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不能随便修,关于这些“重点”,你知道吗?
家谱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修的,尤其是在一些字眼的使用上,一定要小心,千万别用错了。
名、字、号
名:
宗谱中一般都有名(即谱名,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
现在修谱,一般不再搞谱名,名字即为谱名。
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谓避讳,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
字:
就是古人平时的称呼。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平时见面就称呼对方为“太白”、“子美”,而不叫其李白,杜甫,就是避讳,表示尊重。
现代人很少用字。
号:
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旧谱中的号一般是年长者或有一定功名的人出于一种成就感,或出于某种因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
所以不能把几岁孩子的小名称为号,那是对号的一种误解。
注意:
古人有姓、名、字、号,字通常由长辈来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后由父亲取字。
如今修谱时,如族内形成共识按字辈定新录入成员的谱名,拟将原名写为“一名××”或“字××”。
同时,不能把旧谱中的名随意去掉,也不能把旧谱中名、字随意调换。如有曾用名,可用“又名××”加以弥补。
配、娶、继配、聘
配:
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也称处子,书“配某地某姓某公女”。
娶:
“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继配:
“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离异,又与后任妻子结婚。
再配若是处子则书“继配某地某姓某公女”;再配若是醮妇则书“续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聘:
“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
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
注意:
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
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个别宗谱只写娶而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另外,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适、字、未字、待字
适:
该女子已出嫁结婚书“适”。
字:
旧时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该女子已定亲尚未出嫁曰“字”,与男方的“聘”相对应。
未字:
该女子尚未定亲曰“未字”。
待字:
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尚未举行定亲仪式曰待字。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故又成语“待字闺中”。
注意:
宗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因此现在修谱,不要惟恐别人看不懂,就把“适”改成“嫁”,这就与历次修谱用词不一致,而且失去了“谱味”,故女儿出嫁仍写“适”为宜。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
指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谱中书“出赘某地某姓”。
入赘:
指外姓男子招女婿进来。
招赘:
旧谱世系表均以男子为主体,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赘婿,本姓×”。
现在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这里主语变成了女性,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或“招”。
孀赘:
孀赘即丈夫死后,妻子再找一个男人上门,俗称“黄泥畔”。
注意:
认定是否招赘不是以女方住在娘家为准,而应以所生子女姓母姓为准。
孀赘情况目前时而可见,我们在修谱时要注意,入谱均以正式婚姻为准,如果找个老来伴,但未领结婚证,还是不录为好。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承祧、兼祧
出继:
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做继子,并改为外姓。
此种情况,在世表中仍需要挂线,并注明出生年月,出继何地何姓,方便后人明了本源。
继子:
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出嗣:
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
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
承祧:
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一人当儿子,不再给甲当儿子。这种完全带子的关系叫承祧。
兼祧:
兼祧是以独子兼承叔(或伯)两房宗祀的特殊继承方式,又称“一子两后”或“两房共一子”。
清乾隆朝起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间非妻妾关系,而是妯娌关系。
注意:
旧时对继子入谱都有严格规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并要交一定的田产或财产给本姓宗祠,有的把继子编入另谱。
现在修谱,继子和亲生子都一视同仁,不再编入另谱,但为了区别亲生还是领养,仍写“继子”为宜。
“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
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故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详述,在出嗣方略述。
殇、夭、年、享、寿
殇:
7岁及其以前身亡书“早殇”。
夭:
8岁至15岁未成年而身亡称“早夭”。
年:
50岁以下去世,书“卒于某时,年若干岁”。
享:
51岁至59岁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年若干岁”。
寿:
60岁及以上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寿若干岁”。
注意:
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
另据本宗古谱,作古之人书“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世之人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
家谱在编修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功夫和精力,最后的制作和校对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功亏一篑,等于白干了。下面小编再和各位前辈共同探讨一下家谱校对时要注意什么。
校对名字是否正确
调查中经常会问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但对这个人的名字具体是哪个字,往往会被一些人忽视。
因此,在校对时要特别注意同音字以及字形相似的字。比如“清和青”,“有和友”,“主和玉”,“全和金”。
核对出生年月
旧谱常常以农历纪年,而现在公历农历并用。因此,在相互转换的同时,要核对其是否准确。一定要问清到底是阴历还是公历。
如果宗谱中有干支,可以核对年月表,还要结合生肖核实生年的准确性,一般生肖是不会错的。
核对时,一定要注意和本人核对或户或将身份证为准。现在有一点好处是,医院都会开出生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也以此为准,修改的可能性很小,且都是以公历去记录。
核对配偶情况
在这里说的配偶主要是指妻子,一般需要进行登记核实的信息有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谁的女儿,排行第几。
这样能让后代也知道舅家是哪里。如果是出嫁女,要注意登记清楚嫁给何村何人。
核对地名
现在的地名和之前的地名有所改变,如在本县可以写某镇某村,如在外地要写明省市县镇,然后在具体到村。免得造成后人寻根困难。
核对学历
对于学历的要求,新旧谱不一。古代由于教育受限,凡是进土、举人、贡生都可以写入新谱。
现在文化程度的表述是大学专科以上进行登记,切勿登记成“大学本科”“大学文化”等,应该具体到学校和专业。
核对职称职务
职称职务体现出族人的业务能力。世系中职称应该写到科级以上,职务应该写道具体的层级,如处级局长,还是厅级局长。
核对独生子女挂线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宗谱都存在子女挂线情况。出嫁的独生女挂线应该包括夫妻双方出生年月日,夫婿居住地,所生子女姓和名。
出嫁女且不可省去姓氏,因为有一部分跟随父姓,有一部分跟随母姓。省略了姓氏就不知道这个子女姓什么了。
核对迁徙地
古代往往是聚族而居,世代不变,如果迁徙到外地会在宗谱中注明村落,免得查找不便。但是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人在婚姻、工作、教育等原因频繁更换地址。因此,登记的时候,一定要注明什么原因造成的迁徙。
校对内容是否完整
以往修谱时间往往是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可能存在缺代或者断代的现象。
对于上次宗谱中登记的人,如果已经去世,就要补完亡者死亡时间和舞地。
对于未详及失考的部分,要尽可能的去核实,以免后人更难考证。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
——这句话,,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