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2

原著:米兰·昆德拉  翻译:韩少功  韩刚

二、灵与肉

特丽莎第一次带着爱情的憧憬来到托马斯的寓所,肚子饿的咕咕叫,她差点哭了,幸好托马斯很快抱住她,让她忘了这个尴尬。

从特丽莎产生的情景说明:心灵和肉体不可调和性。科学虽然已让人认识到灵肉一体,但若恋人听到他腹内咕咕隆隆,还是会使灵肉一体的诗意错觉倾刻消失。

特丽莎孩提时爱照镜子,看灵魂浮现于身体表面,看自己面容上母亲的特征随意愿消失。

特丽莎的母亲年轻很漂亮,很多人求婚。她因为怀上特丽莎才嫁其父,后又嫁给一个酒鬼。其父愤世因言获罪死在狱中,其母也人老珠黄,满腔悲怨。

母亲乖戾的命运缘于特丽莎的产生,她向女儿表白为她做的牺牲。“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么一个女儿是无法赎补改变的罪过。这就是特丽莎和母亲的关系。

怀原罪的特丽莎一心讨母亲欢欣,可粗俗的母亲没有羞耻,还让特丽莎的生活没有隐私。母亲不堪回首的青春得出这样的结论:青春和美丽被过分高估,其实毫无价值。母案的傲慢粗野自毁自虐,给特丽莎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在无贞洁的世界里初长成的特丽莎对母亲是排斥的,在做女招时遇见来治病的托马斯,“他的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那书是友谊,默契的象征”。她也爱看书,并把看书当武器与这个包围她的恶法世界相对抗。她喜欢腋下夹一本书在街上走,这样把她和其他人区分开来。打开书唤他的托马斯是陌生者,也是跟她有友谊默契的人。他唤她的声音是和善的,于是,特丽莎感到她的灵魂从血管里毛孔里冲出体外,向他展示开来。

他们就这样在“六个碰巧”中偶然相识了,他们都在回味与放大偶然的意义。最后她送他去车站,他给了她一张名片。那不是一张普通的名片,是对所有机缘的召唤。

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都是在与机缘碰撞中,是在人和事偶然的相遇中度过,我们称之为巧合。人的生活就像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引导,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转换成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的生活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各人在根据美的法则在编织生活。指责小说中用神秘的巧合来迷惑人,是错误的。指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巧合视而不见,倒是正确的。他们这样做中巴美在生活中应占有的地位剥夺得干干净净。

她第一次来布拉格找他,肚子咕咕叫,他没嫌弃她。第二次来租了房子,不打算回乡下,她腋下夹着《安娜卡列宁娜》书不愿放下,那是她走向他的通行证。他接纳了她。他们做完爱她握着他的手睡着了。

终日给人上酒,给弟妹洗衣的少女开始新生活,从冲洗照片自学成摄影记者。在被她升迁的舞会上,她让令自已仰望的托马斯吃醋了。她很开心。可是,不久她也开始妒嫉,而且这妒嫉成了他的负担。

因为妒嫉特丽莎常做恶梦,她认为托马斯带她挣脱了母亲的世界,却又将她送回与人无别的世界。她在托马斯的爱与忠诚难两全中挣扎,的恶梦是对托马斯的谴责。

特丽莎有一种无法克制的要倒下去的欲念。恰好母亲召唤她,说自己患了癌症。特丽莎后悔为了不忠的托马斯背叛了母亲。而托马斯了解特丽莎的母亲并没生病,他制止特丽莎想回家的念头,留下了她。

特丽萨强迫自己接受托马斯一夫多妻的生活,只要托马斯会情妇时带上她。托马斯不理解。特丽莎主动与萨宾娜交朋友,去她的画室给她照相,看她的画,听她说:表面的东西是明白无误的谎言,下面却是神秘莫测的真理。她倾慕萨宾娜。

特丽莎与萨宾娜相互拍照,萨宾娜提议拍祼照。她们用相机档住自己的脸,通过镜头窥视对方,都被特丽莎对萨宾娜“脱”的命令的顺从而振惊。

捷克的摄影专家和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沙俄帝国的罪行,特丽莎拍了很多照片,入侵并不仅仅是一场悲剧,还是一场仇恨的狂欢,充满着奇怪的(永远无法解脱的)欢欣痛快。可杂志编辑选择另一女摄影师的海滩祼泳照片而拒绝了采用特丽莎的照片。

