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嗓音:对演唱真的很重要吗?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1、对嗓音“遗传”之理解。嗓音取决于口腔形状变化和用气。“天赋佳喉”应理解为“内口”开阔,口腔结构比较好,如同选举重运动员要选天生宽肩、四肢粗短的。一些京剧世家子弟从小薰陶,讲话、歌唱因模仿父辈音色,讲话的口齿舌位就好,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自然歌唱时发声位置比较好,呼吸方法较自然,这是都是后天的养成及训练的结果。而非天生就好嗓子。

2、嗓音具有极大可塑性。如程砚秋、余叔岩,如张克。俺见有的票友初唱京剧,降E常破,现在用F调唱西皮等也可以。关键要自加压力,不畏高,多练习,肯动脑。

3、嗓音与高龄、肺活量有一定关系,但非重要因素。看到有的年过80行动不便,患气管炎、走上坡喘气的老者,仍用E调唱《逍遥津》很轻松;有气管炎的75岁老者用F调唱打渔杀家,只是气口多一些。

4、要弄清自已的音域,并不断在如何轻松地完成上动脑筋。并尝试用提高半个调门去唱。我的看法是,一般老生只要嗓子无疾病,用E调唱起伏不大的二黄是没问题的。

5、南方人唱京剧最主要的障碍是讲话的位置低导致唱歌的位置低。北方人平时讲话的位置就比较低高,善于是软腭;南方人往往塌软腭、压喉、用胸腔共鸣。这都不利于唱京剧中的高音。

(0)

相关推荐