”——“斤称流歌”,也完成了它神圣的历史使命,并作为光彩的一页,“风光”地载入了中华民族历史史册!

介绍与“斤称流歌”相关的俩成语:

一、“半斤八两”。

《辞典》解释为: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二、“一推六二五”。

不知道是从什么年代开始,“斤称流歌”的第一句“一退六二五”演变成了常用成语“一推六二五”。《词典》解释为:“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作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

值得玩味的倒是,“斤称流歌”已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次生的“副产品”——“一推六二五”,却“喧宾夺主”地、带着它丰富的意蕴驻留了下来,抑或还可能“万寿无疆”。继续服务于这偌大社会中那惟妙惟肖的各色人等:

1、各级官场中都有毫无作为和建树、不称职的“二流子”官员,视老百姓的切身大事为儿戏,当办不办、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玩忽职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重大事故后便“一推六二五”;

2、有的人因自己的过失,对某件事情的不良后果负有直接责任,却因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装蒜装相、百般狡辩,把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一推六二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