女摄影师看中特丽莎的才华,劝特丽莎拍艺术照片,特丽莎出于爱国才拍记实照片。她拒绝女摄影师的建议,说丈夫是医生能养活自己,自己不是为钱工作。

他们到苏黎世后,托马斯沉浸在工作中,没有工作的特丽莎沉浸在亡国之痛中。她从亡国领袖的软弱中看到自己软弱,开始恶梦并颤抖。托马斯问她要他怎样,她要他老十岁,老二十岁,要他象她一样软弱。

在苏黎世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让特丽莎觉得“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意味着在地面很高的空中踩纲丝,没有他自己的国土之网来支撑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就熟悉的语言可帮助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他只能事事依靠托马斯,可这个强者弱得不能再伤害这个弱者时,弱者只有自己强起来。她决定带卡列宁回布拉格。

她回到布拉格,想一手毁掉和托马斯七年的生活,就像个人自觉软弱后,决定宁可屈从而不再坚挺,就是被这种软弱醉倒了,甚至会希望变得更加软弱,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倒下,希望倒下去,再倒下去。她因故没回自己的出发地小镇,一周后托马斯回来了,两人像从未吻过的恋人那样靠近,其实她一直在等他。

重逢后睡在俄军飞机盘旋噪声中的他们,托马斯无比沮丧,而特丽莎深感幸福。

(0)

相关推荐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〡男人的轻,女人的重

      ◆ ◆ ◆ 文丨曾瑞 几年前在大理,聆听野师讲文学.因他作品里提过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便问,谁的翻译好.他说,韩少功.原来韩少功译过,一定不会差.这部畅销书,几乎是时下文青 ...

  • 名著《布拉格之恋》爱他,和他结婚,但能忍受他一直出轨吗

    托马斯是布拉格的一个脑科专家.他英俊,有才,深邃的眼睛总是那么勾人.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肤色的女人,在遇到他的第一眼都会爱上他.他那句"脱掉你的衣服."总能让每一个女孩儿听 ...

  • 龙门阵 | 轻与重的辩证法:昆德拉笔下的女性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女性,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轻与重的辩证法.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或许算不上最好懂的当代作家,但他的作品的畅销程度和知名度绝对在当代作家中占据了显赫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7

    原著:米兰·昆德拉  翻译:韩少功 韩刚 七.卡列宁的微笑 特丽莎与托马斯摆脱了过去,搬到乡下生活.虽然农村土地公有化后少了很多乐趣,但隐居在那里也少了生活上.政治上很多麻烦.他们与农庄主席成了好朋友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6

    原著:米兰·昆德拉  翻译:韩少功 韩刚 六.伟大的进军 到1980年人们才在<星期天时报>上读到斯大林儿子的死因.他被德军俘虏和英军关在一起.因为他总是把厕所弄得很脏,受到英军提醒.指责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5

    原著:米兰·昆德拉  翻译:韩少功 韩刚 五.轻与重 特丽莎出其不意地来布拉格找托马斯那天,他们做爱后她感冒了.托马斯想象她乃是装在草篮里的弃儿被流水推到他的床塌之岸,这想象让他感到亲切.<俄狄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4

    原著:米兰·昆德拉  翻译:韩少功 韩刚 四.灵与肉 特丽萨又发现托马斯的不忠,和宠物狗卡列宁的早餐仪式也没心情做了.托马斯一边吃早餐一边听收音机节目,因窃听,节目偏离原诣.托马斯说秘密警察在布拉格史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3

    原著:米兰·昆德拉  翻译:韩少功 韩刚 三.误解的词 弗兰茨是日内瓦一所大学的教授,事业如日中天,婚姻却不幸福.他几个月前成了萨宾娜的情人,是萨宾娜主动的.他的观念中有很多禁忌,不愿在同一个城市里分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缩写1

    一.轻与重 从尼采"永劫回归"观说起.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份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欧洲的部落之战,法国大革命,因无永劫回归,变成文字.理论研讨,比鸿毛还轻. ...

  • 我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一类书,小...

    我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有一类书,小时候冲着经典的名号去读,读不出好,只觉得平凡,急急宣布失望.长大之后再看,小时候读不懂的那些寻常的溃败,细琐的不堪,平淡的绝望忽然同时开口,汇聚成 ...

  • 藏书: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买书过程及读书记

    米兰·昆德拉的书好看,这是我人生中习到的第二套作家作品的全集. 第一套是三毛的书.那时年纪还小,读书很少,看到什么喜欢什么,自然看到的好书不是特别多.因为年代的限制,那时还是沉浸在琼瑶爱情小说的年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